“教学做合一”实践研究之学法指导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1页)学生虽然以群体形式在校学习,但他们却存在着性格、兴趣、能力及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指导。指导他们以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活动,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每个正常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怎么指导?陶行知先生告诉人们“如何做,则如何教,亦如何学”。
  一、精心设计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摸索方法
  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因此开展语文活动是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科技新闻发布会”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先在班上进行了这样的提问:进行活动之前首先要做什么?学生说要有准备,即哪些人参加,分别要做些什么事,活动展示时谁先谁后,等等。明白了怎么做,还只是第一步,为了让活动组织得更为有序,于是提出由学生自己拟写活动方案的要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目的、参加人员及分工、主持人、活动步骤等,再将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收上来,进行筛选、整合、定稿、印发。一周后进行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活动开始,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有播报新闻的,有结合PPT解说的,还有的将小制作、小发明带到班,并用实物演示,讲解原理。60分钟,尽管活动过程不是尽善尽美,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也在活动中明白了精美开场、巧妙过渡和精彩结语对于一个活动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活动方案和开场白的写法。经历了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也完成了“教学做”这件事。
  二、耐心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在与文字的碰撞中感悟方法
  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阅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细读文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作者的感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领悟文句的内涵及文章主旨,这是学生很快走进文本、透过文字体验情境、进而理解文字的好方法。学习《童年的朋友》一文,重在探讨为什么一个孩子能和外祖母成为朋友,就用了这样的方法。如,教学中适时追问:你的外婆是你的朋友吗?你的奶奶或外祖母允许你睡懒觉时会说“太阳刚睡了一夜刚起来”吗?学生在研读文字的过程中,渐渐了解了阿廖沙和外祖母的亲密关系源于外祖母的温柔以及对孩子的理解、宽容和平等相待。也总结了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追问中比较和作者体验的异同,达到进入情境、与作者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细致讲评习题,指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陶行知认为“怎样学便怎样教”, 就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教,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教,根据学生的认知要求教,总之教学生需求的,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阅读理解题是学生的软肋,答题模棱两可,有时候是脚踩西瓜皮,想到什么答什么,很随意,难得到全分。这样的学情要求老师对每一份练习的讲评都精心准备,尤其重视考点及审题、答题方法的归纳,并要学生做笔记,在以后做题时,对照方法解答。学生在归纳、操练中渐渐掌握方法,如,文本题目类试题的思考一般从六个方面进行:是否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否暗示或揭示了文章主旨,是否是文章线索,是否设置悬念,是否语带双关或有象征意,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遇到此类试题,先要进行专业的六问,再结合文章作答,这样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使课程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回到生命、关爱生命,回到学生、联系学生、关怀学生”是课改的理念,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之确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确有前瞻性,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鲁迅的《风筝》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它以忏悔式的语言,回忆了发生在兄弟之间的孩童往事,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沉重的悲哀。作为一篇散文,情感深沉,构思巧妙,以小见大,发人深思。  关于《风筝》的主题,表现出它的多面性:有人从亲情角度去理解,看出了浓浓的兄弟之情;有人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看到的是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人从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看到的是封建教育思想和
期刊
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其功能远远大于印刷品、粉笔、黑板等传统手段,它介入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崭新的发展方向,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创造魅力。就拿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诗歌来说吧,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的壮志未酬。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讲得太多,诗歌的味太淡;讲得太少,学生体会不透。只靠常规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燃起学生“我要学”的高涨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导之有方” ,“动之有序”,让学生在“动”中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预习:让学生准备学案  传统教学活动中,预习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依令而行,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此,极易损伤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要我学”的错误学习观念。如果想把学生被动的预习变为主动探
期刊
家人聚餐,朋友聚会,无论在怎样的会餐场合,大家都会非常眷顾的为我点上一道菜;家常煎豆腐。  来到大城市十几年了,城市里餐桌上各种珍稀各种美味各种山肴,酒店厨师们都在倾尽心思变换花样调动着人们的味蕾,长沙这座以吃著称的城市每天都上演着关于吃的各种精彩。然而我却对那一道简单的家常豆腐情有独钟。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母亲起早贪黑在路边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添补家用。生意人忙碌操劳,在吃上是不做太多讲究的,
期刊
现今的作文教学提倡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彻底改变旧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以学科活动、课堂教学和环境熏陶有机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一直以来占据语文教学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依然如故,作文教学研究的角度还只是理论的东西是死的,
期刊
语文课堂中最尴尬的事情莫过老师站在讲台上兴致勃勃讲解,学生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了。这时作为教师是拿着教鞭敲醒朦胧睡眼的学生,还是拿起智慧棒来吸引学生重新进入课堂呢?学生的困意有时确实是因为教师课堂的乏味造成的,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在课堂上两眼放光,这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学生的学习如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你逼我学变成我爱学,的确需要教师的魔法棒。  九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进行到小说单元后,特别设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发现这样一种状况:把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发现有不少作文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教师太挑剔,而产生不愉快或反感的情绪,而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更是不屑一顾。这让教师很是苦恼与无奈,怎么做才会改变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呢?  古人论文章,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由此可见,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是修改文章的面很
期刊
一、“之”字用法示例及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之: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 她、它(们)、这件事。B.复指代词,这。C.动词,往、到了、到......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F.凑足音节,无实义。G.宾语前置的标志。  (1)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  (2)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铭》)( )  (3)予独
期刊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新课改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要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剂,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育人功效。  一、创设情境,促进阅读  人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制定解决方案。对于教师而言,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去解决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教学策略。本文中的课题是指在白塔初中“一二三”教学模式下,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