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中的“三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三上《哪吒闹海》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文。我们不妨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审读。
  一闹:哪吒为什么不直接闯入龙宫教训龙王父子,而是先在海边掀起巨浪呢?
  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哪吒在海边掀起巨浪,更加显示出哪吒的有勇有谋。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龙王父子就是经常兴风作浪来威吓百姓的,哪吒用乾坤圈掀起滔天巨浪来吓龙王父子,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面对恶霸,就应该以牙还牙,就是让龙王尝尝被吓的滋味,以此达到敲山震虎,吓阻龙王父子的目的。这可以看作是哪吒为老百姓出的第一口气。另外,也可以作这样的试想:因为哪吒并不知龙宫虚实,如果冒然闯进去的话,容易让自己身陷险境。而在海边掀起巨浪,是哪吒故意打草惊蛇,从而引出龙王等人,逐一收拾,以达到惩戒的效果。所以,哪吒掀起巨浪不能只看到文字表面哪吒的“勇”,还得引导学生体悟背后的“谋”。
  二闹:巡海夜叉该不该死?
  哪吒打死巡海夜叉是文本中最为“血腥”的场面,而乾坤圈的威力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巡海夜叉该不该死呢?我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追问,很容易使学生对哪吒产生鲁莽行事的印象,甚至会让学生萌生草菅生灵、武力至上的潜意识。因为兴风作浪的元凶毕竟是龙王父子,巡海夜叉不过是帮手,或许也有可能迫于龙王的权威不得不唯命是从。细读文本,其实不然。课文中“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一句,就能发现:夜叉看见一个娃娃在洗澡,就不问青红皂白,举起斧头便砍。多么残忍、跋扈!假设是个普通的娃娃,后果可想而知,死在他的斧头下的人肯定不少,估计大都是无辜的老百姓。由此看来,哪吒打死夜叉绝不是误伤,而是为民除了一大害!这是给老百姓出的第二口气!
  三闹:哪吒为什么不打死三太子?与影视电影里的结局比起来学生会喜欢哪个结尾?
  课文编者让哪吒用混天绫把三太子制服了,进一步彰显了哪吒是个智勇双全的小英雄形象。如果把三太子杀了,就像《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把事情搞得一发不可收场,最后,不仅不能为百姓出口气,还被迫拔剑自刎。而用混天绫制服三太子,足以看出哪吒面对三太子咄咄逼人的挑衅,沉着应战,出招适可而止,不仅避免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还让三太子心服口服,更让龙王甘拜下风,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从而达到惩治龙王父子、拯救黎民百姓的目的。至此,课文成功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英雄少年哪吒的新形象。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如果把“智慧”这个新元素融合在文本中,更能凸显少年英雄哪吒的智慧形象,教育学生学习哪吒的智慧。这应该是这节课教学价值引导所在。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书声琅琅,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惊喜不断,体现出“我参与,我快乐;我实践,我进步;我思考,我創新”的和谐局面。  一、我参与,我快乐  1 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让学生进入情境。我们写教案往往只写教学过程、步骤、环节,而开场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一节课前我都要想一下这一课怎样开场。当然,开场白不能一成不变,有时我请学生猜谜语,有时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
朗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又要明确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如何将朗读技巧巧妙而又不露痕迹地传授给学生,下面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钟声不绝,引心弦共荡  对于古诗朗读技巧的指导,我们通常指导学生做到准确地划分语节(节拍),然后读出古诗节奏的整齐、匀称,体味语言的音乐美。然而,古诗诵读,长此以来几乎已成固定的格式,即使不深解诗意,也可以读得有板有眼。于是,具体作品的独特韵味
我教过许多次三年级,曾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头痛、烦恼。怎样让他们乐意习作,写什么、怎样写,就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唤醒习作愿望  1 心理暗示,轻松进行。怎样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呢?我觉得心理暗示很重要。我经常会用轻松的口吻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多有意思,把写话再多写几句就叫习作啦”“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习作,你们愿意把写话变习作吗?”通过这样轻松的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系统性——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首先对“听”的要求是这样的:低年级是“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年级是“把握主要内容”,高年级是“抓住重点”。三个阶段,“了解、把握、抓住”,三个不同的词语,是对不同阶段学生口语交际中“听”的不同要求。表达方面,低年级的要求是“简要讲述”,中年级是“清楚表达”,高
[教例](学生对照活动要求自主默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者则在教室内巡视。一段时间后,见各组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教者示意各组学生开始汇报)  生:从“喜欲狂”可以看出诗人一定心情舒畅、十分兴奋,因为杜甫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了。我们组想读一读第三四句。(小组齐读)  生:我们也从“漫卷诗书”体会到了诗人的欣喜若狂。诗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了,他胡乱地收拾诗书,已经没有心思读书了。我们组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以声、光、电组合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教师范读,笔者不禁要问:难道新课程改革下,范读就没必要了吗?笔者倒认为精彩范读会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一、精彩的范读
一、欣赏“喜鹊登枝”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  2 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出示图片)好好欣赏。你觉得剪得怎样?  3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这幅剪纸又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自由读读第4~6自然段,找找答案。  4 (课件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放眼苏教版小语教材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面不乏有关“花”的内容,或者整篇写花,或者部分内容涉及到花。“花”的分量或多或少,其美丽芬芳一样怡人。稍稍为之梳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以花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笔下颐和园玉澜堂院落内的海棠花,密集艳丽,充满活力,恰似那群活泼可爱的儿童。《三味书屋》的蜡梅花,冰清玉洁,纯净疏淡,一如其品德高洁的主人。  托花言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爱桂花呢?(朴素淡雅,香味迷人,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板书:爱花香)  2 如果说那浓浓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摇挂花”的乐,更让她难以忘怀。(板书:摇花乐)  3 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里,让我们循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
如何改进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水準,笔者浅谈自己采用的策略。  一、引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就要做到教学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