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2
摘 要 由于统计工作的特殊性,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统计信息公信力的关键。由于财政投入与各部门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人员自身数量与质量原因、基层统计制度、方法体系还不完善等,导致了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决策的要求。
关键词 基层 统计 基础建设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权威、客观、科学的统计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统计工作与统计信息质量,还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统计第一手数据来自于基层,因此统计基础建设则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石和源头,是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应针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逐步实现基层统计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为基层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是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的需要
我国的统计机构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双重领导。与政府统计相对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内的统计工作,政府统计对部门统计具有指导与信息收集的职能。由于国家宏观管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决策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建立健全统计网络,对于获得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极为重要。如当前统计网络要覆盖企业、乡镇村及街道社区,且运作协调,能够对基层统计资料进行及时准确的提供,从而最大化地满足新时期对源头数据质量的要求。做好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对于完善统计信息网络是最基础的环节。
(二)是改进当前基层统计基础现状的客观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工業化程度显著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的信息需求日益强烈。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某些地区、部门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政绩观念还比较明显,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要经过党政领导批准”的现象,有的基层政府或基层组织领导公然要求篡改、伪造统计数字,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统计工作。这说明,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无论是从制度上、人员素质上还很不足,需要认真加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统计法规与制度在基层未得到规范执行
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一直也在完善和修订,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依法统计”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深入人心。一些基层单位对于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没有正确认识,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或者为了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瞒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此外,各地及各行业对于统计工作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与细则,但在实施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成为基层统计工作的通病。
(二)基层统计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由于基层统计工作的特殊性,除基层政府统计机构(各级政府统计局)外,各企业、乡镇(街道办)统计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工作,工资待遇只由企业、乡镇(街道办)解决,而政府统计部门只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因此,是典型的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其次,绝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由统计部门布置,企业、乡镇(街道)往往只能被动地履行责任和义务,既要出钱又要出力。特别是有些统计调查和普查任务对乡镇(街道)来说没有现实意义,造成乡镇(街道)对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最后,实施网上直报工作后,统计日常工作日益规范,社会经济各类事业进行年订报统计,定期开展的普查工作等都需从源头开始起报,加之特定调查工作所需统计人员相对固定,且需要基层单位来对调查结果进行指标汇总。另一方面并未减轻报表任务。抽样调查样本具有局限性,有些统计为同当政府领导需求相适应,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形成基层统计工作中全面报表和抽样调查共存的情况,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得统计工作要求同现实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差距。
(三)统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存在差距制约了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质量
随着日益深入的体制改革,我国新经济形态、经济领域不断涌现,为同新形势需要相适应,要求统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在统计方法与制度上不断创新探索。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更要有分析研究问题和全面统计知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地位不受重视,兼职人数众多,加之领导的重视不足,导致统计人员频繁的变动。通常是在统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际工作,刚开始对基本的统计方法和知识有所掌握时,就换到了新岗位上,而接替其工作的则是新手。基层统计人员更替随意、兼职人员数量较大、专职统计人员数量较少等都制约了基层统计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统计执法力度是实现基层统计职能的保障
统计队伍作为执法队伍的重要组成,应敢于执法,通过强化统计执法力度,来使社会各界对统计有更多的了解,信服、依靠和支持统计。首先,要强化贯彻《统计法》和其他统计行业制度、地方统计规章的执行。各级国家统计机关要不断加强对数据统计的监管,着力促进统计部门权威性的提高,对于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来促进统计法律责任的进一步强化;其次,普及《统计法》,通过大力的宣传,来进行统计执法机构自上而下的成立,运用统计执法来将统计环境加以净化,着手于基层基础,实现阳光的基层统计。再次,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搞好核算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以保证统计数字准确无误。各单位要积极配备统计工作所需的计量、检测、整理、分析所用的电脑和统计软件等工具,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基层统计的投入是健全统计基础的前提
基层统计工作因经费紧张而受到影响,尤其是乡镇统计工作及其网络的建设。基于基层财政、企业经营的困难现状,相应的倾斜政策相继出台,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统计制度布置之外的调查中,一定要落实经费保障,对调查成本进行考虑,在避免一刀切的同时,适当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在配备设备时,也应适当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帮其完善统计网络,从而为统计数据采集、传送的及时性提供保障,使基层工作量得以减轻。
(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统计改革
我国地域广博,经济发展亦存在不均衡性。国家在出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方案时应对各地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保障国家统计数据规范完整为前提,赋予地方一定自主权,并出台参考的特色指标。尽可能地做到分合兼备,从而满足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需要。既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反映,又能够对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加以反映。对于基层统计机构而言,在统计工作中,要针对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适时反馈,不仅可以改进工作,而且可以为统计制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优质的统计服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来实现,一方面应围绕统计机构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及“八荣八耻”教育,从而提高其为社会各界、党政领导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强调统计队伍管理的薄弱环节,将统计机构“管事不管人”的现象加以改变。不扎实的基层基础力量往往会导致假数的出现,因此,要在体制上、法律上解决基层统计机构的建设问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基层统计队伍。具体内容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甘守清贫的良好品格,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优化干部管理体制,减少统计干预
应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对于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对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反映,不能用经济指标片面地对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对于经济指标的设置,应兼顾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发展质量及其他结构指标。国家统计局可同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来强化干部考核的公开化、民主化,在运用指标反映的同时,可尽可能地让群众融入到干部考核当中,从而对干部工作政绩、工作作风作出更好地衡量。亦能降低基层统计工作压力,保证源头数据真实客观,免受污染。
五、结论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夯实基础建设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统计建设与改革的出发点,亦是新形势和新时期下对基层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强化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是统计行业永恒的话题,统计系统应团结一致,融合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改善,来有效提高基层统计的工作效率,促进基层统计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1]张洪伟.统计基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管理与财富.2009(5).
[2]张松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思考.浙江统计.2010(12).
[3]藏贵清.关于夯实基础统计工作基础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4]遂宁市统计局.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基础统计再上台阶.四川省情.2009(3).
摘 要 由于统计工作的特殊性,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统计信息公信力的关键。由于财政投入与各部门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人员自身数量与质量原因、基层统计制度、方法体系还不完善等,导致了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决策的要求。
关键词 基层 统计 基础建设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权威、客观、科学的统计信息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统计工作与统计信息质量,还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统计第一手数据来自于基层,因此统计基础建设则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石和源头,是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应针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逐步实现基层统计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为基层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是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的需要
我国的统计机构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双重领导。与政府统计相对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内的统计工作,政府统计对部门统计具有指导与信息收集的职能。由于国家宏观管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决策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建立健全统计网络,对于获得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极为重要。如当前统计网络要覆盖企业、乡镇村及街道社区,且运作协调,能够对基层统计资料进行及时准确的提供,从而最大化地满足新时期对源头数据质量的要求。做好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对于完善统计信息网络是最基础的环节。
(二)是改进当前基层统计基础现状的客观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工業化程度显著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的信息需求日益强烈。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某些地区、部门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政绩观念还比较明显,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要经过党政领导批准”的现象,有的基层政府或基层组织领导公然要求篡改、伪造统计数字,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统计工作。这说明,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无论是从制度上、人员素质上还很不足,需要认真加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统计法规与制度在基层未得到规范执行
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一直也在完善和修订,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依法统计”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深入人心。一些基层单位对于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没有正确认识,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或者为了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瞒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此外,各地及各行业对于统计工作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与细则,但在实施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成为基层统计工作的通病。
(二)基层统计管理体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由于基层统计工作的特殊性,除基层政府统计机构(各级政府统计局)外,各企业、乡镇(街道办)统计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工作,工资待遇只由企业、乡镇(街道办)解决,而政府统计部门只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因此,是典型的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其次,绝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由统计部门布置,企业、乡镇(街道)往往只能被动地履行责任和义务,既要出钱又要出力。特别是有些统计调查和普查任务对乡镇(街道)来说没有现实意义,造成乡镇(街道)对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最后,实施网上直报工作后,统计日常工作日益规范,社会经济各类事业进行年订报统计,定期开展的普查工作等都需从源头开始起报,加之特定调查工作所需统计人员相对固定,且需要基层单位来对调查结果进行指标汇总。另一方面并未减轻报表任务。抽样调查样本具有局限性,有些统计为同当政府领导需求相适应,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形成基层统计工作中全面报表和抽样调查共存的情况,工作量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得统计工作要求同现实基层统计工作存在差距。
(三)统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存在差距制约了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质量
随着日益深入的体制改革,我国新经济形态、经济领域不断涌现,为同新形势需要相适应,要求统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在统计方法与制度上不断创新探索。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更要有分析研究问题和全面统计知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地位不受重视,兼职人数众多,加之领导的重视不足,导致统计人员频繁的变动。通常是在统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际工作,刚开始对基本的统计方法和知识有所掌握时,就换到了新岗位上,而接替其工作的则是新手。基层统计人员更替随意、兼职人员数量较大、专职统计人员数量较少等都制约了基层统计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统计执法力度是实现基层统计职能的保障
统计队伍作为执法队伍的重要组成,应敢于执法,通过强化统计执法力度,来使社会各界对统计有更多的了解,信服、依靠和支持统计。首先,要强化贯彻《统计法》和其他统计行业制度、地方统计规章的执行。各级国家统计机关要不断加强对数据统计的监管,着力促进统计部门权威性的提高,对于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来促进统计法律责任的进一步强化;其次,普及《统计法》,通过大力的宣传,来进行统计执法机构自上而下的成立,运用统计执法来将统计环境加以净化,着手于基层基础,实现阳光的基层统计。再次,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搞好核算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以保证统计数字准确无误。各单位要积极配备统计工作所需的计量、检测、整理、分析所用的电脑和统计软件等工具,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基层统计的投入是健全统计基础的前提
基层统计工作因经费紧张而受到影响,尤其是乡镇统计工作及其网络的建设。基于基层财政、企业经营的困难现状,相应的倾斜政策相继出台,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统计制度布置之外的调查中,一定要落实经费保障,对调查成本进行考虑,在避免一刀切的同时,适当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在配备设备时,也应适当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帮其完善统计网络,从而为统计数据采集、传送的及时性提供保障,使基层工作量得以减轻。
(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统计改革
我国地域广博,经济发展亦存在不均衡性。国家在出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方案时应对各地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保障国家统计数据规范完整为前提,赋予地方一定自主权,并出台参考的特色指标。尽可能地做到分合兼备,从而满足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需要。既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反映,又能够对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加以反映。对于基层统计机构而言,在统计工作中,要针对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适时反馈,不仅可以改进工作,而且可以为统计制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优质的统计服务需要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来实现,一方面应围绕统计机构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及“八荣八耻”教育,从而提高其为社会各界、党政领导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强调统计队伍管理的薄弱环节,将统计机构“管事不管人”的现象加以改变。不扎实的基层基础力量往往会导致假数的出现,因此,要在体制上、法律上解决基层统计机构的建设问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基层统计队伍。具体内容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甘守清贫的良好品格,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优化干部管理体制,减少统计干预
应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对于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对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反映,不能用经济指标片面地对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对于经济指标的设置,应兼顾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发展质量及其他结构指标。国家统计局可同相关部门进行协商,来强化干部考核的公开化、民主化,在运用指标反映的同时,可尽可能地让群众融入到干部考核当中,从而对干部工作政绩、工作作风作出更好地衡量。亦能降低基层统计工作压力,保证源头数据真实客观,免受污染。
五、结论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夯实基础建设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统计建设与改革的出发点,亦是新形势和新时期下对基层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强化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建设是统计行业永恒的话题,统计系统应团结一致,融合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改善,来有效提高基层统计的工作效率,促进基层统计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1]张洪伟.统计基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管理与财富.2009(5).
[2]张松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及思考.浙江统计.2010(12).
[3]藏贵清.关于夯实基础统计工作基础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4]遂宁市统计局.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基础统计再上台阶.四川省情.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