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运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与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很显然,现代教师也不仅仅只是教书而已,更要起到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应试教育;价值观
一、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情绪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强烈。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与主观臆断,甚至容易冲动且产生“逆反心理”。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因此,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这种优越的感受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这种心态导致了他们对他人价值的忽视。使得他们在生活上缺乏感恩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不懂得感恩,不会知恩图报。所以,如在讲授社会行为时,我常常以蚂蚁、狒狒、蜜蜂、狼群为例子来说明协同精神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用羊的跪乳之恩,乌鸦的反哺等来说明人更要懂得感恩。
二、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高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例如,在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时,重点强调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如桫椤、扬子鳄、银杉、珙桐、大熊猫及“被子植物的故乡”;通过“胚胎干细胞研究,合成胰岛素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适当地普及基本国情教育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是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发掘国情教育的因素,寻找知识教育与国情教育的结合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我國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进行这一基本国情教育,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时,着重让学生了解我国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草原为1/3、林地为1/4;森林覆盖率偏低,荒漠化加快,沙尘暴、雾霾严重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进行简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辩证思维能力与科学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等知识时,就应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生物要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可以影响生物等,来说明事情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也有可能被破坏,破坏的结果就可能导致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们看待事物时要一分为二。
三、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谈话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免不了要答疑解惑。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价值观教育。这样交流的方式因为有了互动就显得更加轻松深刻而有效。如在解答“禁止近亲结婚”的有关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隐性致病基因,再找出它的来源,原来是近亲的两者可能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下一代产生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增,来说明一些生物伦理道德,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2、参观法
我们学校地处东山海滨,瓜果丰富,生物资源好。生态良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亲临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讲到《花的结构》中,可以带他们到野外看花,了解到花的多样性,色彩的鲜艳,并知道果实的由来:雌蕊-子房-传粉-受精-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环境的美好,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3、实验法
生物是一门实践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也可以把情感价值观教育灌输到实验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会把有关知识点和要培养的情感记得更加深刻,更加直观。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中,在“撕”内表皮的过程中,需要专注,细心才能成功。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片结构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做一件事情切不可粗心大意。
总而言之,生物学科的情感价值观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情感价值观教育渗透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
参考文献:
[1]李良芝.中学生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71-71.
[2]熊硕,张强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4(5):23-24.
关键词:教学;应试教育;价值观
一、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情绪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强烈。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与主观臆断,甚至容易冲动且产生“逆反心理”。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在社会环境的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因此,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这种优越的感受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这种心态导致了他们对他人价值的忽视。使得他们在生活上缺乏感恩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不懂得感恩,不会知恩图报。所以,如在讲授社会行为时,我常常以蚂蚁、狒狒、蜜蜂、狼群为例子来说明协同精神的重要性,增强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用羊的跪乳之恩,乌鸦的反哺等来说明人更要懂得感恩。
二、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1、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高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例如,在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时,重点强调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如桫椤、扬子鳄、银杉、珙桐、大熊猫及“被子植物的故乡”;通过“胚胎干细胞研究,合成胰岛素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适当地普及基本国情教育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是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发掘国情教育的因素,寻找知识教育与国情教育的结合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我國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进行这一基本国情教育,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时,着重让学生了解我国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草原为1/3、林地为1/4;森林覆盖率偏低,荒漠化加快,沙尘暴、雾霾严重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进行简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辩证思维能力与科学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等知识时,就应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生物要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可以影响生物等,来说明事情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也有可能被破坏,破坏的结果就可能导致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我们看待事物时要一分为二。
三、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谈话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免不了要答疑解惑。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价值观教育。这样交流的方式因为有了互动就显得更加轻松深刻而有效。如在解答“禁止近亲结婚”的有关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隐性致病基因,再找出它的来源,原来是近亲的两者可能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下一代产生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增,来说明一些生物伦理道德,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2、参观法
我们学校地处东山海滨,瓜果丰富,生物资源好。生态良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亲临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讲到《花的结构》中,可以带他们到野外看花,了解到花的多样性,色彩的鲜艳,并知道果实的由来:雌蕊-子房-传粉-受精-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环境的美好,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3、实验法
生物是一门实践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也可以把情感价值观教育灌输到实验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会把有关知识点和要培养的情感记得更加深刻,更加直观。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中,在“撕”内表皮的过程中,需要专注,细心才能成功。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片结构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做一件事情切不可粗心大意。
总而言之,生物学科的情感价值观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情感价值观教育渗透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
参考文献:
[1]李良芝.中学生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71-71.
[2]熊硕,张强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4(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