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制粘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今教育的现状,教师课上讲的内容,学生需要一字不差地复制下来,然后尽力粘贴到自己的头脑中。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寡淡无味的课堂氛围和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本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自如,而且也习惯了这种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这一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能力的运用,更好地实现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接轨。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新《课标》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会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信心,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提升。多元化教学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
  一、激兴导入,创设情景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要有始有终。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序幕,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导入是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语文课堂的导入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抵触感。
  当然,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合理运用导入语,还要适当融入情境教学。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自始至终认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此,学生会逐渐爱上语文课堂,爱上对语文的学习。所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课堂,对孩子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课堂的精彩,发现语文课的魅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将课堂导入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无疑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学习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创设还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课堂上,从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成绩。
  二、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顺序学习,打破课文由先到后的讲授法
  由前到后的顺序性讲授法,一直是语文课堂沿袭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更不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主要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更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学习的先后顺序,由他们最感兴趣的课文开始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渐渐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潜在的各项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多给学生表达见解的机会。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一理念体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分组合作学习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将观点相似的同学分到一个组内,通过分组合作,每个组派出代表将组内观点表达出来。通过所有同学的参与和表达,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知识点,再经过教师的补充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语文不是一蹴即成的科目,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但是,阅读不是指一味地读,而是强调多元化的理解,并通过思考,产生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它的魅力是巨大的,但是也需要学生自主去发现和探索,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阅读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朗读比较适合语文学习,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读的形式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四、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完成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灌输知识点而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本末倒置。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现象。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方式结合到一起。所以,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讲解,忽视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导入语就可以根据《再别康桥》中的意象进行设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将“柳”这一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别离意象表达出来,此文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中的“柳”,可以与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徐志摩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全篇体会《再别康桥》整体表达的深意。这就是让学生以“柳”为突破口,了解了全文,理解了全篇。一节课如果想要呈现完美的效果,不是靠哪一方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才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课上课下都和谐
  相处。
  五、巧妙点拨,引导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了极大冲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太多的弊端。现如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积累转化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上,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语文中有很多历史文人的知识,既然有历史,就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要全面,不能随波逐流。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有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在社会上立足做好铺垫。
  六、将“是与否”的评价改为鼓励表扬式评价
  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对他们进行评价是最直接的引导方式,能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不过,评价是需要技巧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多不同,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既不伤害他们那颗幼小的心灵,也让其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地发展,以便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逐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作文系统性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孙晓鸿《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3] 余瑞《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探析》,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4] 郭丽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探究》,延边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5] 彭晓岚《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6] 赵维菊《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7] 吴雨晗《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张静,1974年生,女,汉族,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言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思考,旨在进一步挖掘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所含有的核心素养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活力散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教书和育人的重要责任。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过于追求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育人”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摒除传统的语文教育观,立足于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将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内容,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传统美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
摘 要: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传统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一、诗文朗诵,加强情境解读  古诗文的节奏、韵律和对仗体现着汉字、汉语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朗读,有助于快速地进入古诗文所
摘 要:传承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发展,并代代相传、熠熠生辉的需要。应该在小学低年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接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行为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传统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华优秀传
摘 要:中学时政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时政教育的多样化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仍处于应付考试、取得高分的境地。中学时政教育的有效教学,旨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中学 时政教育 有效教学  “中学时政教育是指对中学生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即对中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
摘 要:傳统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通过经典传唱能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缺乏兴趣等现象,从明确活动目标、组建传唱社团、融入语文课堂、开展多彩活动、鼓励个性创作、校内外结合六个方面来探索通过引入经典传唱这一形式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经典传唱 传统文化 探索  传统文化经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其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日趋与讲读课文比例相当。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源于讲读课与自读课的学习,如何上好自读课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热议话题。本人就自读课上教师应具有的意识作一些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论述,旨在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读课 学生主体 助读系统 单元支架  统编
摘 要: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古诗词的学习具有文化意义,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还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避免学生过度关注语文知识,而忽视了本地的文化。  关键词:乡土文化 古诗词 综合素质 有效结合  一、乡土文化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结合的情况  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但是
摘 要: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最主要阵地,对农村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阅读能力更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然而由于农村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并不能很好地培养与教育农村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因此,本文以农村小学中年级为例,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悦读能力,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农村小学
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值得语文教师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渗透传统文化首先要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为基础,然后要深入挖掘教材,营造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并通过开设独立的阅读课,使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教学建议与实践值得语文教师同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