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身心发育尚且稚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其知识基础,为学生设计适合的教案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教师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有显著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教学情境,使其通过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提升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鍛炼其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教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学会由实图向数学知识的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具制作的准备工具有:剪刀、尺子、小棒、胶水、纸板等,在课上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制作方法。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种形式,可以变为长方形或菱形,这些图形在本质上其实是平行四边形,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根据生活中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有纸板或网格,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经验。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使用长方形与之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底乘以高,在图形转换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将现实实践与理论相互转换,在教学知识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的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知识。
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用自制教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转换教学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其思维与兴趣的火花,使其对数学课堂更有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知识与教具的密切结合,将自制教具运用于数学课堂中,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激发其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有一道题目:现有一长方形的铁皮,其长有30cm,宽有25cm,现要使用这块铁皮制作一个铁盒,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试问,最后这个铁盒的体积与表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题目中,求铁盒的表面积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发现,铁皮的面积剪去四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面积即为铁盒的表面积,无论其体积如何变化,图形的表面积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而在体积的解答上,学生会觉得难以入手,不知怎么解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教室中已有的工具,带领学生制作教具,以此解决问题。长方形铁皮可以使用长宽一致的纸张代替,通过自我实践,学生可以快速制作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再根据题目提示的信息,得出纸盒的长宽高,用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长宽高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用计算出的表面积与之前的表面积对比,用以验证计算出的答案。在计算中,有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不一致。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有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自己在使用长宽高求表面积时,求了6个面的面积,而制作出来的长方体其实只有5个面。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教具,将比较抽象的题目变得更加形象具体,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使用这种转换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条有效的道路——变抽象为具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使其改变对数学的固定印象。
创新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素养,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其领略到数学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画出美丽的图形”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圆形图形。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图案的对比,思考这些图案是如何画出来的,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个学生准备的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奥迪车标图案,其在讲述中说,该图形是由4个圆圈组成的,这四个圆圈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画这个图形时,可以先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圈定4个等距的点做圆点,并规定好每一个圆的半径及其与另一个圆相交的长度,画图时,通过圆点画出半径相同,使其两两等距相交。通过学生的讲解,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其对图形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制作的过程也清晰明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图案,也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创造出更美丽的图案。有学生在创新中,使用大小不一致的圆形,创造出花环,也有学生使用圆形创造出弹簧形状的图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画圆形图案的实践,加深了对圆的理解,使其体会图形变化的规律,在进行自我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培养了其创新能力,通过原有的事物,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理解圆后,学会创造不同的圆,这正是数学教学的魅力,可以通过原有的知识点,得到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
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活动中,有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学生合作完成。通过使用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制作圆柱。教具材料有: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剪刀、胶水、尺子。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圆柱的制作。制作结束后,比较哪个小组制作的圆柱种类最多,制作速度最快。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完成,比如,圆柱要怎么粘,选择多大的长方形纸片,圆柱的底边长与长方形有什么样的关系等。这些知识点,在圆柱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均能获得。这个过程中,能锻炼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其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大家集思广益能够更快地将圆柱制作出来。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自制教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优势,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使用自制教具,实现教学知识与实践的转换
在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教学情境,使其通过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提升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鍛炼其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教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学会由实图向数学知识的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具制作的准备工具有:剪刀、尺子、小棒、胶水、纸板等,在课上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制作方法。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种形式,可以变为长方形或菱形,这些图形在本质上其实是平行四边形,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根据生活中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平行四边形有纸板或网格,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经验。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使用长方形与之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底乘以高,在图形转换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将现实实践与理论相互转换,在教学知识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的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知识。
二、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思维与兴趣的火花
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用自制教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转换教学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其思维与兴趣的火花,使其对数学课堂更有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知识与教具的密切结合,将自制教具运用于数学课堂中,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激发其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有一道题目:现有一长方形的铁皮,其长有30cm,宽有25cm,现要使用这块铁皮制作一个铁盒,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试问,最后这个铁盒的体积与表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题目中,求铁盒的表面积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发现,铁皮的面积剪去四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面积即为铁盒的表面积,无论其体积如何变化,图形的表面积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而在体积的解答上,学生会觉得难以入手,不知怎么解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教室中已有的工具,带领学生制作教具,以此解决问题。长方形铁皮可以使用长宽一致的纸张代替,通过自我实践,学生可以快速制作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再根据题目提示的信息,得出纸盒的长宽高,用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长宽高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用计算出的表面积与之前的表面积对比,用以验证计算出的答案。在计算中,有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不一致。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仔细观察,有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自己在使用长宽高求表面积时,求了6个面的面积,而制作出来的长方体其实只有5个面。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教具,将比较抽象的题目变得更加形象具体,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使用这种转换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条有效的道路——变抽象为具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其空间思维能力,使其改变对数学的固定印象。
三、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创新与发散的思维
创新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素养,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其领略到数学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画出美丽的图形”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圆形图形。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图案的对比,思考这些图案是如何画出来的,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图形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个学生准备的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奥迪车标图案,其在讲述中说,该图形是由4个圆圈组成的,这四个圆圈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画这个图形时,可以先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圈定4个等距的点做圆点,并规定好每一个圆的半径及其与另一个圆相交的长度,画图时,通过圆点画出半径相同,使其两两等距相交。通过学生的讲解,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其对图形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制作的过程也清晰明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图案,也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创造出更美丽的图案。有学生在创新中,使用大小不一致的圆形,创造出花环,也有学生使用圆形创造出弹簧形状的图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画圆形图案的实践,加深了对圆的理解,使其体会图形变化的规律,在进行自我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培养了其创新能力,通过原有的事物,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在理解圆后,学会创造不同的圆,这正是数学教学的魅力,可以通过原有的知识点,得到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
四、使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团结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活动中,有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学生合作完成。通过使用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制作圆柱。教具材料有: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剪刀、胶水、尺子。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圆柱的制作。制作结束后,比较哪个小组制作的圆柱种类最多,制作速度最快。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完成,比如,圆柱要怎么粘,选择多大的长方形纸片,圆柱的底边长与长方形有什么样的关系等。这些知识点,在圆柱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均能获得。这个过程中,能锻炼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其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大家集思广益能够更快地将圆柱制作出来。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自制教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优势,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