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把N—V”结构浅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把N—V”与普通把字句、“—V”结构的比较,发现“把N—V”句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把N—V”句“—V”动作
  
  朱德熙先生认为,在“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里,动词不能是单纯的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至少也得是动词重叠式,更常见的情形是前后有一些别的成分。其中,“把N—v”这种句式的结构和功能都独具特点。
  
  一、“把N—V”句的结构特点
  
  1、主语和宾语
  (1)主语。从生命特征看,普通把字句的主语虽然也是以有生命的人或事物为主,但仍然存在無生命的事物、事件做主语的情况。例如:公社在公路对面,一座小桥横跨在东拉河上,把公路和镇子连结起来。
  在所搜集到的例句中,没有发现无生命度或低生命度的事物、事件作主语的例子,其中以人作主语的例句有97%之多。
  (2)宾语。从宾语自身的性质来看,“把N—V”句的宾语多表示人的身体部位,或身体部位的伴随物、附属物。这类宾语与人有关的例句在所搜集到的例句中占近80%。其余例句中出现的宾语有表示抽象事物的,如念头、心、情况;还有表示其它事物的,如鱼、大山。例如:他说着,把舌头一伸,做了个鬼脸。
  2、谓语。这里的谓语指的是“把N—v”句中的谓语结构体,即“—V”,这是“把N—V”句区别于普通把字句的关键所在。
  (1)谓语动词。首先,进入“把N—v”句的动词都是描写动作的动词,而且这些动作都是瞬间即可完成的动作。例如:郝红梅把铁锨一丢,捂着脸哭了。
  其次,“把N—V”句中的谓语动词大多是单音节的。例如:贝利把球向上一挑,一晃身子,盘过守门员,把球送进门。
  双音节动词在“把N—V”句中作谓语的比例不到1%。例如:吃完饭,李玉玲把碗筷一收拾,就转回家去了。
  (2)“一”。关于动词前的“一”,很多学者都有所研究。殷志平认为现代汉语中动词前加成分“一”是一种动量成分,表示动作、行为出现了一次或状态变化发生了一次。我们这里讨论的“把N—v”句中的“—”就表示动作的短暂性和瞬时性。
  (3)“—v”。《现代汉语八百词》把“—+动”(即“—v”)单列为一种格式。詹开第专门研究过“—v”结构的基本意义。这些学者认为“—v”结构的基本语法意义是:①表示动作、变化突然出现,或是彻底的,或是短暂的;②经过具有①特征的动作后达到了某种程度或某种结果,或紧接着出现另一种动作或情况。例如:我掏出怀表一看,已经下午3点了。(无“处置”义):他把一包包酱肉向桌上一摆,几乎“天福”好吃的熟肉类,他全买了个够。(有“处置”义)
  其次,大部分“把N—V”例句中的“把”字可以去掉,“把”字去掉之后,句子仍然成立而且意思基本不变,但没有了“处置”的意味。极少数例句中的“把”字不能去掉。例如:他把大山猛地一推,轰的一声,山崩地裂,海水滔滔涌了进来。
  3、补语。与普通“把”字句不同的是,“把N—v”句中没有补语。这主要是由于“把N—v”句的谓语动词多是描写动作的二价动作动词,以及“—V”结构表示瞬时、动作独立完毕的语义特征。
  
  二、“把N—v”句的功能特点
  
  1、情态类。从语义上看,普通的“把”字句多跟动作及动作的结果有关,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结果类句子:而“把N—v”句则跟动作的情态有关,我们可以把这类句子叫做情态类句子。试比较:a.普通把字句:我把玻璃打碎了把脸冻得通红b.把N—V句:把话头一转把布一量。
  a.中“打”的结果是“碎了”,“冻”的结果是“红”。“把N—V”句中没有补语,也就无所谓结果,整个结构只是表示事物与动作发生了联系,描写的是动作与事物发生联系的方式,并不表示结果。
  2、语义重心。普通把字句的语义重心通常在谓语后面的补语上,而“把N—v”句的语义重心则是“把”后面的成分。试比较:a.我把玻璃打碎了你把裙子都弄湿了b.他把眼珠子一翻把话头一转。
  a.的语义重心分别在“碎了”“湿了”上,b.的语义重心分别在“眼珠子一翻”“话头一转”上。
  3、前启式。就传递信息的角度看,“把N—V”句所在的结构始终与它后面的句子(我们可称之为“后续句”)保持密切的联系。“把N—V”句与后续句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顺承关系。后续句与。把N—v”句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只是对主语一连串动作的描述。例如:少安放下碗把嘴一抹,走到院子里。
  第二种,条件关系。后续句表示在“把N—V”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区里的同志把情况一摆,连市委领导都为之振奋。
  
  三、结 语
  
  由于可搜集到的例句有限,本文的有些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还有一些问题,比如“—V”结构与“把N—v”的关系问题,“把”字的省略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85
  [2]殷志平,动词前成分“”的探讨[J],中国语文,1999(2)
  [3]詹开第,口语里两种表示动相的格式,句型和动词1987
其他文献
摘要:指出了独立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从建立省委教育工委独立学院工作处,出台相应工作条例,纳入评估的量化指标、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等方面强化独立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
期刊
一、团队精神的定义    在英文中,团队精神(team spirit)最初是指一个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通过主动调节群体内部的矛盾和行为,而呈现出通力合作、一致对外的精神面貌。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侧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至今难以统一,总结一下常见有如下几种: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利益对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从属性和不可分割性,从而自觉地以集体的共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各科之母”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知识传授与心育、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中学语文蕴含着中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道德教育往往要通过情感的共鸣,才能优化其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情感教育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像养花一样地精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内。世界,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
期刊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而又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1、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众多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交融与利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并使教育方法现代化。  2、网络的“虚拟”性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层的概念、表格和层的区别、创建层的方法、设置层的初始状态这些内容,讲述了层的一个方面应用在网页中制作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  关键词:层;表格;站点;时间轴;关键帧div+css     一、层的概念     所谓层就是网页内容的容器,网页设计人员可以定位在网页上的任意位置,层可以包含文本、图像、表单、插件或其他任何HTML文档中允许放入的内容,甚至层内还可以包含其他层,同时层也可
期刊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李镇西通过大量的教育工作实践,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尝试,再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的理论学习,形成了一个质朴的认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是唯“分数”至上的伪教育。围绕这一认知,用爱心和童心铸就了他独特的“素质教育观”:“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
期刊
摘要:关注“特质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体育精神实质的展示,普通中学的体育工作者,掌握政策法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保障“特质学生”的尊严,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共享体育运动的欢乐,造就升学的希望,就业的机会,履行体育运动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安全防范及心理辅导,愉悦自我,优质自我,奉献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弱势群体;关注生命;提升质量    一、“特质学生”
期刊
摘要:分析差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差生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难点问题,如何使这部分学生从不良的习性中摆脱出来,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与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问题。本文仅从心理挫折成因及如何教育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差生;心理挫折;教育     一、差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差生在认识、情感
期刊
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大凡管理有成者,无不精于以史为鉴。研读历史而为管理所用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纵览古代的帝王将相与英雄豪杰故事,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无数值得深思并可以应用到现代管理行为当中的领导艺术。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令无数人难以企及的一代忠臣——诸葛亮。一部《诸葛亮全传》就是一部育人思想、建军思想、治国思想以修身思想的集萃。而其中更是拥有许多值得现代管理者学习的典范,对管理
期刊
摘要: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不但要保持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固有性质,还应该更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职业性”研究相关课改措施,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在校中职学生中早恋、厌学、痴迷于网络等现象相当普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及时矫正产生偏差的心理状况,实在是当务之急,应当尽快提上日程,本文结合笔者在中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