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职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对中职美术专业而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一线中职美术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中职学校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学校,侧重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训学校。对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审美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专业知识的理解、自身的艺术素养而且关系着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决定了中职学生是否能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中职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老师往往侧重于基础美术的教学,比如素描、色彩等,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二,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欣赏美术作品、教材作品讲解为主;第三,中职学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处于青春期的十六七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注意力会稍差些,所以课堂教学中如果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职美术审美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老师要在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开展美术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站在大师的肩膀看世界
  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拥有基础的认知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在学习初期要引导学生对艺术大师的绘画手法、背景、风格、流派等等进行探究和分析,总结艺术大师的绘画经验。另外,对历史上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特点也要有基础的認知和了解,对绘画的沟通法则、美学原则、色彩线条、绘画技法等都要拥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在看到艺术作品时凭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到不同作品的绘画风格,这样才能为提升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美感
  美术基础知识只是能够让学生拥有基础的审美能力,如果想要提升审美能力就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美术鉴赏课,对历史上各个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进行鉴赏。经典艺术作品带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能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散发出的美感。比如对《清明上河图》进行鉴赏,除了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线条和构图的美感,还能在鉴赏过程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河运情况和商业的繁荣景象,反映出宋代的生活真实状况。又比如抽象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梵高的《向日葵》,作者用色彩来表达出充沛的情感,展现出炉火纯青的抽象派风格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经典艺术作品的鉴赏,在沟通揣摩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
  针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保障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和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职教育教学,美术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燃起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多媒体教学也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鉴赏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全面地去理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从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美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备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生活内涵,所以在培养中职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将美术教学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身边生活中的美。生活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作者的观察和感悟,只有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美感,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让人眼前一亮,拥有令人惊艳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用走进生活的采风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出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中职美术课堂。
  结语
  审美能力作为中职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既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影响了中职美术教学的成败,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建敏.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58.
  [2]金佳.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56-56.
  [3]周兴涛.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30.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自唐宋以来,诗词一直都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最佳载体,其意蕴深远、文化厚重,累计了两千年来汉字文化的艺术美、精神美和情感美,是现代人品味古人情怀,寻求思想共鸣的良好途径。在当代教育体系下,学生需要从小接受古诗词的熏陶,读古人之风骨,品文人之精神,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即探析小学阶段的古诗文鉴赏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意境  古诗词是汉语文学中的精华,其格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解读,深入解析中小学书法教学既要承载语文教学中的“写字”功用,还需要兼顾普及书法文化传承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同时分学段进行书法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思考,阐述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书写意识”的转变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书法教学 书写意识 实用与审美  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中考《考試说明》发布,北京市将在今后的中考语文学科中,增加对书法基础文化常识
期刊
摘要:本文开宗明义对校园书法教学自定义,在指出由于当今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必须强化校园书法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联系笔者长期进行学生书法教学和参与组织学校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的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根据实践提出了书法教学四大方面的思考性启示。  关键词: 校园 书法教学 思考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全面提
期刊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传神地展现着文人墨客的艺术情操和个性风骨。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设置书法教学,是大学生掌握书法知识、感受书法魅力、汲取艺术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途径。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结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以达到提升学生书法水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 实践教学 书法课堂 运用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于素质教育,因而书法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不
期刊
摘要:美术是艺术教育中比较宽泛的一个学科,其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开辟途径,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创造艺术氛围和应用空间。因此,美术教学的意义非凡,教师必须要掌握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为学生学习制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本文即以《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为例,探析在多元教学视角下美术教学的设计与应用途径。  关键词:多元教学 美术教学 色彩搭配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期刊
摘要:纵观古今,似乎越是优秀的诗人,经历越是坎坷,最伟大的诗人往往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掌权者,而是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的可怜人。李太白空有满腹经纶却始终无法接近权力的中心;杜子美心怀天下,可这天下却不容他,饥寒甚至夺去了他的幼子;而苏东坡,在诗作成就上虽比不上太白的浪漫洒脱、开创一代先河,也比不上子美以诗写史,录人间疾苦,但他的诗别有一番滋味,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苏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下,我们应明确群众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明确其创新策略,从而对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进行深入思考,在坚守文化阵地同时,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实现群众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针对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协同治理与创新策略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文化 协同治理 创新策略 
期刊
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美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营造美的课堂氛围,展现美的教学艺术,精选美的教学资源,运用美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去欣赏美、体验美,进而能表达美。  关键词:美术 美感 课堂教学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能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知美、创造美。怎么实施美感教学呢?本文将围绕笔者去年上过的《创意粘土青花瓷瓶》(以下简称“本课”)课堂
期刊
摘要:非遗传统技艺是历代先辈留给我们的历史瑰宝,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质文化与传统技艺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博物馆展陈的方式将其深刻内涵以及精湛工艺展示出来,不仅对于提升我国人民文化自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对丰富我国传统技艺保存形式、推动我国传统技艺现代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展陈模式 探究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
期刊
摘要:《我与地坛》是“写真实、说真话的散文革命”中脱颖的一匹骏马,它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不息超越了一般的抒情述景散文,是浩瀚篇章中的夺目明珠。  关键词:我与地坛 大散文 真情 滥情  《我与地坛》是作者在苦难病痛中生活的呕心之作。作者史铁生在青年下乡时就发现疾病,后双腿残疾靠轮椅生活,病痛的折磨让他一度消沉,活动范围的局限使得附近的地坛成为他常去之处。幽静的地坛,残酷的现实,对个体情感和生命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