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课标、明确目标,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还要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策略;七年级
   基础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实施者,我们应当怎样完成这一使命呢?
   一、钻研课标,明确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育的指明灯,《课标》颁布后,我首先对《课标》进行分析,把七年级《中国历史》分解成以下几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素养提升。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七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在识记的基础上,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等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课堂教学,力争高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减负高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培养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典故成语齐上阵,助力学生兴趣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中国历史》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人物故事、成语典故等。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大量采用。如组织讲故事比赛、多媒体播放等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前,可展示“霸王别姬”图片,体会项羽英雄末路时的悲伤绝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项羽生活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造成项羽英雄末路的主观原因有哪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助高效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历史文物、地图等进行展示,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讲解“秦灭六国”时,可以要求学生看着大屏幕,并对秦的统一过程及历史意义有一个认识。
   (二)掌握学习方法,夯实基础知识
   七年级《中国历史》要求识记的知识点比较多,“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对基础知识进行准确识记,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等。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准确识记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作导学案,提升学习效果
   课前精心编制一份导学案,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可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可以把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题,突出关键信息,降低记忆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如学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时,可通过填空题,将长句缩为短句、词语,让学生掌握关键词,增强记忆效果,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2.归纳整理,增强记忆,避免混淆
   对一些有相似性、可比性,同时易混淆的知识点,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如“百家争鸣”,学派人物多,观点各不相同,不易掌握。新课讲完后,我引导学生对当时的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等进行分类归纳。
   3.制作年代尺,构建时序
   历史涉及的时间多,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以时间为序,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形成一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
   如“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涉及的朝代多,时间跨度大,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整理成动态年代尺后,一切都变得简洁明了。
   4.合作探究,排疑解难
   对教学中的难点,可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感、责任感;又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
   如上复习课“夏商周时期”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再给出参考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进行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树核心素养,育人文精神
   在历史学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就是通过对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分析,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维能力。
   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对比得出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数量不断减少,进而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即进行事实判断。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传史料等,通过对这些史料进行辨析来还原历史的原貌。要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考究历史的态度和方法,讲求“证据意识”,做到论从史出。教学“河姆渡人的生活”时,学生分析河姆渡发掘的文物后,得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种植水稻、制作陶器、使用骨耜耕地、饲养猪等。
   4.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通过对都江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并为身为四川人而深感自豪。
   参考文献:
   [1]傅元根.历史教师如何自主整合课程资源[J].历史教学,2002(8).
   [2]何进奎.浅议地方史融入历史课堂的益处[J].教育学报,2006(6).
其他文献
部编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甄选的一些名家名篇,语言是这些名篇的载体,生动形象,既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又是学生走近作者的桥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本的语言想象画面,呈现文章的社会画面,并且能够借助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要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深度阅读,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补充,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材上的任务相结合,达到增强学生道德体验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世界必须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小朋友准确地判断“假丑恶”和“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生活;生活化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
摘 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于学习目标的制订,依托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体验,利于目标的达成,利于思维的发展,利于思维的沉淀,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丰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积极迎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通过运用不同方法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激发、情境创设、习惯培养、评价优化等方面来调整课堂结构,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稳步提高。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并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   部分小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曾走过一些弯路,也出现过一些迷茫:语文课是不是越热闹越好?语文课是不是花样越多越好?语文教学是不是剑走偏锋就能与众不同?时至今日,在有些问题上,自己还会有一些纠结和迷惑。在受到一位前辈的启发后,我开始对语文课堂有了一种新的认知:语文课堂需要平衡。   一、文本解读和拓展延伸需要平衡   语文课堂始于文本解读,但不终于文本解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带着学生走进文本,
摘 要:自从实施新的教学大纲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学音乐的教育,音乐教育也逐渐走入小学课堂当中。尽管如此,音乐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概述   学习最基本的一些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素养应当从小培养,因此,小学的音乐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当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其存在的不足,再针
摘 要:朗读对于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朗读分析较多,提问较多,板书较多,而留给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合理应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同时朗读是无声的书面表达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加强了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指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背景中,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与探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活动、布置生活化任务等,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摘 要:教育如果是以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收效甚微。以一位九年级学生的教育为例来阐述班主任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有无私的爱,这样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爱;教育;班主任   一、案例介绍   刘同学,九年级学生,脑袋聪明灵活,课堂效率也较高,可是成绩总是平平。早上总是迟到,很晚睡觉,与父母总是吵架等等。与其父母交流后发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数形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思想,将其渗透到数学课上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就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展开探讨,并根据探讨结果提出几点建议:基于以形助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合理借助表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以数解形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关键词: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   数形结合是基于对数量与几何图形关系的感悟与理解进一步探究形与量、量与量之间的内部联系,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