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准都一样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样”是林天苗最新个展的关键词,“金的一样”“N年的一样”“没啥不一样”……一些鱼刺、鸟骨、青蛙骨头或者牛羊骨骼被丝线缠绕包裹着,有一个瞬间,你可能会呆呆地想:“如果我的骨头也这么着”,真的,“没准都一样”。
  林天苗的这些骨头跟死亡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来自于一种奇特的个人体验。小时候,画国画的父亲曾为了素描带了一个头骨回家,其他的兄弟姐妹都离得远远的,只有她摸摸捏捏,饶有兴致。后来在美国生活那些年常带儿子去自然博物馆,印象深刻的也是那些动物骨骼:“我发现自然界的动物骨骼无论多大或多小,呈现出来的差别其实很小,它们的变化那么微妙,却又极其丰富。”
  一如既往,新作中的林天苗依然是一个疯狂的“手工创作者”,那些“无穷尽”的缠绕对她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像反复吟诵的经书梵乐,她总是在这种最踏实简单的劳作中获得平静,“如果没人打扰,我可以缠上一整天”,而多少次的包裹之后,“你会发现物件原有的生命和使命都结束了,变位无限可能,却又附带有原来的属性。”这种材料带来的多重意味与无法预知的结果,使她的创作过程就像一场科学实验,未知总是让人心跳。
  色彩的出现对熟悉林天苗的人来说有点意外,而且它们显得过于缤纷了。“我就是觉得这一次必须用色彩,没什么理由。”她曾经甚至有点讨厌粉色,迄今为止没有一件粉衣服,可是那些被粉色丝线缠绕着的骨骼,呈现出一种欢悦的光泽,有一只头骨甚至拥有了表情与眼神,一根细小到几厘米的鸟骨有种凛然的存在感,却又无端的空灵,像是随时会溶解……
  自2000年,她开始在作品中使用丝线。她对丝线的理解玄妙到仿佛它们是一束束植物神经:“丝线给我的感觉是万般情种,有一种动物性和生命感,仿佛有种危险潜伏着,让人担心那种美会随时粉碎。”用这样的情种直接安放及包裹骨骼,像是通过灵媒去温暖一个魂灵,有种惊心动魄之感。
  林天苗自言“从未想过要从一个女性身份的角度去描述对生活的见解”,“仅仅是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的体验为出发点去创作”,多数时候,那些越是成功的女艺术家就越难见其性别特征,她们不过碰巧是个女的罢了,而艺术家是个社会角色,她们也是。对林天苗来说,她唯一呈现的女性特征仅仅是:对使用材料的极度敏感与呈现方式的严密入微。有评论者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林天苗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女性艺术家”。
其他文献
以下这三对设计二人组,双方都在生活中贴近彼此,因为简单的执着和默契,选择了一起携手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设计师的个人情怀因为多了一倍,从而显得更加浓烈。  匠人信仰  马尔盖拉区俗称是威尼斯的“丑姐姐”,上世纪20年代成为工业区,虽与威尼斯市中心的美景仅隔了一片咸水湖,但面貌却与后者截然不同。可是设计师艾丽卡·加瓦赞(Enrica Cavarzan)和马可·扎瓦诺(Marco Zavagno)却把
期刊
我是这些逃避现实的美好精神避难所的缔造者,同时又是摧毁这个梦想国度,把你拉回现实世界的毁灭者。  “桃花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文化象征符号,它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中逃避现实的理想隐居处所。这个“居所”最早出现在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它是一个既不存在于过去也不存于现在,而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精神避难所,表达古代文人批判现实的厌世情绪。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快速发展, 被物质占有的消
期刊
凯瑟琳·亚斯(Catherine Yass)在她创作生涯早期曾有一次机缘巧合的偶然发现。“我把胶卷装错了,”她说:“然后(底片)呈现出了多种色彩。”这意外惊喜逐渐成为亚斯的标识性技术手法:她将一张蓝色的透明负片(底片分为两种:正片和负片。负片的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和一张透明正片(正片呈现出正常的照片影像)重合在一起。两张底片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拍出的。以此为基础,她印制出大幅的合成图,通常放到灯箱中展示
期刊
九十年前的某个下午,一个女孩来到柯布西耶位于巴黎的工作室,她是前来面试的。十多分钟后,面试即以失败告终。柯布西耶骄傲地甩了句话给她:“我不需要绣花靠垫。”后来在192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上,两人再次相遇,她制作的家具“Bar under the roof”为她赢得来自柯布西耶的工作邀请。日后,她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搭档,两人共同合作完成了多件杰作。没错,故事中的主角是夏洛特·佩里安,20世纪初最活跃的女
期刊
先说点别的。  最新的一个数据称,世界五百强中女性掌门人的数量是18人。我们关心的是18位女性背后的那些男人们,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调查表明,这些女强人身后的男人都在干什么,但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已经确认:“‘比较多’的女CEO的老公,已经主动选择回家做饭遛狗带孩子去了。”  所以有时,非要做个性别区分其实挺无聊的。比如,我们的这期专题。那些成功的女性设计师与艺术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女设计师
期刊
阅读以下文字之前,先想个问题:一辆闲置不用的电动车还能干什么?答案请参考内文。  电跑赛将  看来NISSAN已然下定决心,要“狠抓”电动汽车——LEAF在欧美市场销量火爆又摘得各项桂冠的余温还未消散,这位岛国勇军立马又推出了全新一款概念型电动跑车ESFLOW。大多数人对电动汽车提速都持有怀疑,可是LEAF的成功还是使一部分人转变了态度。所以我们大可先相信ESFLOW的速度实现,因为它基本可认为是
期刊
艾德里安·范·霍伊顿克(Adrian van Hooydonk)曾经是个家居设计师,后来他用十年的时间从BMW外部设计师升到美国设计团队主管。现在,他是设计总监。他说,了解人们的需要和不安,最重要。  S = surface A= 艾德里安·范·霍伊顿克  S:你在“汽车设计师”这样一个职业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觉,通常人们都会说,“哇哦!干这个好酷啊!”  A:从小时候起,这个会动的机器便深深地吸引
期刊
以下是当今世界上炙手可热的四位年轻女性设计师/团队。她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女设计师不过是个社会角色,跟性别无关。  伊欧娜·沃琪:“女性”是种机遇  伊欧娜·沃琪(Ionna Vautrin)童年时爱在陶艺作坊里玩儿,偏爱那些外形光洁、体格小巧的东西。她的设计简洁、精巧,见不到锋利的尖角或浓烈的色调,像是一首怡人的小诗,讲述一段回忆,可能是一种性格、一片风景,或者是一次旅行。“我想把情感、故事和记
期刊
这是四个埃因霍恩设计学院的妙龄女孩组成的设计工作室,四个女孩在创作上的兴趣和见解各不相同。混血女孩安巴(Amba Molly)对多样的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最大的愿望是去非洲寻根;卡罗琳娜 (Carolina Wilcke)是个美学家,常常设计精美的配饰和餐具;伊菲尼 (Eefiene Bolhuis)偏爱抽象的美学形式和材质工艺;伊娃(Eva Gevaert)则是个热衷于手工艺的材料分析师。来
期刊
治理水源、美化生活、躲避灾难,你或许不知道材料可以如此三头六臂。本期《surface》邀请MC新材料博物馆北京部的张伟博士介绍四种有神奇本领的新材料。  01 新居卫士  众所周知,新房不宜立刻入住。家具、木地板会向室内空气释放如甲醛和苯等污染物,而且沙石、水泥及陶瓷等建材会释放氡——一种会引起肺癌、白血病和神经系统障碍等疾病的放射性气体。德国生产的一种墙面材料可以从墙壁吸附有害的化学物质,恰好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