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语言张力 实现审美直觉与审美想象的统一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未到过三峡,却创作了歌词《喊一声我的三峡》。这首词经冯世全谱曲以后,曾由多位歌唱家演唱(如王宏伟、吴国松、聂建华、牟炫甫等)连获“九十年代之歌”全国征评一等奖、文化部“歌曲新作”征评二等奖等奖项,并被拍成音乐电视由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收录进《走进新时代》百年歌典,还被中国音协定为全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必唱曲目。这首词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三峡,我很陌生,却又很熟悉。说陌生,是我确实没有亲自去游历过;说熟悉,那是因为电视画面无数次地让我饱览了那迷人的风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给了我火一样的激情,作为三峡大坝所在地的湖北歌词作者,若是不为三峡放歌,先不谈他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至少可以说他是一个对家乡的伟大建设漠不关心的无情者。
  写作《喊一声我的三峡》,说实话,我最初并没有考虑什么创作的技巧,上下段十六句一气呵成只用了二十多分钟,选择一个“喊”字,完全是为了直抒胸臆。现在回过头来分析它,我认为这首词的成功就是凭借语言的张力实现了审美直觉与审美想象的有机统一。何谓审美直觉?就是对于审美客体得到的直接审美感觉。何谓审美想象?就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对象和创造新对象的心理过程。
  先说开篇一二句:“你给我古老的神话,那白云是神女的面纱”短短十几个字就概括了千万年三峡的神奇,那神女不会说话,只能用她飘逸的神态向我们表达古老的神话。因为有“白云”作面纱,在她时隐时现中,让我们感觉三峡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神话。应该说这两句的张力贯穿了三峡久远的历史,属于审美直觉。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你给我亲切的向往,那画廊就在日月下”三峡画廊号称八百里,如果把“八百里”这一数量词用在词中,三峡的美丽就有了限度。三峡的诗情风流在日月下,三峡的画意更是在人的心中浪漫。应该说这两句的张力扩展了三峡无穷无尽的风光,也属于审美直觉。
  再谈第一段的后四句:“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我就化成了你的浪花。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那长长的回声哟也是我的情话”浪花是奔腾的,我化成“浪花”亲近三峡;“浪花”是纯洁的,我用纯洁眷恋三峡。因为有回声荡漾,所以有情话绵绵。应该说这四句的张力把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这属于审美想象。
  第二段开头:“你给我豪放的回答,这回答是中华的潇洒,你给我永远的激动,这梦想怎能不开花”这四句已涉及三峡工程。虽然全是粗象的语言,却胜过具象的语言。如果实写(如“中堡岛的勘探船”、“棚的灯光”、“三峡大移民”等)仅四句中又能容纳几个意象呢?虚写见张力,它能把工地千万幅生动的画面推进到千万人的心中,这是审美直觉与审美想象的交融。
  第二段后四句:“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你早就成了我的牵挂,喊一声你哟,我的三峡,这心中的大坝哟提前开了闸”曾经牵挂三峡能否建大坝,现在牵挂大坝何时能顺利截流造福于人民。“牵挂”一词本来就显现张力,牵挂让好梦起飞,心中的大坝就提前开了闸。打开闸门,一泻千里的不仅仅是长江水,更是中华儿女奔放的豪情……这几句表现的无疑是审美想象。
  歌词贵在精短,区区十六句就把三峡的历史、现在、未来融在一起,就让审美直觉与审美想象交织成了壮美的意境,这就是语言张力的神奇所在。附带说一句,歌词创作固然离不开技巧,但从“歌抒情”这个最重要角度来讲,真情淋漓的表达可称作是“不是技巧的最大的技巧”。
其他文献
4月30日,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联合推出一台“红色经典”音乐会,这也是每年“五一”期间都会上演的品牌音乐会。今年的红色经典以英雄为主题,广州的观众将欣赏到一场歌颂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音乐会。  在20世纪的中国,曾经有8部样板戏流传全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样板戏是京剧艺术的一个巅峰状态,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们对它们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思想情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同,而样板戏里那
期刊
继引人瞩目的“艺术三部曲”——1988年的《天堂影院》(电影)、1990年的《天伦之旅》(歌剧)和1999年的《海上钢琴师》(音乐)之后,朱塞佩·托尔纳托雷又拍了一部寓言式浪漫剧情片《玛莱娜》。  1940年春,意大利已卷入战争。西西里一个小镇上的法西斯分子甚嚣尘上。14岁少年雷纳托刚有了自行车就和一伙同龄人一起去追逐、窥视叫玛莱娜(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那个美女,并陷入疯狂的暗恋中。玛莱娜芳龄2
期刊
有人说,张元的电影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看上去很美》影片的英文名叫做《小红花》,讲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直属幼儿园的生活。影片一开始方枪枪被父亲硬拖着一路走过石雕栏杆、红墙、木栅栏,上石阶再不肯跨步了,父亲就抱起他,他哭喊着徒劳地试图抓住石柱,最后还是被强行带入幼儿园。从呈现的一系列符号可以看出影片描述的是红色中国在激情燃烧的年代中如何教育培养他们的下一代。影片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
期刊
电子琴是乐器大家族中的“小后生”,它引入中国市场也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件新型乐器一问世曾引起过轰动,而渐渐又被人们所误解。其原因之一在没有成熟而系统的电子琴教材,老师们都是照搬钢琴的教法。于是,社会上便有一种偏见,认为电子琴姓“钢”,又不是钢琴,学了电子琴后必需转学钢琴才是唯一之路。这种片面的认识是只见其外而不识其内造成的。在漫长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从照搬-探索-实验-总结等一系列实践,由衷
期刊
1965年至1975年是肖斯塔科维奇生活与创作的晚年,他虽然历经磨难,疾病缠身,但是仍然勤奋创作。先后完成的作品有:交响诗《十月》(1967),男声合唱叙事曲《忠诚》(1970),第十一至第十五弦乐四重奏(1966-1974),第十四、第十五交响曲(1969,197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68),女低音独唱《茨维塔耶娃诗五首》(1974),以及逝世前的绝笔之作——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75
期刊
《弦音回响》一书,是从事小提琴演奏56年并长期热心于小提琴教学的蒋雄达的文字新作。书中着重概述了小提琴学习中应注意的一些演奏方法,左右手技术难关的解决。并对小提琴作品不同体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曲式特点按序讲解。同时介绍了三百余年为丰富小提琴作品,推动与拓展小提琴演奏艺术作出丰功伟绩并具有不同时代传承影响的一些演奏大师的生平经历,以及活跃于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一些演奏名家。书中还汇集了国际赛事,琴坛
期刊
我出生在一个山区。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上岭,山路相当难走,从学会走路开始就无可选择的要走这样的山路。但慢慢地我就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到的地方就是去学校、到镇上和到亲戚家,方圆也只有几十里路。但我想那片天空和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定还留着我们的歌声的。我们歌喉并不怎么样,但每每走在那些山路上的时候则可以尽情地发挥,唱累了就打口哨,口哨打累了就吼,吼累了又唱
期刊
宋小明坦言:歌词创作讲求情与理,讲究语感和语体。如果一首歌词亦情亦理,语感、语体符合大众需求,那么这首歌词就是一首成功的歌词。    如果说要给一部严肃的纪录片写一首主题歌的话,我无法想象那应该是怎样的歌词怎样的旋律,“周恩来”是一个让人听起来都肃然起敬的名字,如何在短短几分钟的音乐里表现他一生的波澜壮阔、鞠躬尽瘁?如何用不到百字的篇幅来形容他近乎“完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这些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期刊
2006年,是周恩来逝世30周年,从5月17日开始袁晨野将在美国芝加哥歌剧院连演5场《尼克松在中国》。中国人谁能把莫扎特唱明白?曾在美国主演过全本《唐·璜》的袁晨野应该算一个。今年“莫扎特24小时——全球纪念音乐会”现场直播,袁晨野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唱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伯爵咏叹调“当我叹息时”、《唐·璜》唐·璜咏叹调“快准备一个狂欢的宴会”。两个花花公子,两种性格情绪,袁晨野生动鲜活、神
期刊
去年在德国德累斯顿被第一次发现的维瓦尔第作品《上帝如是说》(Dixit Dominus)于250年后的今天,被完整搬上了演奏舞台。4月22日,这部有11乐章的乐队及唱诗班合唱的作品,由德累斯顿圣安妮教堂管弦乐团演出,马提亚斯·里布里希担任指挥。   《上帝如是说》的手稿由音乐学者贾妮丝·斯托吉特在德累斯顿的萨赫斯国家图书馆发现的。当时,她正在做一项关于18世纪德累斯顿音乐家的研究。这部手稿最初被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