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原创音乐作品精品出版探析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蓬勃发展的中国音乐创作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出具有时代感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原创音乐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元素,理应作出时代的回响。音乐是时代的回声,也是时代记录,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代国人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时代风貌,为当代中国音乐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实素材;中国原创音乐之于世界音乐相比所独具的东方神韵,为中国原创音乐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在世界音乐精品出版的谱系中,必须要具备独特的“中国元素”。优秀音乐作品产生影响离不开出版业的推介和传播,高水平的音乐创作队伍离不开出版业的培养,而对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业更是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所在的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以下简称“央音社”),作为我国仅有的两家高校音乐专业出版社之一,始终以繁荣音乐出版事业,传播优秀音乐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量原创性与艺术性极高的优秀原创音乐作品,为我国音乐创作的繁荣、发展,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积累,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通过央音社的中国当代原创音乐作品的出版实践,探讨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以及出版业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专业音乐出版社如何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突出自身的专业出版优势,主动策划中国音乐文化精品选题,并以精品出版为契机,积极探索“走出去”路径,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国际出版接轨,开拓多元业务。这些思考不仅是提升专业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将对专业出版社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当代原创音乐精品出版现状


  高质量的原创音乐作品一直是音乐出版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世界上具有百年历史的音乐出版社,还是国内专业音乐出版社,均对原创音乐作品的乐谱出版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音乐作品通过规范、合法地以乐谱介质公之于众,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习,极大地助力了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1.同行携手,助推中国当代音乐出版
  在国内,中国当代原创音乐的出版一直被知名音乐出版社视为重要的使命。如资历深厚的人民音乐出版社自20世纪50年代就在此方面树立了典范,出版了很多经典管弦乐作品;2007年以来该社陆续推出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系列总谱,开创了中国原创音乐作品规模化出版的先河,更是在业界获得了广泛好评,对于中国当代专业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为中国文化的输出以及乐谱出版的产业化模式提供了一种参照。
  近年来,央音社厚积薄发,在中国当代原创音乐的出版方面也已有一定的積累,其中2016年以来出版的“21世纪华人作曲家作品系列”力图以开放性框架,陆续将全球范围内的华人作曲家的原创精品纳入其中;2015—2018年陆续推出的两批“丝绸之路的回响——中国当代作曲家新作品系列”是国内外首批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原创音乐作品为文本形式,以总谱为介质的系列出版物。2019年,央音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以及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的“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系列”,是中国当代作曲家首次以集体形象亮相国际音乐舞台的一批重要原创音乐作品。这批作品展现了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实力,承载着当代中国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强强联手,开创国际音乐出版新模式
  在欧美,一些重要的老牌音乐出版机构,如思考斯基(Sikorski Musikverlag)、彼得斯(Edition Peters)、朔特(Schott)等都有签约中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并出版作曲家新作品的传统,并通过出版、演出、乐谱租赁形成了科学、有序、健康的音乐产业链。这些在国外签约出版的、带有鲜明中国语汇、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当代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出版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音乐的重要渠道,促进了音乐间的国际交流。
  自2013年开始,央音社尝试以多种形式与彼得斯出版社展开合作,在两个不同体系的出版环境中不断磨合,摸索出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央音社不仅在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中获得了诸多有益的经验,更探索出一条向海外传播中国当代优秀音乐文化的途径。目前,这种充满探索性、挑战性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继2015年引进出版了《水光洌滟——华人合唱经典作品选集》之后,又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以中文译本的形式出版了《肖邦钢琴作品集》(新评注版)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百年纪念手稿版)。这种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出版合作,为中国的研究者和演奏者带来了最新的成果。
  鉴于中国作曲家们在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2019年4月,彼得斯出版社与央音社合作推出了具有开创性的“丝绸之路图书馆项目”,由彼得斯出版社面向海外签约出版了6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郭文景的《洞窟中的天国》、李滨扬的为笛子与管弦乐队而作《空中花园》、罗新民的为管弦乐队而作《敦煌二帧》、贾国平的为琵琶与管弦乐队而作《风越苍茫》、郝维亚的传统笙与乐队协奏曲《万里行》、向民的为板胡与管弦乐队而作《丝韵》。这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在标准西方的管弦乐的配置中使用了中国的传统乐器进行表演,使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听众有机会进入全新的音响世界。这些出版项目无论是在国际音乐舞台还是出版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显示出当代中国音乐界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伟大创造与贡献,体现了高度的文化包容与全球等量的文明共识。2021年,彼得斯出版社将与央音社再度合作,签约“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的13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将这些具有中国风范的优秀当代音乐作品纳入彼得斯出版社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图书馆系列”,进行全球化推广。

二、“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的精品出版路径

  优秀的中国当代原创音乐作品承载着当代中国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将这些作品打造成精品出版物,不仅是出版社塑造品牌形象、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手段,也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在当代新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扬,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以及提升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自信度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央音社策划出版的“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可以说是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精品出版的成功案例,并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出版之路。
  1.发挥专业优势,策划特色选题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与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当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国家,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教育部直属唯一的音乐高校,中央音乐学院在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践行国家音乐文化战略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为了提升中国音乐文化的自信心,使中国音乐赢得更大的国际话语权,中央音乐学院于2017年成立了“中国音乐创作中心”,聚集了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领域众多主流作曲家,从而将一大批带有鲜明中国语汇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当代音乐作品推向了世界舞台。2018年1月和4月,由“中国音乐创作中心”首批委约创作的13部代表了新时代中国音乐创作高水平作品,分别在纽约林肯中心和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了首演,首次以群体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音乐创作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属的专业出版机构,央音社依托学校的艺术与国际交流优势,主动策划了“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通过签约出版“中国音乐创作中心”首批委约的13位中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品,促进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原创和传播,实现中国历史文化在当代新音乐创作中的传承和发扬。
  2.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申报国家项目
  “精品力作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催生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创作力的出版精品,是时代赋予出版界的历史使命”。然而,“精品力作的产生,不仅需要作者多年的潜心研究,也需要出版单位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经济效益不够显著,出版压力较大”[1]。令出版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传承价值的优秀成果的重视,在其精品出版过程中给予了政策和资金层面的大力支持。一大批优秀的出版项目通过申报国家选题规划或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得以出版,有力推动了精品出版和文化繁荣。央音社的“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基,同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技艺,富于创新、格调高雅,对于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这些利好政策,央音社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根本出发点,积极申报国家项目以支持精品出版。在国家出版基金“服務大局、鼓励创新、力推精品”的资助原则之下,该项目成功获得2019年国家出版资金资助。二期项目“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系列”也于2019年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依托国家财政的支持,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得以出版,不仅为央音社带来良好的双效,也为专业特色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产生吸附优质资源的“磁场”效应[2],促进了精品出版的良性循环。
  3.遴选优质作者,构建精品内容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是精品力作的根本,而作者的专业性、权威性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有力保障。对于音乐作品而言,“作者”与“内容”两个要素对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原创音乐的“高峰”之作,离不开这样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世界水准的作者队伍。担任项目创作的13位中国中青年作曲家,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培养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教授;德国斯考斯基出版社签约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秦文琛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原主任郭文景教授,现任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以及多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知名教授。他们在国内外音乐舞台都有相当大影响力,他们的作品既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创新精神,可以说是代表了新时期中国作曲的最高水平。
  从作品内容而言,叶小纲的《紫薇——为琵琶与室内乐而作》、秦文琛的《大地音诗——为笙、筝和室内乐而作》、郭文景的《锣的宣叙——为打击乐独奏与中西混合室内乐队而作》、贾国平的《时空的涟漪——为笙、琵琶、古筝与室内乐》、唐建平的《金鳞》、郝维亚的《牡丹亭梦——为竹笛与室内乐队而作》、常平的《优雅的宇宙——为室内乐队而作》、陈丹布的《袖剑与铜甲金戈——为琵琶与管弦乐队而作》、李斌扬的《落日湖——为33位演奏家而作》、陈欣若的《大协奏曲——为混合室内乐队而作》、田田的《秋昙夜咏》、张帅的《东西II-和光同尘——为混合室内乐而作》、姚晨的《离合III——为大型室内乐而作》……均立足当代中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同时放眼国际,试图寻求构建一种当代中国音乐话语体系。作曲家们还通过采用中西方乐器相结合、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技术及理念融为一体的手法,呈现当代世界艺术与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发展趋势。该项目的精品出版,必将促进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良性发展,带动全国专业音乐创作水平的进步,进而提升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自信度和影响力。
  4.提升版本价值,兼顾美学意境
  乐谱作为音乐成果的主要载体,是进行音乐演出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而出版的乐谱版本作为提升乐谱价值的重要手段,对音乐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将“新时代中国原创音乐作品系列”打造成为一套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的精品乐谱,央音社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并结合国际出版规范,开创了国内总谱出版的新标准:即乐谱全部采用更加适合指挥使用的A3总谱开本;乐谱的排版与标记方式更加严谨、考究,以彰显权威学术出版水平;乐谱采用国际通用的五线谱形式,且所有标识文字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为“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此外,优秀的乐谱版本还承担着培养、塑造欣赏者审美能力,提升欣赏者审美格调的责任。本项目的13部作品既跳动着当代生活的脉搏,也流淌着文化传统的血脉;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体现出艺术的精湛与制作的精良。因此,央音社在出版装帧设计方面着力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结合,力求体现美学与意境二者之美。
其他文献
唐代的琵琶艺术繁兴,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上自宫廷,下至民众,它都是颇受喜爱的时兴乐器之一。在唐代的早、盛、中、晚等不同历史时期,琵琶在乐舞、唐诗吟唱中都有其艺术表现的身影,它是活跃于当时艺术实践的流行乐器之一,这与当时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密切相关。关于唐代诗词与琵琶音乐的研究,已有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庄永平《唐乐琵琶古谱考辨与校译》、左汉林的《唐代乐府制度与诗歌研究》、刘
期刊
近年来,视唱练耳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在音乐教育领域内受重视的程度也日益增强,在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中,在各层次的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普及。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正确的读谱能力、音高音准感、节奏节拍感、一定的表达与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视唱练习得以接触不同风格的乐曲。一、总体概况  (一)作者介绍  《視唱练
期刊
受交感美学观影响,德彪西的作品感官交互性强,常伴以超越听觉的画面感。德彪西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情景性以及其生成过程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其钢琴作品《泛舟》作为个例分析,试图探寻德彪西如何在魏尔伦的美学观念影响下,借由音乐语言作为媒介完成音乐中的情景建构,从而达到“超感官”的审美效果。一、《泛舟》之创作缘起  《泛舟》創作于1889年,基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1869年出版的诗歌集《佳节集》中
期刊
在正式入南音馆阁以前,苏统谋就很喜欢南音,不惜被奶奶打骂,利用家中可用的器物自己模仿制作南音乐器,模仿南音人吹奏、弹奏。在家里,父亲虽然也时不时教他哼唱几句,但都不是正规学习。  由于经常出入弦管间,聪明伶俐又勤快,御宾南音社的弦友都很喜欢小苏统谋,常使唤他去帮大人买烟买酒。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社里先生们跟他的父亲苏宗嘉提议,让苏统谋正式拜师进馆学南音。  以前正式拜师需要举行拜师仪式,由馆里挑一个
期刊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类型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将主要围绕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一首展开分析,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中的音乐风格及和声当中的写作手法。一、音乐分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重要而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长期以来他的艺术歌曲一直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也是
期刊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一、音乐教
期刊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体系当中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与当今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以及社会演出群体正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影像来记录音乐、仪式、传统节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这种生动的记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一段音乐、一种仪式和一种生活。  基于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的仪式音乐研究设想来源于对影视作品制作的热爱和仪式音乐研究的基础。由于博士论文写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马勒的声乐套曲《亡儿之歌》中的第一首《此刻太阳终将升起》,观察马勒音乐中的死亡内涵,解决笔者初听这首作品时产生的诸多不解和困惑。这首标志着马勒成熟时期风格的声乐作品,集中体现了马勒独特的音乐语言、声乐体裁和交响曲的相互融合,并以此来达到咏唱人生和死亡深刻内涵的境界。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20世纪重要的音乐家,有学者将其音乐成就即推动音乐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传·习’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教师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成功举行。  本场音乐会由上音附中专业教师,上音附中和本、硕相关表演专业在校生,以及杰出校友、表演乐团[1]共同参与到此次演出中。音乐会上演的曲目,均为上音附中作曲学科教师新近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七首作品均为室内乐体裁,不仅涵盖二重奏、三重奏至小型室内乐队等各类编制,而且运用西洋乐器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进行
期刊
富川瑶族山歌在富川瑶族人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的生命,是他们的灵魂。瑶族山歌种类繁多,数量也多不胜数,对人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瑶族人民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贺州市,紧挨着湖南省,所以湖南省也有一个庞大的瑶族分支,在很多的文章以及调查报告中,有很多关于湖南瑶族的文化调查。贺州市最著名的景区就是姑婆山,海拔大约1700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