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快速练习、快速反馈,增大了语文教学容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符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它的介入对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授课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
  近年来,本人也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其中很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发现少数教师使用不当,走进了某些误区,从而造成了一些“美丽的缺憾”。
  第一,课件制作内容过于直观,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课件展示的。汉语言内涵极其丰富深厚,如果简单地把一篇文章的内容作直接的画面展示,学生的确能感受到画面的优美或有趣等,但这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少了对语言的揣摩及想象的乐趣。更何况,有时学生领悟到的内容要比画面展示的丰富得多,尤其是意蕴深远的诗歌和一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一节语文课上,授课内容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这位教师展示的画面为“碧绿的江水,红红的花朵,红红的太阳,江边有几棵绿树”,配乐为《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这种展示对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仔细想来,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景物优美、色彩绚丽,这与其语言富含韵味、节奏和谐,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怕是分不开的,这些平常的江南景物中实际蕴含着诗人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如果学生体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收获也只能是浅层次的,仅仅只停留在感官的愉悦上而已。语言这东西很多时候往往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揣摩品味的,需要读者去想象,去挖掘其内在的韵味和美好,才能感悟到个中的妙处。过于直观的媒体呈现有时恰恰会扼杀了学生宝贵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培养了由此而决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第二,课件内容使学生觉得“有趣”,但却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许多教师都深切地明白这一道理,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声、光、色、形、动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些教师设计的课件一味注重有趣而忽略了文本自身的内容,甚至于展示的仅仅是文章的细枝末节,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在暂时好奇心的驱动下,临时也会产生一些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就会消失,而语文学习需要持久的兴趣,需要学生对语言学科深层次的领悟,而并非浅层次的“有趣”。浅层次的“有趣”往往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第三,计算机只起到黑板或投影仪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语文课,教者虽然也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课件内容极其简单,比如展示板书步骤、字词练习、课堂思考的几个问题等(稍复杂一点的课前来点音乐,但不是整堂课的重点)。以上这些内容,用最普通的投影仪完全可以做到,而且速度丝毫不比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来得慢,如果再加上制作简单省时省力这一优点,那用投影片似乎更为合适。一堂好的多媒体语文课,既可以用图文并茂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渲染营造优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可以用优美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用有趣的动画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等等,这些是投影仪或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可是在很多时候,多媒体辅助教学却可悲地充当了“投影仪”或“小黑板”的角色,实在让人痛心。
  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对语文教学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功不可没。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需积极探索,不能因为使用中存在某些缺憾或是偏差就因噎废食,弃而不用,甚至于产生畏惧心理,正如药是好东西,但无病吃药或不对症下药就会害人,可也不能因此忽略它治病救人的主要作用。任何事物,人只有正确的利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亦是如此。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相当大程度上折射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精辟地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至关
期刊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作为教师,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呢?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收获了如下几点:  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语言有艺术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具有更深刻的内涵。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重任。面时新的形势班主任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在新时期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德育工作深入落实呢?  一、内容要体现出时代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交流日益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中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纷繁复杂。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与原教材相比在阅读要求、阅读内容、阅读篇目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就使阅读教学成为新的课题,要求教师们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能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要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以下就新教材在阅读方面的教学与大家切磋。  一、开启阅读目标,明晰阅读方法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可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理解主旨,可以揣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包含着对学生后继作文的引导,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但如何写好它,让它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探讨。好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激动万分,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对话的平台。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作文评语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语文教育
期刊
《围城》全书共23万多字,共使用比喻700多个,这些比喻都十分和谐地统一在全书的艺术形象之中。纵观这些比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读罢《围城》,不禁为作者的幽默风趣而喝彩。书中运用的比喻常令人忍俊不禁,充分展现出作者别具一格的风韵,且看:  方鸿渐和鲍小姐在一间门面还像样的西菜馆就餐时,作者精心描绘了里面的食物,“鱼像海军陆战队,已
期刊
有人说“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现在看来一点不为过。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是讲教材那是死教书,只能用教案教书那叫教死书。  首先,读书可以丰富见识,广博学识,增长知识。  一个教师,课堂深深打动学生的秘诀何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灵慧丰厚,才使他的课能随意宛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在设计《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案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年级的课文简短而生动,充满了童趣。如何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语文知识,懂得文中的道理,确实需要花些心思。  一、引趣导入, 读中感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新大纲、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培养这些能力,其关键在于朗读,更是给不去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当头“一棒喝”,也给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重视和落实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