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电影字幕翻译在对外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结合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字幕翻译,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并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角度出发分析该理论在此影片中的应用实例,以期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电影字幕翻译进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电影字幕翻译;《你好,李焕英》
一、引言
现如今,电影已然成为现代人主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下,人们可以观看除了本国电影之外各色的外国电影,这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票房屡创新高、银幕数成全球第一,国产影片呈现种类多、质量高、层次深的总体趋势。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广受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如此,电影的字幕翻译作为电影“走出去”的沟通桥梁,为各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字幕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观影体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电影作品外译的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现象,汉语外译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国影片全球公映,不仅能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你好, 李焕英》作为2021年最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以 52 亿元拿下中国电影票房亚军, 并跻身世界电影票房百强, 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该影片以搞笑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贴近生活,可看性极强。这部影片在广受国内观众喜爱的同时,在海外也拥有大批观众,成为2021年最热门的影片之一。除了电影团队的努力,字幕组的翻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好, 李焕英》被译成了英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国外语,影响范围很广。其中,影片中涉及到许多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背景知识,还有人物对白中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语、方言或语句表达,都需要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英译,以便观众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
本文以《你好, 李焕英》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析《你好, 李焕英》英文字幕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今后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电影字幕英文翻译的进步。
二、字幕翻译与功能对等理论
影视语言有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字幕翻译在其中较为特殊,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性,如局限性、简洁性、通俗性、文化性[1]。首先,字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局限性,其表现为电影播放时屏幕下方通常会出现一行或两行文字,且基本上与影视语音的呈现时间同步。其次,字幕的瞬时性和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使得电影字幕翻译具有简洁性,译者力图用简洁明了的語句将影片内容传达给观众。最后,因为电影字幕呈现时间有限,需要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理解意思,且受众面广,具有大众性,这两点就要求字幕翻译必须具备通俗性,尽可能地通俗易懂,语言更为大众化、人物对白口语化,使不同职业、阶级和阅读能力的观众都能理解影片,避免典雅和晦涩。
电影是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得文化内涵,导演拍摄电影不是为了让观众们陶冶情操和打发时间,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影响。对于流入国内的外文电影或者是走出国门的电影而言,若想让电影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能影响观众,引发共鸣,就离不开字幕翻译。然而影视字幕不像其他的文学形式,它对文化特色表达的注释几乎没有。过多的文字会挤占荧幕空间,给观众理解影片内容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直接影响观影效果,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在少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展现影片所承载的文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要想同时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对等是十分困难的甚至难以实现的。在二者不可兼顾时,可以优先考虑内容的对等。尤金·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理论,是重视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表示译者需要尊重源语言的特征,尽可能在读者的接受范围和阅读习惯范围内将之清晰地呈现出来,适当保留其文化特点。
电影字幕追求的是目的语读者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与源语观众相似,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可以获得相同的感受。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意译
凡是译出或表出原词、原句、原文的字面意义以外的意思或内容,或者是词义的引申、隐含、“弦外之音”且忠实于原作的译文,不论其译文的表达方式、语序、词序与原文的是否相同,这种翻译方法称为意译法[2]。当逐字翻译不能表达源语字幕真实含义时,需进行意译,也就是翻译出源语字幕的大意或者概括翻译来实现目的语字幕和源语字幕的意义对等。
原文:你好,李焕英
译文:Hi,Mom
这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片名翻译。这个英文翻译并没有像中文那样直呼其名,而是把Li Huanying直接改为Mom。这样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在整个故事中,李焕英其实泛指所有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另一方面,外国观众如果光看片名Hi Lihuanying,确实难以激起任何联想的波澜。这一翻译手法,就是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mage)。这种文化意象重构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让译文与观众沟通,达到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如果直接用《Hi,Li Huanying》可能会让国外观众不知其所云,但《Hi, Mom》则让人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母爱亲情的电影。
原文: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我是我妈的貂。
译文:They say a daughter is like a vest to her mother. I’m more like a fur coat.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电影字幕翻译;《你好,李焕英》
一、引言
现如今,电影已然成为现代人主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下,人们可以观看除了本国电影之外各色的外国电影,这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我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票房屡创新高、银幕数成全球第一,国产影片呈现种类多、质量高、层次深的总体趋势。其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广受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如此,电影的字幕翻译作为电影“走出去”的沟通桥梁,为各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字幕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观影体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电影作品外译的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现象,汉语外译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国影片全球公映,不仅能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你好, 李焕英》作为2021年最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以 52 亿元拿下中国电影票房亚军, 并跻身世界电影票房百强, 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该影片以搞笑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贴近生活,可看性极强。这部影片在广受国内观众喜爱的同时,在海外也拥有大批观众,成为2021年最热门的影片之一。除了电影团队的努力,字幕组的翻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好, 李焕英》被译成了英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多国外语,影响范围很广。其中,影片中涉及到许多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背景知识,还有人物对白中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语、方言或语句表达,都需要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英译,以便观众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思想及情感。
本文以《你好, 李焕英》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析《你好, 李焕英》英文字幕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今后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电影字幕英文翻译的进步。
二、字幕翻译与功能对等理论
影视语言有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字幕翻译在其中较为特殊,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性,如局限性、简洁性、通俗性、文化性[1]。首先,字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局限性,其表现为电影播放时屏幕下方通常会出现一行或两行文字,且基本上与影视语音的呈现时间同步。其次,字幕的瞬时性和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使得电影字幕翻译具有简洁性,译者力图用简洁明了的語句将影片内容传达给观众。最后,因为电影字幕呈现时间有限,需要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理解意思,且受众面广,具有大众性,这两点就要求字幕翻译必须具备通俗性,尽可能地通俗易懂,语言更为大众化、人物对白口语化,使不同职业、阶级和阅读能力的观众都能理解影片,避免典雅和晦涩。
电影是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得文化内涵,导演拍摄电影不是为了让观众们陶冶情操和打发时间,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影响。对于流入国内的外文电影或者是走出国门的电影而言,若想让电影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能影响观众,引发共鸣,就离不开字幕翻译。然而影视字幕不像其他的文学形式,它对文化特色表达的注释几乎没有。过多的文字会挤占荧幕空间,给观众理解影片内容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直接影响观影效果,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在少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展现影片所承载的文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要想同时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对等是十分困难的甚至难以实现的。在二者不可兼顾时,可以优先考虑内容的对等。尤金·奈达所提出的翻译理论,是重视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以及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表示译者需要尊重源语言的特征,尽可能在读者的接受范围和阅读习惯范围内将之清晰地呈现出来,适当保留其文化特点。
电影字幕追求的是目的语读者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与源语观众相似,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可以获得相同的感受。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你好,李焕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意译
凡是译出或表出原词、原句、原文的字面意义以外的意思或内容,或者是词义的引申、隐含、“弦外之音”且忠实于原作的译文,不论其译文的表达方式、语序、词序与原文的是否相同,这种翻译方法称为意译法[2]。当逐字翻译不能表达源语字幕真实含义时,需进行意译,也就是翻译出源语字幕的大意或者概括翻译来实现目的语字幕和源语字幕的意义对等。
原文:你好,李焕英
译文:Hi,Mom
这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片名翻译。这个英文翻译并没有像中文那样直呼其名,而是把Li Huanying直接改为Mom。这样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在整个故事中,李焕英其实泛指所有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另一方面,外国观众如果光看片名Hi Lihuanying,确实难以激起任何联想的波澜。这一翻译手法,就是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mage)。这种文化意象重构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让译文与观众沟通,达到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如果直接用《Hi,Li Huanying》可能会让国外观众不知其所云,但《Hi, Mom》则让人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母爱亲情的电影。
原文: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我是我妈的貂。
译文:They say a daughter is like a vest to her mother. I’m more like a fur c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