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r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设计也可以产生音乐的节奏感。这个观点是当代书籍设计的主要代表和推动者——吕敬人提出的。他认为,书籍装帧设计者好似一个演员,在书籍视觉信息传达中担任某种角色,是演员、是编剧、或许还承担导演的职责。书籍中的文字、图像、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均是书籍舞台中的一个角色,随着它们点、线、面的趣味性跳动变化,赋予各视觉元素以和谐的秩序,注入生命力的表现和有情感的演化,使封面、书脊、封底、天、地、切口,如京剧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发挥各自的功能,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可以起到不同角色的作用。于是,书不再是静止的装饰,而是流动的,就是一个生命体。
  最能体现吕敬人这一“书籍设计”的思想是《梅兰芳全传》。
  《梅兰芳全传》(李伶伶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是海内外第一部梅兰芳全传。在做这本书的设计时,设计者在书的翻口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在书脊的切开处增加了一个3mm的“切口”,将梅兰芳的两幅照片等量划分,经过细致的排版,分别印刷在正文每一页的单双面。翻阅这本书时,左翻会看到身着戏服的梅兰芳,右翻会看到身着便装的梅兰芳。这一来,鲜明地呈现出他生命中的两个舞台。这和传主的身份特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约而同地联系在一起。即使是随意翻阅,梅兰芳的影像都会交替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从时间和空间上,加深了对梅兰芳一生的了解。其次,《梅兰芳全传》一书有近两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平均每隔2页就有一张图。文图结合的步调流畅自然,很容易让读者抓住这本书时空陈述的轨迹,丰富的信息传递也便于读者联想记忆。
  
  封面用纸选用的是金影凤纹纸,这种纸的纹路和戏曲服装的水纹相近,远观似片片祥云翻涌,细看如一朵朵花儿迎春绽放。其次,这种纸有良好的感光性,局部的明暗对比强烈,似一片银色洒落在海面。握在手中,轻柔细腻,如抚摸这一件锦绣柔腻的玉衣。这使得整本书显得十分的高贵华美。同时,封面整体的颜色为淡蓝色,渗透出一份朴素而且平淡,读它的人如在静水中泛游。全书虽然有35万字,内文采用当时并不多见的轻型纸,这大大便于读者翻阅,同时这样的处理并没有减轻这本书应该具有的厚重和大方。
  设计者并没有在封面上堆积过多的文字和元素。几朵起鼓的梅花、两张梅兰芳的照片和一个梅花结,这三个设计语言却准确传达了这本书所要表述的主旨。书名“梅兰芳”采用的是书法体。书法和京剧,两者都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书法讲究章法,线条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枯湿浓淡。京剧讲求气韵、节奏和演员的唱、念、做、打。林语堂曾说:“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在于节奏与气韵。”京剧与书法在这一点上是最相通的。
  封面选用照片的是梅兰芳在《穆桂英挂帅》中最经典的扮相。照片经过专色技术处理,加上金影凤尾纸特有的光影效果,使得原本一张普通老照片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极具视觉冲击感。读者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静止的造型,如同穿越时空,身临剧场,耳边是锣鼓铿锵,舞台中央,梅兰芳披挂上阵,立马舞枪,活脱脱一个在战马声嘶、鼓声阵阵的战场上杀敌建功的穆桂英。
  封底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梅花结,简洁又不失典雅。梅花在冬春之交开放,率先报春的来临,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中国美学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所以梅花被赋予了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梅花,也是京剧服饰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同时又寓意梅兰芳的高风亮节和精神气质。设计语言与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使书籍从整体到局部具有东方的神韵,更具有文化的品位和内涵。
  在内文版式上,设计者如同把一个简易的京剧舞台搬到了读者眼前。传统的京剧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等图案;正对观众的舞台里侧垂挂一幅巨大的刺绣帷幔,在其一左一右的下方,各有一个门帘,名曰“出将”“入相”;舞台两侧的廊柱、四壁与屋顶皆彩绘。将《梅兰芳全传》一书展开,天头是一对花卉如意云纹,下方竖排章节名。天头空间很高,压低了正文的位置。正文文字被限定在两条横线之间,任何图示注解都被放置在版心之外。这如同电影的幕布,将读者的视野聚集在“舞台”的中下部。在靠近切口的1cm处,设计者放置了一条装饰性的花边,分别是春兰、牡丹、荷花和菊花四种花。苏少卿在评价四大名旦的扮相时说,梅兰芳“如春兰王者之香”,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蕖映日鲜红”,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虽然四人的扮相各具特色,但是最美丽者应推梅兰芳。在本书的设计中,这四种在中华传统文化极富象征意味的花朵并不是随意的安置,而是和本书五个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比如,本书的第四章节讲述的是,在抗战期间,梅兰芳在上海创排抗战大戏;为了不做亡国奴退避香港;为了不做日寇的文化汉奸蓄须明志;他的所作所为,就如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四种花,四季的颜色,暗合梅兰芳的四种气质,也是这本书装帧设计的一条时空轨道。
  书里书外,全是戏。如果说梅兰芳是他戏曲人生的导演,那吕敬人就是这本书书籍设计的导演。多彩的人生,形式的美感,这样一本“最美的书”让读者在眼视、手触、心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满足。
其他文献
8月17日~23日,为期一周的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参展面积为2.2万平方米,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汇集了来自全国500家出版社。本届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传承经典,谱写辉煌”为主题,设置了主题展示馆、献礼图书展销馆、主宾城市重庆出版馆、中国出版集团馆、各地出版馆等多个区域,举办440余项文化活动,吸引了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亲临书展现场,2
期刊
孟磊与江慧仪家中屋顶的花园一隅,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园。那里有水塔,木瓜树、四季豆、山药和厨余桶,木瓜树为水塔及其他更小的植物遮荫,水塔为四周的环境降温、挡风,并反射太阳光给木瓜树。当山药成功攀爬上木瓜树后,四季豆便借着山药之助往上生长,厨余桶则为这个小生态抵挡强风,形成较阴凉的微气候。此外厨余成为植物的肥料,水塔用来储存雨水……  之所以将这个屋顶小角落称为生态园,是因为这里的种植物组合经过精心设计
期刊
一切就从你拿起一本书开始。    是什么吸引了你的眼球?  封面设计、纸张的质感、翻阅起来的舒适度……就好像一见钟情般,让原本只是纯粹的,需要静下来阅读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触感、视觉感。这是设计师的功劳。    每一本书都是设计师为文本量身打造的外衣。因此,设计师要深入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意涵,写作者想要展现的风格,并通过艺术的语言,把文本和设计融为一体,并隐于文本之后。作为一位成功的设计师,他们能
期刊
第一次见到张典婉,是在她于厦门下榻的旅馆中。那天她刚从培田(福建省连城县西南部的古村落,保有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风尘仆仆回来,兴奋地描述着一路见闻,丝毫未显路途迢迢所带来的疲惫。后来几天的相处中,我发现只要是关于客家的话题,她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张典婉是客家人。  再次见到她时,她作为嘉宾出席哈尔滨书市上《萧红印象》的新书发表会,身穿改良式旗袍搭配牛仔裤,在台上娓娓道来自己在台
期刊
采访萧青阳的那天,他刚逛完跳蚤市场回到工作室。逛跳蚤市场是他每周的固定行程。他在跳蚤市场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他喜欢并追求这些独特的民间美学。萧青阳观察大中华地区的设计,发现不同地方的风格却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就像万胞胎一样”,所以就继续逛自己的跳蚤市场,寻找那些奇特的美感。  萧青阳的工作室对面是一家图书馆,他常常到里面去看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历史的纵向比较中,他惊讶地发现:比起
期刊
对于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书衣”是再好不过的比喻了。   书衣,因出版市场的竞争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变得越来越讲究了。  的确,一件好的书衣,可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作品顿时生辉;一件好的书衣是对出版品内容的最好诠释,让人们透过表象窥测到书中的奥秘;一件好的书衣可以引起人们购买的欲望,让出版品变得畅销起来;一件好的书衣可让出版品锦上添花,使人们尽享内容美的同时感受视觉美,使阅读充满快乐;一件好的
期刊
今年2月份,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速泰熙应台北书展基金会邀请,担任台湾书籍设计界奥斯卡奖项——金蝶奖大赛的决选评审,并在“书籍设计论坛”做了题为“美域的延伸——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书籍设计的审美拓展(以大陆书籍设计为例)”的演讲。为此,我们专程采访速泰熙,请他谈谈金蝶奖评选的标准以及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看法。    对话  书香:本次金蝶奖大赛的评审之间有差异吗,评选的时候是如何达到一致?您在评选中有没有一些
期刊
朱锷,平面设计师,常用设计倡导人,Edge品牌创始人。出版有《设计中的设计》等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设计白皮书”。1990年赴日,1998年在东京、2001年在北京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至今。曾策划“日本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展”、“建筑建筑/隈研吾贰零零捌中国展”, “MUJI无印良品2008中国特展”,“设计的设计/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等展览。    对话    书香:关于书籍设计最疯狂的一个
期刊
聂永真,自诚品文案崛起,后以美术设计受到唱片公司、出版界青睐。为台湾专辑包装、书籍装帧、剧场与电影领域里最重要的新世代设计师之一。屡获 《诚品好读》年度出版报告“美术之最”与“最佳注目”;金蝶奖最佳封面设计首奖。香港Victionary Musikraphics百张唱片暨设计师、德国Hesign 50 Smaill Studios收录。“纽约TDC(Type Directors Club)”会员之
期刊
早期书刊印制使用铅字印刷在纸页烙下的立体压痕,如同浮雕般美丽而真实,不仅可以用手触摸到,从背面看,也可以看到油墨因为压力的关系而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  木刻版画与铅字印刷,均为欧洲中世纪以来木版活字时代的手工产物。书页里黑白分明的墨痕线条犹如洞穴壁画,能让人清楚看见工匠刀笔在木石表面凿挖出来的刻痕,具有深刻鲜明的触觉特性。  近代台湾以木刻版画自制限定版手工书的先行者,当首推日籍诗人小说家西川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