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的艺术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在修辞学上叫“反复”。文艺创作中,反复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满震先生的微型小说集《夜色多么好》有多篇运用这种手法,试举例赏析。
  《我是一只兔子》的主人公小胡,进机关已经五六年了,一直是个普通的科员,他想弄个副科长、副主任当当,每到年关总想着给局长送礼。作品是这样描述的:
  ……(小胡)立马打电话让家人从乡下送来两只兔子。局长见了兔子说:“野兔,是好东西。谢谢了。”见局长蛮高兴的,小胡也蛮高兴的。小胡一高兴,心里就活动起来:……这回要是给局长留下个好印象,没准就能提个科室副科长、副主任什么的。一年过去了,科员小胡还是普通科员……
  这样的描述,在短短的全篇中竟出现了三次,每次情节相似,语言相近,可谓之“反复”。只是开始的“两只兔子”后面分别改为“四只”,“外加两只野鸡”。作品就在看似雷同的重复中,一步步向高潮逼近。小胡的礼逐年加重,升迁的欲望亦逐年增强;而局长只管收礼,一次次点头赞许,其贪婪冷漠一贯如是。两个人的形象通过“反复”得到强化,蕴藏在背后的主题也渐渐明朗起来。后来,小胡经朋友提醒,明白了自己在局长心目中的地位:无足輕重,可有可无。一如年三十的兔子,连续三年送的野兔、野鸡都打了水漂,作品达到了高潮;由于有前面的“反复”做铺垫,小胡和局长的性格至此完整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反复的艺术。
  再看《萧科长的成功策略》。“局长,我想跟你汇报思想……”,在全篇中出现三次,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句式句型甚至词汇的重复。这似乎有些单调,但就是这看似单调的重复把死皮赖脸、天天陪着局长要求提拔的萧科长的形象写透了。作品内涵也在萧科长“汇报”的重复中不断加深,读者不禁要问:既然萧科长和局务会都认为其“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皆很出色”,那么为什么“十几年一直没有上个台阶”?作品的题旨和意境就在这反复中步步展开,层层深化,引起读者的思考。而《自来水哗哗地流》通过机关大院内三个局给周县长汇报材料的重复,其大同小异的语言的娴熟运用,把机关单位互相扯皮推诿、公文旅行、文牍误事的作风彻底揭露出来了。《朋友说得在理》一篇题目上的六个字在全文中就重复出现了五次,分清了“我”拜访局长的层次,写出了“我”每次的不同心态。

  作者运用反复,还注意突显其“差别”。《赵一的秘密》重复部分显示泄密的过程,而差别,“钱二、孙三、李四、周五……”则显示泄密的范围,二者相辅相成。《托人办事》全文八节。前四节写“托人”,后四节写“搞定”。前后两部分都运用了反复,但每次都有细微的差别。前四次的差别在于:写朋友职业,开始是“做小生意的”,以后逐渐变为“做生意的老板”,“开公司的老板”,最后竟然成为“大公司的老总”;写朋友的经济条件,开始“不是很好”,以后逐渐变为“经济条件不错”,“有经济实力”,最后竟然是“经济实力很强”;写朋友出手花钱,开始是十分勉强的“该花的钱总得花”,以后逐渐变为“该花的钱尽管花”,“出手也大方”,最后竟然是“花多少钱都不在乎”。后四次的差别在于:打点费从“两万”攀升到“三万”、“四万”,最后一直到“五万”,总数当然也水涨船高,从“七万”攀升到“八万”、“九万”,最后一直到“十万”。纵观全文,前面的“托人”后面的“搞定”,重复部分写出了在所难免的事,是人间的“常态”;而“差别”,则突显了“病态”。为朋友办事,如此层层加码,还有什么“诚信”可言?
  组稿人:满震
  责任编辑:陆萱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全家托父亲之福作为随军家属从苏北乡村迁居南京。对此,全村人无不充满艳羡。  当年举家搬迁的情景,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打点好行李,父母一步三回头。打量着我们的老屋和土墙围成的小院,他们脸上依依不舍的神情,是一种幸福的伤感。  “我们就要去南京了,那里将会有我们的新家。”我和两个妹妹高兴地欢呼雀跃,兴奋地叽叽喳喳。  对南京之行的美好憧憬,完全冲淡我离别故土的伤感
期刊
一位初中女同学在朋友圈里发感慨:有时看着自己的孩子,会有一刹那的恍惚:他是我的孩子吗?怎么觉得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这种时候,我的记忆闸门就会被触动,一些以为已经远去了的记忆突然扑面而至。  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小城的天空湛蓝迷人。午饭后同学们飞快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男生们在走廊里疯打疯闹、朝路过的陌生女生吹口哨;女生三个一群、两个一党散布在校园的小树林、假山后說私房话,觉得彼此会是一辈子的朋
期刊
我有喜欢睡懒觉的坏毛病,如没人叫、没人吵,能一觉睡到太阳高照。  我的觉是被梁婆婆吵醒的。梁婆婆每天七点半准时到我家。来了之后,就开始扫地、拖地、抹桌子。她一边干活,一边和我老婆说起农村的事和她曾在别人家干活时遇到的新鲜事。被吵醒的我仍不想立刻起床,躺在床上饶有兴趣地听她有说有笑。起床后,到了客厅,她大声地和我打招呼:“汤老板,早!”  梁婆婆是通过中介来我家帮忙的。没干几天,她就不止一次地说要走
期刊
记叙位于浦口的书法圣地求雨山四时美景印象,映射于心,冬去春来,充满希望,一片美好:步入求雨山,嗅见浅浅墨香,萦绕衣袂,印染周身。  是夏。午后半山,山径微微渐斜,日光炽白。缓步而上,脚畔的兰草中幽幽地夹杂三两株淡紫色桔梗花,花意盎然,修长娉婷,宛若婀娜女子。竹影摇曳,煞白的日光被大片参天的茂竹遮蔽,竹林清冷暑热不存,竹间水汽白雾氤氲似有似无。转过一团茂密的竹叶,林间空旷处几棵乔木,那是深山含笑,白
期刊
陌上花渡景区位于栖霞的八卦洲,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去处。整个园区划分出六大板块,分别是陌上广场、绿野江南、四季年华、大阡世界、八卦水城和罗曼花海,每个板块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  这里为什么命名为“陌上花渡”呢?陌上,就是阡陌,提起田连阡陌,便不由得想起了这惬意自在的田园乡村。而这花代表的是美丽和浪漫。渡,是临水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是美丽田园里浪漫渡口。这里是漫度的时光,这
期刊
去年春,同事小裘在一次采访中,听闻六合北部的马头山惊现明朝摩崖石刻,到现场采访后回来写了一篇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一时引起轰动。于是便在心里盘算着前往一探究竟。  南京春短,未及相约已至暑夏,考虑到天气炎热,而且山中草木繁盛,虫蛇出没其间,不宜游历,只好作罢。转眼秋凉,再次念起观望石刻之事,小裘想:不急,反正石刻已存在五六百年了,一时也不会损坏,不妨再等些时日,待漫山遍野的野菊盛开了再去不迟,那时
期刊
朱婧的新作《那般良夜》最终以一个细节彻底打动了我——“我从小到大的照片,除了清晰的正面照,照相簿里有很多的背影,是我和父亲的背影,在我不同的年纪,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景,母亲拍下了那么多我和父亲的背影,我在他怀抱,我在他的肩头,我被他牵在手里,那些取景就是她专注跟随我们的视线。可是,母亲并不在照片里,没有人为母亲取景,即使我可以想象画面之外的她多么青春动人,也似乎未有存在。”这显然不是特例,当我
期刊
借一池江南烟雨  润湿多情的古巷  摇一把金陵折扇  将千古风流收藏  南朝石刻见证岁月的沧桑  彩虹明镜又见碧波荡漾  崛起的西岗,美丽的靖安  智慧新区蒸蒸日上  啊! 上善栖霞,无比荣光  秋枫禅韵是你华美的乐章  听一曲晨钟暮鼓  卷起思乡的行囊  读一本三论古经  品味佛家的参禅  永济江流诉说着一苇渡江  燕矶夕照与涨沙绿野相互守望  腾飞的骏马,奋进的龙潭,  人才集聚共谋发展  啊
期刊
父亲又不见了。今年他常常闹“失踪”。  他的老年手机扔在抽屉里。我们急得到处问有没有人看到他。到了晚间,他又回来了。问他,说是看以前的邻居去了。  父亲85岁,患有脑梗塞。这是我们常常紧张,到处寻找他的原因。  父亲一直想过以前的生活。可是我们已回不到过去。母亲去世一年半,老家拆迁了一年。我们渐渐习惯下来,可是父亲不习惯,他日渐萎缩的大脑对往昔岁月记得比我们所有人都清晰。  “1958年秋天,我们
期刊
6月14日,由《青春》雜志社主办的“新小说在2019论坛”暨南京市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仪式在宁举行。  南京市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扶持项目共签约扶持20位优秀青年文学人才,分为青春作家和青蓝人才两个梯队,其中青春作家10人,青蓝人才10人。活动当天,参会领导和与会嘉宾一起见证了南京出版传媒集团项晓宁董事长与青春作家、青蓝人才代表现场签约。  会上,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冯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