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 真情流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时,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真正的语文课应把语言的感悟、品位、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沟通,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和独特思考。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议论。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的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像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就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中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体验式教学,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表达的机会,提高语文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过程本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学生的失败,证明了我们教学的失败。作文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认为培养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前者是“厚积”,后者是“薄发”,积累的厚度决定着薄发的表现力。    一、厚积    怎
期刊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  第三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都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关: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家。他们都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习他们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学习群体人物的写法。2.了解人
期刊
中国古代神话有所谓“千里眼”、“顺风耳”的神人神技。“顺风耳”即听力之最。教师要一双“顺风耳”做什么?去“倾听”学生的课堂反应啊。要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教学上的相应调整),教师就得放下身段,细心“倾听”,虚心整改,让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一、“倾听”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    有的教师会因为课堂嘈杂、吵闹而放弃“倾听”;有的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发言随意、无聊而放弃“倾听”。有
期刊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心态。在众多的咏竹作品中,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咏竹诗或抒写自己的情志、或阐明创作理念,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
期刊
一提到花儿,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美丽、芳香、温馨等词语,的确如此,花儿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愉悦了我们的心情。富丽堂皇的牡丹,绚丽多姿的玫瑰,笑靥如月的迎春,清香缕缕的蔷薇,千姿百态、晶莹璀璨的花儿,一朵朵、一枝枝、一丛丛、一簇簇,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妙。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妙笔生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花儿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细致的观察    要抓住花儿的特点进行观
期刊
经典文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尤其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文,更是充盈着个性的语言,饱含着理性的思考,洋溢着作家的才情……令人百读不厌。诸如老舍的《草原》、《泉城》,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刘燕敏的《山谷中的谜底》,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每每读罢,总觉得像是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面对着一篇篇如此经典的美文,我们常常会感到茫然,因为它们可供教学的内容太多,即使是同一句话,既可以感悟情感,又可以
期刊
从教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是一板一眼地上古文课:翻译字词,疏通文义,归纳特殊的文言现象……可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古文枯燥无味,沉闷难懂”。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反映。听得多了,不免静下心来反思:古文的课堂能不能有些变化?重心能不能有所转移呢?我想起了作文教学。对啊,能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几乎都是美文,写作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我为何不能把作文教学引进古文课堂来呢?于是,我尝试着对古文教学作了些改变,
期刊
我是中央电视台开设的“鉴宝”节目的粉丝。节目里既有赏宝人,又有鉴宝人。而我更欣赏那些赏宝人,因为他们总是带着一颗爱心,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这些宝物。他们关注的是宝物的主流和潜在的价值,并不刻意追求事物的尽善尽美,即便有些瑕疵也不会过于挑剔,而是给予宽容和理解。而鉴宝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生活中的古董商们,他们的眼光总是很挑剔。为了利,或者为了显示他们的“专业”,他们总是强调事物的缺陷和不完美,在他们眼
期刊
摘 要:要想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就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本文结合写作的现实,探讨了新形势下写作教学的一些新做法:以情动人——我的博客我的天;以少胜多——短信也精彩;QQ——聊出智慧显匠心。期盼一扫写作教学的沉闷,写活力文,抒真情谊,改变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的现状,给写作教学增添一丝活力,注入一点新意。  关键词:写作教学 学生 创新     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随着形势的改变、
期刊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质量的问题应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思想的结晶,高质量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成为一个爱思考、有思想的人。  关键词:课堂提问 高质量 学习激情     我们发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时候语文课堂提问过于细碎,“师问生答”的模式没有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从学生的活跃中我们看不到思维的碰撞,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出现。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并不是“师问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