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要做好专业技能的传授外,工匠精神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就重点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展开分析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此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品德。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理念指出,在现今教育教学中,除要完善学生的技能外,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和素质水平,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实现社会建设目标。工匠精神的落实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了革新的动力,同时也为解决现存的教学难题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1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政府推动下,工匠精神这一理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业内人士思考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工匠精神不单单指的是手工艺人具备的公益专长,其中也体现了精益求精、专注严谨的工作精神,是目前各岗位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虽然各方理解不同,但本质内涵却是相同的,都是指产品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体现了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将工匠精神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发展大国,但却不是制造业发展强国。产品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核心技术不过关等情况,这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阻碍。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所以提高工匠精神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点。业内应加大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力度,加强产品制作的精细性、优良性,提升制造业总体水平,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2推动高职院校的长久稳定发展
虽然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得到较好发展,但相比普通院校,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缺少办学特色。相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技术水平提升上,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但目前高职院校恰好相反,其沿用普通院校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专业技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对日后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其次,培训目标单一,忽视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普遍偏低。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工匠精神的融合力度,结合工匠精神理念对教育教学模式予以优化调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发展供应更多高素质、专业性的工匠人才,加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
2.3提高就业竞争力
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加强该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有着显著作用。央视的《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中,通过讲述 8位工匠艺人的生活,向人们展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凸显了工匠精神在日后工作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应该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科学融入工匠精神内涵,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3.1开展思政教育,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条件和支持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其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且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合理规划教育教学内容,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工匠精神。从学校角度来说,要明确了解工匠精神的衍生背景、掌握深层次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对院校发展及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之后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从学生层面来说,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使自己今后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个人日后的就业、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
3.2增设专业课程,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的塑造对于我国转型目标的达成有着推动作用。为解决现存的供需矛盾,改善人们生活品质,除要加大生产力外,还需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的转型升级。另外,为了缩小我国制造产业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大工匠精神的渗透力度,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养时,应该从课程方面展开科学调整,扩展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实例,并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水平,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某职业学校为加大学生的发展高度,围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人、任務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深受当地企业的欢迎。
3.3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是借助企业与学校的有机融合,为教育培训提供更多场所和资源,这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可改善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强实操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从实际需求方面编制和调整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增加学生实践训练机会,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保障。
在落实校企合作模式时,可利用委培班、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为人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和计划,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促使学生逐步发展,逐层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精神,同时由企业提供训练和实践场所,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理解和融合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切实的实现教育目标。
4结束语
总之,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也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高职院校就应加大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力度,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从而优化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帅 .浅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 [J].教育研究 ,2019,2(3).
[2]王世海 ,赵爱琴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6)
基金项目: 2021年机械职教政研会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编号: SZ21B03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渝北 401120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理念指出,在现今教育教学中,除要完善学生的技能外,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和素质水平,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多方面发展,实现社会建设目标。工匠精神的落实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了革新的动力,同时也为解决现存的教学难题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1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政府推动下,工匠精神这一理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业内人士思考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工匠精神不单单指的是手工艺人具备的公益专长,其中也体现了精益求精、专注严谨的工作精神,是目前各岗位作业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虽然各方理解不同,但本质内涵却是相同的,都是指产品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体现了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将工匠精神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发展大国,但却不是制造业发展强国。产品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核心技术不过关等情况,这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阻碍。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所以提高工匠精神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点。业内应加大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力度,加强产品制作的精细性、优良性,提升制造业总体水平,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2推动高职院校的长久稳定发展
虽然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得到较好发展,但相比普通院校,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缺少办学特色。相比普通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技术水平提升上,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但目前高职院校恰好相反,其沿用普通院校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专业技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对日后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其次,培训目标单一,忽视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普遍偏低。为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工匠精神的融合力度,结合工匠精神理念对教育教学模式予以优化调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发展供应更多高素质、专业性的工匠人才,加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
2.3提高就业竞争力
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加强该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有着显著作用。央视的《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中,通过讲述 8位工匠艺人的生活,向人们展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凸显了工匠精神在日后工作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应该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科学融入工匠精神内涵,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3.1开展思政教育,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条件和支持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高职院校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其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且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合理规划教育教学内容,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工匠精神。从学校角度来说,要明确了解工匠精神的衍生背景、掌握深层次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对院校发展及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之后结合院校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从学生层面来说,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使自己今后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个人日后的就业、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
3.2增设专业课程,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的塑造对于我国转型目标的达成有着推动作用。为解决现存的供需矛盾,改善人们生活品质,除要加大生产力外,还需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的转型升级。另外,为了缩小我国制造产业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大工匠精神的渗透力度,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养时,应该从课程方面展开科学调整,扩展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实例,并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水平,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某职业学校为加大学生的发展高度,围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人、任務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深受当地企业的欢迎。
3.3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是借助企业与学校的有机融合,为教育培训提供更多场所和资源,这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可改善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强实操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从实际需求方面编制和调整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增加学生实践训练机会,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保障。
在落实校企合作模式时,可利用委培班、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为人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和计划,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促使学生逐步发展,逐层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精神,同时由企业提供训练和实践场所,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理解和融合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切实的实现教育目标。
4结束语
总之,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也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高职院校就应加大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力度,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从而优化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帅 .浅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 [J].教育研究 ,2019,2(3).
[2]王世海 ,赵爱琴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6)
基金项目: 2021年机械职教政研会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编号: SZ21B03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渝北 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