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糸部》管窥中国古代文化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表意文字,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现象。本文从《说文解字·糸部》来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从汉字文化学的微观角度解析糸部诸字,将其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审视糸部字中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从而揭示《说文解字》一书的汉字文化学价值。
  关键词:《说文解字》;糸部;中国古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字典,在分析字形、训解字义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历史文化信息。其中糸部共收字267个,含重文30个,新附字8个,字虽不多却承载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所收字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丝线原料类:缅、纯等即不同规格形制的丝线;绪、统等即丝织生产时的丝端、丝缕等。
  丝的状态类:纾、絙等即丝缓;绐、颣等即丝紧;縒、缩等即丝乱;纳即丝湿润的样子。
  丝织工艺类:缫、绎为丝的初加工阶段;繀、紾等为以丝为原料进行纺织时的术语;绣、纀等则是对丝织品进行后期制作的各种工艺。
  丝织品类:缯为帛一类丝织品的总称;纨、綮等为制作精细的丝织品;紬是较为粗疏的丝织品;緁、绮是有花纹色彩的丝织品;绨指厚的丝织品;縠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麻织品类:絟、緰指细麻布;绉、絺是细葛布;纻、绤为粗葛布;缌、缞是古代丧服。
  服装类:紑、緂等是颜色鲜亮的衣服;緥指小孩的衣服;绔为胫衣;繜指少数民族女子用布帛作胫衣空腔,填以破旧的丝绵制成的繜衣。
  饰物类:丝带如繑、绲等;紞、缨等是系冠弁的丝带;綎、緺等为系佩玉或印章的丝带;紃、紴等皆是有文彩的丝带。
  绳索类:絇、纗等为一般绳索;絭为束衣袖的绳子;缄、縢是捆扎箱箧的绳子;纼、緧等为用以驾驭牲畜的绳子;繘、绠为汲水的绳子;绥是用以手持登车的绳子。
  颜色类:綟、紫、綪、绾、缁、緅、缃、纔、缲、绌等。
  在对糸部诸字作基本分类的基础上,我们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部分字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挖掘中国古代文明中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物质文化方面
  (一)古代发达的丝织业
  根据糸部诸字,我们可从中窥见东汉之前丝织业的发展水平。
  对丝的加工先是要抽丝,《说文》:“绎,抽丝也。”抽出的生丝不能直接作为织布原料,《淮南子·泰族训》:“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丝熟后有了较强的韧性方可进一步加工,《说文》:“纺,网丝也。”即将丝结为丝线。由此丝织工艺产出了花样繁多的丝织品,如纹理细密的絩、綮,颜色鲜亮的縳、缟,“染兼五色,细緻不漏水”的缣,为冠帽束发而设的纚等。
  发达的丝织业引导了人们对服饰的重视,《说文》中记载了大量反映服装、饰物的字。上衣如紑、緂;下衣如绔、繜;上衣带称紟,下衣带为繑。为了美观,人们还对衣服进行装饰,即“缘”。装饰衣边则有形制各异的丝带,如绦、緃等。周代男子成年需行冠礼,与冠弁相关的饰物在糸部中亦可详见。用于束发的如纚,《说文》:“纚,冠织也。”头部饰物中有笄者为冕弁,以“纮”系之,《说文》:“纮,冠卷维也。”无笄者为冠,则以缨、緌加以固定,《说文》:“缨,冠系也。”緌,《说文》:“系冠缨也。”糸部中另有一类饰物几乎是古代仁人君子必佩之物——绶,多用于拴系佩玉或印章。用来拴系印章的如纶,用以拴系佩玉的在秦汉以前称“绶”,秦汉时则称“縌”。段注:“佩玉之系谓之璲……古之所谓绶者璲也,秦汉之縌也。”
  糸部中还记载了古人创造的一种颇显智慧的工艺——“绣”,这是人们针对服饰自身进行的设色之工。《说文》:“绣,五采备也。”段注:“按,今人以针缕所紩者谓之绣,与画为二事。”由此可知,古时在布帛上绘画设色或刺绣都称为绣。此外,《说文》中还有:“缡,以丝介屦也。”段注:“介者,画也,谓以丝介画屦间为饰也。”以丝线在鞋上作画,可见“绣”这一工艺已经无所不及了。综上,绣、缡二字既彰显了古人的创造智慧,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物质生活较为稳定的条件下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种反映。
  (二)古代高超的染色水平
  古人“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由此染色业勃然而兴。糸部中以颜色字为最多,色谱极其丰富,彰显了古代染色水平的高超。如:
  绢,缯如麦。段注:“缯色如麦茎青色也。”綥,帛苍艾色。段注:“苍艾者,谓苍然如艾色。”綪,赤缯也,以茜染,故谓之綪。 綟,帛戾草染色。段注:“其色黎黑而黄也。”
  由以上诸字可见:当时染色业以植物染料为主,可染青,艾可染绿,茜可染綪,戾草可染留黄。在周代, “染人”是负责为丝帛染色的官职,《周礼·天官》:“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要想得到颜色鲜美的丝帛必得经过春暴晒,夏染成纁色和玄色,秋季则染五色,冬季将所染之丝帛献于朝廷。虽然时间漫长,过程繁杂,但人们却能染就各种颜色。
  至汉代,染色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汉赵岐《蓝赋》序云:“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染料的大规模种植,染色官职的完备,染色技艺的成熟为五彩斑斓的色彩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如此则糸部中出现较为集中的与颜色相关的字也便顺理成章了。
  二、精神文化方面
  (一)颜色字的大量存在反映了古人高超的辨色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细致的审美能力
  糸部中的颜色字按色调来分,有以下四种:
  1、赤色类
  绌,绛也;绛,大赤也;纁,浅绛也;綪,赤缯也;缙,帛赤色也;絑,纯赤也。
  2、青色类
  繱,帛青色也;綥,帛苍艾色也;绀,帛深青而扬赤色也。
  3、黄色类
  缃,帛浅黄色也;缇,帛丹黄色也;縓,帛赤黄色也。
  4、黑色类
  缁,帛黑色也;纔,帛雀头色也。
  如此细致的区分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已具有了高超的辨色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细致的审美能力。糸部中区别细微的颜色都有独立的汉字表示亦启示我们去追溯更为悠远的历史文化。在古代,农耕狩猎文化由来已久,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们逐渐养成了极为敏锐的观察能力,进而形成了对周围事物具体化和精细化的认识和分类。我国历来尊崇儒家思想,提倡礼乐兴邦,事事皆依细致严格的礼仪施行。《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孔子认为君子不应以绀緅色装饰衣边,不应穿红紫色的私居服。依礼着服也反映了古人在文明时代所表现出的高超的辨色智慧和审美能力。古代除以丝麻为原料制衣外,还有动物皮毛,《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由于动物皮毛在外侧容易磨损,为了不损坏皮毛的保暖作用,人们便在皮毛外加上了一层外衣;为了美观,人们通常会使外衣的颜色与皮毛的颜色相称,足见古人审美的细致以及对美的尊崇和追求。
  (二)颜色的命名以具象思维为导向
  糸部中颜色字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具象思维方式,大量颜色字的命名多以其色所象而言之。例如绛、缃、绯等在《说文解字》中都是指相应颜色的丝帛,通过人们熟知的布帛来沟通较难解释的抽象颜色,这种具象思维的直观性以敏锐的视觉为基础丰富了人们的视野。糸部中另有一类颜色字是以染料的名字比附命名的,如绢,缯如麦。乃麦茎之色。綪因以茜草染成而命名。綟则是由戾艸染成的布帛。这些染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现实存在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为人们熟知的染料的特征因而成为指代颜色的具象物。以糸部中颜色字为代表的古代色谱系统的丰富性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具象思维方式在文字学上的灵活应用。
  (三)与时代哲学思想相关的流行色
  如前所述,糸部颜色字中主要有四种色调,其中以赤色类的字最多且区分最为细致,那么赤色当是《说文解字》产生前后的流行色,而其他颜色亦各有其流行的时代。
  在古代,流行色的确定多与统治者的利益喜好相关,而统治者的思想导向则是受制于一种源起于周代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糸部对颜色字的记载正体现了这种哲学倾向。阴阳五行观念是古代关于世界起源的一种哲学学说,后经一些哲学家的推阐发展而影射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战国末期思想家邹衍将五行学说与王朝时代的更替结合起来,总结出了时代更替的一般规律——五德终始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据此便有了黄帝尚黄,夏尚青,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等各代的尚色制度。糸部中的四类颜色正是青、白、黄、赤、黑五色中的四种,这说明五行相生相胜的观念借助统治者亟待巩固统治秩序的心理而成为左右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这些哲学思想也为糸部中诸多颜色字的存在提供了哲学依据。
  三、结语
  通过对《说文解字·糸部》的文化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丝织业、染色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窥见古人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哲学思想作用于时代生活的轨迹。这许多的文化信息启示我们,《说文解字》一书具有不菲的汉字文化学价值,“说文学”的研究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许慎著.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2:274-278.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649-656.
  [3]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603.
  [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94.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专利法已经于2008年12月27日通过,加强了对对遗传资源利用的特别规定、增加许诺销售为专利权行使的范围、提高了专利授权的门槛,引入了美国的“Bolar Exception”等一些进步性的规定,无疑会推动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本文着力研究引入的“Bolar Exception”条款,介绍它的由来和引入的过程,并对引入前的法律适用困扰和引入后的适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新专利法;不
期刊
摘要:采用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和Rotter.J.B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对305名在读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中的特殊信任分别与安全感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普遍信任分别与安全感中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总人际信任与安全感中各维度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研究生;安全感;人际信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当今
期刊
摘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科学表述。马克思通过七个说明,批判了蒲鲁东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即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指导方法问题,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再一次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本身的科学建构之中。蒲鲁东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从观念世界中产生出来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理性逻辑的表现,而马克思则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经济范畴的客观性和历史性,实现
期刊
摘要:清代贵州安平人陈法,学本程朱,精研《易》理,以其敏锐的政治感觉率先识得政治危机,本着宽以待民的目的,以刑教结合、先教而后诛的手段来加强吏治建设。  关键词:清代;陈法;吏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陈法(1692~1766),字世垂,号圣泉,晚号定斋,安平(今贵州平坝县)白云庄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历任刑部河南
期刊
摘要: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的物质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社会深层次的变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三十年来与多元经济构成相适应的多元社会阶层构成也在深化演变着。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城市社会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和社会断层的扩大,以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的拉大,使社会运行面临潜在的整体风险。而信任风险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路径。  关键词:信任风险;阶层变迁;阶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不断上升,但审判中未成年的权利却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笔者就针对未成年人审判程序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立法现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一)立法现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程序刑事诉
期刊
摘要:“现代化”是18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由工业化主导的新的社会形态。19世纪后,对“现代化”的描述,逐渐由原来的文字性解释向数值量化转变,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成为对“现代化”水平衡量的主要方法,本文尝试从现代化衡量指标的研究演变过程中来探讨关于“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现代化;现代化指标;可持续增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T-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二者紧密关聯,政治参与既可以带来政治稳定,又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政治参与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多角度地影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心理,才能创设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  关键词:现代化转型;政治参与;政治稳定;社会心理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后,学界,司法界对八十七条的规定褒贬不一。侵权人不明时的高空抛物侵权,要求不能证明自己不是具体侵权人的住户承担连带责任的制度,违反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违正义价值理论。  关键词:高空抛物;侵权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有关理论的分析  (一)高空抛物侵权不同于物件侵
期刊
摘要:良心作为一种道德现象,早已在中外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引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一直是个争论未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良心的本质。良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礎;培育良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发挥良心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良心本质;道德现象;良心缺失;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 、良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