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归零”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人,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心胸开阔。
  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顺境时,把自己適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子夜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
  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
  比如“升迁”作为诸多为官者竞取的目标,有些人忙活半天当不上官会痛心疾首、痛不欲生。有些人升迁之后却忘乎所以,以为官大本事长,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竟至出现重大失误被罢被免。道理很简单,升迁了,实际上正是一个“归零”的开始,重新确定前进目标,敢于从“一”做起,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又如,有些人取得了成绩或荣誉,却不把心态“归零”,不思进取,喜欢吹嘘,总是躺在成绩与荣誉上“睡大觉”,也就无法再次取得成功。反观一些原本做出过“贡献”的贪官堕入深渊的行径,无不是迈不过“利禄、地位、权色”这道“坎”,一失足遂成千古之恨。
  事实一次次警示我们,在人生的要紧几步,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思想上“从零开始”,实践中“从零做起”。放下“阶段胜利”的“包袱”,把心态调整到坐标原点,保持极为清醒冷静的头脑,辩证地看待已有的成绩。在人生的要紧处头脑清醒,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轻多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放下包袱,面对现实,才能永葆革命者的青春。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还要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
  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在不断“归零”的基点上让人生重新起航,就一定会披荆斩棘,胜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郭旺启荐自《山西妇女报》2017年8月19日
其他文献
古人说学问以济世,本意很清楚,是要读书人“多闻阚疑”,掌握可靠的知識,学到“慎思明辨”的本领,大焉者做好经国济世的事业,小焉者做事有效率、不出差错。  可惜后世科举取士的副作用,使一些读书人的学问只有考试的功用,完全不管世间现实。流风所及,即使在今天,还有人把学问当成不切实际的书本知识,和“做事”的实际能力对立起来。有些青年学生,甚至以为学问归学问,是考试得文凭的必要条件,做事则从实际经验得来,与
期刊
读过几篇关于张国荣、崔永元等名人患抑郁症的文章。这些文章让我对自己最近的失眠疑神疑鬼,因为文中有个观点:抑郁症不分高低贵贱,一样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  由于失眠,想起日本那位离浮躁最远的作家夏目漱石,他在《我是猫》中有句关于失眠的话让我吃惊:“现在不得神经衰弱的人,大多数是有钱的鲁钝之徒和没教养的无良心之辈。”听这话,竟有瞬间的窃喜,自己离那“鲁钝”和“无良心”似乎隔了一个银河系的距离。  当初夏
期刊
山阴道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那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人兴致勃勃,汗流浃背,满怀着希望问那下山的:“山上好玩吗?”  下山的人疲惫不堪地摇摇头:“一个破庙,几尊菩萨,到处都是差不多的。我劝你不必上去。”  上山的人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上山的人挥舞着竹杖,擦拭着汗水,继续攀登上去。  過了若干时日,那位上去看看的人看过了,下来了,又碰上一些兴致勃勃向上爬的
期刊
当了几十年教师,养成了一个习惯,总喜欢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通过提问方式,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的提问,既涉及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学习动机,也会具体到学习我所开设的某一门课,比如对“基础写作”,对“《红楼梦》研究”等课程,抱有怎样的学习目的或有什么具体的内容上的要求。  尽管我对自己开设的每一门都有相应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安排,但我以为,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诉求后,在斟酌学生的合理要求前提下,适当
期刊
作为一名报纸副刊编辑,节日要向作家名人约稿。今年母亲节前夕,我便向肖复兴先生约母亲节稿件。约稿邮件发出几天后,肖先生给我发来他的母亲节专稿。文章写得很棒,讲了一个母亲为孩子付出了青春,鲜明地烘托出母爱主题。但我权衡再三,给退稿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另一篇在我报《今晚报》副刊发表过的文章《紫桑葚,白桑葚》。此文塑造这样一个反面人物小秋:“文革”之前,小秋姑娘和父母租住大院小仓房。小秋幼师毕业
期刊
国人体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饮食垃圾化是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而缺乏合适的锻炼,也是诱发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缺乏体质锻炼,不是因为国人懒,而是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把日子都过错了。  人的孩提时代,应该怎么过?  应该是以玩为主,通过玩游戏来认识世界,锻炼体质意志,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兴趣和身体的好底子。但我们的孩子,现在在幼年时期都在干什么?  小小年纪就在玩命地学习。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又是画画,又
期刊
有一位壁画家,他的画技远近闻名。有一次,有家书院请他去画一幅孔圣人访学的壁画,壁画完成的时候,附近的人都前来观看,大家都为壁画的寓意和逼真赞叹不已。  其中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用力敲了敲烟杆,说道:“这壁画画得不好。”那位壁画家一听,歪过头来看着老人,问道:“请问哪里画得不好?”老人又敲了敲烟杆,说:“圣人的书童画得很不好。”  为了画好圣人的书童,壁画家可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现在却被老人一口否定
期刊
“吃一堑,长一智”等14則
期刊
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一半取决于遗传,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创造。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介绍了大数据公司通过调查分析、提炼总结的10条让自己幸福的行为。  1.别承担控制不了的事。所谓“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无时无刻想掌握、控制所有事情的走向,只会徒增烦恼。幸福的人总是信息灵通、早有准备,但绝不会为自己控制不了或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抓狂。  2.少与人比较。当你的快乐和满意来自同他人比较,那你就不
期刊
简媜在《好一座浮岛》中写道:“年轻像一件薄薄的花衬衫,即使是恶寒天气也能招蜂引蝶把春天骗回来。四十岁不是,像穿着别人闷了两个冬天没洗的厚大衣,再怎么谈笑晏晏,就是有霉味。”子曰“四十而不惑”,我曾憧憬过很多次自己四十岁的样子:青春的风声鹤唳与挥斥方遒都一同消失,所有的人事已看清,披沙拣金的日子终于到了,我会过着舒适别样的生活,花开富贵,而又别具一格。但当我真的四十岁了,我却发现:我的四十岁和以前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