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读写共振的阅读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究竟是写苦还是写乐呢?
  生:作者写“乐”为的是写“苦”。
  师:是的,通过有水之乐来衬托缺水之苦,以乐写苦,这样的表现方法,我们叫做“反衬”。
  师:(出示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诗,想一想跟本文作者的写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也用了反衬的写法。
  生:因为树林很安静,所以听到了蝉叫的声音;因为山里很清幽,所以听到了鸟的叫声。
  师:同学们理解得对,说得很好。作者写了夏天在外面洗澡的快乐,又通过细节描写拉长了母亲浇水带来的快乐,可我们从中却读出了缺水的“苦”,这种反衬的写法我们也可以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
  【赏析】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传授的是文章篇章方面的构思和写法,教者除了进行必要的讲解外,还让学生通过分析诗句的写法巩固了自己的认识,并回过头来加深了对作者感情的体味。在这里并没有安排动笔的练习,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学生“写”的能力肯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种对“写”的指导是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一种渗透,但效果很明显,对读和写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从“写”的视角去解读和处理文本,真正把语文课上出语文的味道,就一定能形成读与写的共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曾参加过一次同题异构的教研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老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趣的是三位老师同时把修改作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处理与课后练习第三题有密切的关系。这道题是这样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用书》也把它作为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岂止是这三位老师,后来我上网搜索时,发现网上绝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大同小异。笔者以为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教学研究领域发生了“范式转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研究终于挣脱了教学心理学的束缚,开始广泛建立在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动力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第二,教学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第三,教学研究的内容、主题几乎无所不包,极其多元、复杂,甚至“混乱”。所有这一切充分证明:当今世界的教学研究领域已经放弃追寻普适性的教学规律、原理或原则,转而寻求
期刊
《新教师》杂志于2012年第4期刊登了《“拟人”还是“移就”》一文,作者曾扬明认为“世界不太和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和平之花’”一句,采用了一种叫“移就”的修辞手法,而非“拟人”。笔者对此有些疑惑,特借贵刊一角一吐为快。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里指出,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共8种。课标在“实施建议
期刊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学原理。可是据部分学生反映,现在有些语文课不好“玩”:老师教老师的课——不跟我“玩”、不让我“玩”。于是,我想:小学生好玩,如果来一个“玩”语文,学生们肯定爱玩。  一、读——玩味语韵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一向推崇的是“乐学”和“学乐”的教育精神,这与人生的本能追求一致,与孩童的天真个性一致。在教学中,关键是能否把学习安排得符合学生的天性
期刊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很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便被琦君带进了梦幻般的童年。因此,我心中的一个愿望迅速升起,就是一定要带领学生感悟琦君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为此,我设计不同形式的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缠”问妈妈和“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摇花“乐”;我还设计让学生写下桂花雨沐浴全身时的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作者的摇花“乐”。  我认为课
期刊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精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业评价“积累”部分的考查,应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运用中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比较中 凸显识字能力  毫无疑问,“积累”中一项最为基础的能力就是“识字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工具书检字识字的能力;读准字音及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认清字形及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理解字义及字义的
期刊
一、教学艺术又一境——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摇画?摇诗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以画竹为佳。“四十年来”告诉我们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心血的。技艺的精进,不仅在于生命的投入,还在于生命投入的方式。“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板桥画竹的生命投入方式。有了日间的“挥写”,加上夜间的“沉思”,板桥才感悟到了画竹的真谛,才画
期刊
环节一:复习  通过练习4道口算,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后教师直接指出:分母相同说明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板书: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直接相加减)  【思考】这样的复习可谓目的明确、中规中矩,但学生对“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感知是否有教师“填鸭”的成分?  环节二:情境  教师出示书本主题图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步解决的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食品残
期刊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不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更为主要的是,能从阅读材料中吸收到相应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能体现跨文化交际的信息。  一、改编教材文本,渗透文化意识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益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他们接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85。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剪拼、折纸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  2. 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在动手实验、探索、交流、对比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略)  二、知识导入,关注数学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