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背后的真相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家张光直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
  人类自学会以火熟食,便开启了饮食文化的演变过程。《四时食制》、《清异录》、《饮膳正要》、《造洋饭书》等等典籍对中国饮食文化均有着详尽的记载,每一段文字的攀爬便可唤起一片味蕾。而近年的饮食类图书也已发展成为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食谱类、饮食文化类或者饮食典籍、学术类都呈现各自鲜明而丰富的体态。
  其中一个近年较为明显的风向是,饮食类图书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
  或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弊端、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之工业化大生产的急速发展,人类在尽情欢娱美食的另一面,也看到自己被它奴役到一个令人尴尬的地步。忽然自己的生活,劣迹斑斑。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皮革酸奶……每一个名词后面都是一段不忍相信的真相。
  20世纪初,在美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急剧发展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凸现。
  有一本书不得不提。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所写的《屠场》。此书甫一出版,美国国内肉食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畜牧业也陷入恐慌,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反应。
  因为这本书揭开了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从腌肉车间里取出的猪肉常常发酸,就搓上苏打粉,去掉酸臭味,经过化学处理,需要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就能有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然后卖到自助午餐柜台上去。”在“五香火腿”、“红焖松鸡”、“红焖火腿”的名词包装之下,隐瞒着惊悚的真相。
  据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某日进食早餐时,正好阅读到这些篇章,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咀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余的香肠抛出窗外,甚至传说他因此变成一位素食主义者。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所产生的影响催生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且直接影响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本书是否会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是否能解除杂食者的困惑?
  至少,它们没有在做不良食品工业的帮凶,却将工业流水线上等待宰杀的猪的真相一一道出。
其他文献
也许不存在博大精深的客家传统,也没有原汁原味的客家土楼,但是融合了传统客家山歌与客家历代精神的客家原创歌曲,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台湾开花结果,创造了客家新页。  现居台湾的客家移民从广东、福建带来了客家山歌,直到今天许多传统客家聚落山村的平时与节庆日,仍听得见客家音乐,且都属于传统客家山歌;随着流行文化的稀释与过去“语言政策”的限制,客语急速流失,直接导致客语使用人口与客家文化式微。  9
期刊
马华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1919年,新加坡《叻报》等提倡白话文后,马华新文学最早的政论和杂感散文顺势诞生。1925年,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创设以白话文作品的“南风”副刊后,旧文学的副刊逐渐没落。  1932~1936年,丘士珍于《民国日报》连载了代表作《峇峇与娘惹》,林参天则出版了马华第一部长篇小说《浓烟》,曝露教育界的阴暗面。1934年丘士珍以废名提倡“马来亚地方文艺”后,一直到1936年,“
期刊
甫落幕的第20届台北书展,号称参观人数创新高,不知道其他人看到会不会很高兴,我看了倒有点五味杂陈。和出版沾上点边的人该心知肚明,若没有动漫馆(二馆)充人气,书展的发源地(一馆)早已边缘化。主办单位越想对外夸耀“每年创新高”,就越无法回避二馆是书展“业绩达阵”的关键,而一馆变成与国际交流和本地知识界唱和的装点门面。  一个商展若被唠叨诟病,表示还有救,心还未冷,只怕一馆的读者和业者已越来越提不起劲。
期刊
我不再吟唱了,有谁愿意吟唱呢  大家根本无意聆听,只装出在听的样子  大家有的只是冷淡的心  根本不在乎吟唱的是怎样的歌  即便如此,却还装出倾听的样子  然后热烈鼓掌  日本昭和十二年(1937),当时最耀眼的诗坛彗星中原中也(1907~1937)因罹患结核性脑膜炎与世长辞,甫及而立之龄的他,早将生命的热情全部投注在文学创作,于生前留下了包含上述这首表述灵魂遭受创伤者深感阴郁孤独的自白写照《诗人
期刊
“在经历多年出版编辑工作之后,我一直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出版业属于服务业。无论你有任何想法、企图、抱负,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满足作者出书的需求,因此心态上面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业者。”在笔者的采访中,陈颖青感慨道。  猫头鹰出版社社长陈颖青,是一个从事出版工作27年的老编辑,主编过200多种图书。在1994年到猫头鹰出版社任职之前,他在台湾一家小型出版社做编辑,就像所有
期刊
难以定义的马华文学  要整体性地介绍马华文学,如果不是说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深受认同的困扰,直至今日。它并非简单的区域华文文学,也不是一般“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之类的泛民族主义范畴可以轻易处理的。“马华文学”中的“马”、“华”、“文学”都是有疑义的。一般都想当然地以为“华”指华文,其实也可以指华人,如果是后者,就可能包含华、马、英三种语言,那是华人在马
期刊
采访许知远是去年12月份的事。电话里的他,声音谦逊却难掩疲惫。谈话不时地被开会通知等各种杂事打断,而许知远的思维就这样在日常工作琐事与他的写作世界之间来回自如地穿梭。  2011年,许知远的新书《一个游荡者的世界》出版。与之前关注国内社会民生不同,在新书里,许知远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世界。这在笔者看来,是许知远写作的新尝试。但他本人则不以为然:“表面上是一种写作的转变,但实际上我一直都对世界充满了兴
期刊
到如今,你我都知道鸦片战争是英国商人与政府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国鸦片生意的庞大利润而发动。明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之深,英国却还是出兵中国,只因为中国决定禁烟。  此后的中国,历经百年动荡,虽说国家本身积弱不振,让人有机可趁,但为了巩固庞大利润而不惜出兵其它国家,却也是英国必须承认的历史错误。  然而,過去从鸦片中获得庞大利润的英国政府,后来却决定全面管制鸦片,即便得放弃庞大利润!  想了解英国政府为何支
期刊
很多人或许已经忘了曾经有一本《光与影》杂志,这份于1981年创刊的双月刊杂志,曾是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摄影专业期刊。2000岁末的休刊,一度引起期刊界和摄影界的震动。杨全强1998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即进入《光与影》杂志从事编辑工作。杂志因故休刊后,才转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图书部(《光与影》杂志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个部门),从事图书编辑。  2001年底,杨全强编辑出版田川的两本著作:《东京记》和《草
期刊
毕淑敏的新浪微博有一百六十多万粉丝,很多留言者询问生活中的困扰,她都一一回复,很像是大家的心灵疗愈师。一个普通的女人,拥有面对整个生命的勇气和力量,并能分享给周围的人,她的秘诀在哪里呢?  “世界上教人善良慈悲的学问,都有相通之处。很喜欢佛经中的一句话:一念三千里。所有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别有洞天。”转念之间,生活就如同南瓜变成了马车一样,人人都可以展现辛迪瑞拉的笑容。    一本安静的百科全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