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 开拓思维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性思维,其实质是:“创新——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求异——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大胆设想、敢于探索、勇于立异的发散性思维,是当今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就借此文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一、深究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问题,由于其内在的规律,或由于思考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思路或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探求多种解法或答案,从而使“双基”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增强,智力得到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的提高练习课中,我出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王小敏同学期终考试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语文得了92分,英语得了94分。王小敏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你能用几种解法解答呢?)
  若一种解法讲完后,再讲其它解法,自然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压抑,这时我就用带有试探性的口气说:“这个题有好几种解法,你们能不能发现其中几种呢?”紧接着我便让学生们回忆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方法(平均数=总量÷份数),尽量为此题创造坚硬的“基石”。
  由于回忆了解题方法,再加之我的激励,此时学生们的思维情绪尤如点燃导火索的烟花,正待百花齐放,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一会眉头紧皱,一会挥笔疾书,一会眉开眼笑……而后百花争奇斗艳的壮观便展现眼前:
  生1:我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这样思考:题中已知王小敏的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5分,95分的3倍就是三门功课的总分,从总分中减去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得分,就是数学成绩。算式是:95×3-92-94=99分(注:为了便于理顺,笔者把学生的分步算式改成了综合算式,下同。);第二种与第一种总体思路差不多,可以用三门功课的总分减去语文、英语两门分数和,差是数学成绩。算式是:95×3-(92+94)=99分。
  生2:我也想出了生1解法,除此之外,我又这样思考,不知道对不对:王小敏的语文、英语成绩都比平均成绩低,可以肯定数学成绩一定比平均成绩高。要使语文达到平均成绩,须从平均成绩中拿出(95-92=3分)给语文;要使英语达到平均成绩,须从平均成绩中拿出(95-94=1分)给英语。可知数学成绩比平均成绩高(3+1=4分)。因而算式可列为:95+(95-92)+(95-94)=99分。
  生3:生1同学解法我不重复了,老师刚才说过有多种方法,我做出了这样一种:王小敏语文得92分,英语得94分,三科平均成绩95分,可以断定,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上。为了思考和计算简便,我们可把90分作为“底分”思考时只考虑“零头数”,求出数学的“零头数”,加上“底分”就是数学成绩。
  (1)数学的“零头数”是多少?5×3-2-4=9分
  (2)数学成绩多少分?90+9=99分
  ……
  当这么多种解法(更重要的是有超乎意料外的解法)出现后,我欣然自得,但我并不急于下对错的结论,而是等他们说清解题理由后再由学生评题,然后加以肯定,其中错误解法的在说理过程中加以淘汰。通过学生讲算理评价加深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教师的肯定,又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思维的成果,尝到了思维甜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习惯。
  
  二、宽设数量,拓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常宽设其中某个数量,其目的拓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中,我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
  有二十几个乒乓球,如果每6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当一位学生讲完自己的解法:“21÷6=3(盒)……3(个)”后,这时我并不马上讲评这位学生的解法,而是带有鼓励的口气问:“小朋友们,还有其他的答案吗?”我这一问而且有意地把“二十几”圈了一下,进行了提示。由于小学生胜心较强,而且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渴望自己的答案超过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马上又进行思索,而后便把没写完的答案都写了下来:22÷6=3(盒)……4(个)、23÷6=3(盒)……5(个)、……、29÷6=4(盒)……5(个)。
  此题由于总量不固定,产生了多种答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已见、滔滔不绝,他们对总量进行了多种假设,在多种假设中以获得多种结论,在极其热烈的学习情绪中诱导了发散性思维。
  
  三、隐匿条件,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把题解出来便完事大吉,而应向更深的层次去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我们可变化题目的条件,或变化题目的结论,或条件和结论同时变化配成题目,从而加深对题目之间规律的认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克服思维定式,展开可能出现的各种输出的联想思维,对数学概念思维的横向拓广。
  如在教有关路程的问题后,我设计了如下题展开发散性思维: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一条笔直公路上的两车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请分析本题的各种情况,并进行计算。)
  情况1:相对,(60+50)×2-200=20(千米);
  情况2:相背,(60+50)×2+200=420(千米);
  情况3:同向,客车从甲到乙。200-60×2+50×2=180(千米);
  情况4:同向,货车从乙到甲。200-50×2+60×2=220(千米)。
  经过多种情况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多向练习,展开发散思维,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无限伸展。
  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们应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学校是个“普通”中学,从初一开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被省“重点”中学录走了,而我们学校又设置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习较好的学生又被分到了“重点班”,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普通班。我就带了这样两个初一的“普通班”的英语课教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来,我通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把这个“普通班”变成了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卫生都领先的先进班集体,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全年级前茅。针对如何搞
期刊
评价方法简单、粗暴、绝对化    一次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以考分决定学生的终身;考试内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用知识的考核代替能力和情感的测试,用数理化知识,语文知识的考核代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生活素质等方面的测试;用两天半时间的书面考试来评判一个人长达十二年德智体美等诸多素质的发展状况,评判其每一素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掌
期刊
“无须扬鞭自奋蹄”  ——领导这样赞扬他    马荣林同志出身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教过私塾,他的父亲、哥哥、姐姐、妻子都是教师。祖辈的教诲,父辈的熏陶,哥哥姐姐的引导,使他从小就羡慕教师这个职业,立志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79年报考了师范院校,他如愿以偿,欣喜若狂,“我也要当老师了!”  两年后的秋天,在毕业生分配会上,领导征求马荣林同志的意向,他回答得很干脆:“让我去哪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研究学习的前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一定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
期刊
[教学流程]    一、巧妙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多媒体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明白五角星及五星红旗本身的象征意义。  2.过渡: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可以从《国旗护卫队队歌》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多媒体出示《国旗护卫队队歌》歌词,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深情诵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位中国
期刊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人们最喜欢做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地面上的小朋友都放了什么样的风筝?  小朋友们为什么放飞这样的风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想的翅膀》(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和学生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认知生字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
期刊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
期刊
设计理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手段,品味、迁移运用语言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学生把情感朗读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潜心品味语言,尝试迁移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创设氛围    1、同学们,你了解大海吗?你体验过海边的生活情景吗?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烟台海的
期刊
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对动物喜爱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观念,发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  3、发展儿童表现的创造力和个性。  4、丰富儿童的动物知识。  教学流程    一、谜语揭题,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三(3)班来了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猜一猜:凸眼睛,阔嘴巴,肚子圆,尾巴大,
期刊
[背景缘起]    学校举行市级骨干教师优课展示活动,我选择了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印度洋上生死夜》这篇课文。  本文故事生动,情节感人,人物形象突出,塑造了皮埃尔船长这样一个英雄形象,讲述了皮埃尔船长在生与死的抉择之际,以牺牲自己和妻子的生命来挽救他人生命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于此类主题的课文不在少数,以往的教学,我们常常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英雄,做英雄”上,然而曾经读过的一则案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