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感悟 妙在点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人,文字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传统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目的:(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彭德怀元帅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渲染气氛
  
  在草地上,饥饿是红军战士最大的威胁,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彭德怀决定杀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理智与情感,个人与大局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课文,一起走进那永恒的岁月,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去品味那浓浓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怀元帅伟大的人格魅力。
  [评: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创设了阅读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那蹉跎的岁月,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提高阅读质量。]
  
  二、品读“爱骡之情”
  
  1、读第二节,说说读出了什么?
  2、重点句: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抓住“抚摸”、“念叨”、“塞进”、“看着它吃完”等词句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
  3、过渡: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杀掉它呢?
  [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品读,深刻地领悟文字中的思想内涵,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出“痛苦之情”
  
  1、读3-7节,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
  2、品读第七节: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点拨:请大家注意彭德怀说话时的表情,从“深情”、“平静”两个词体会彭德怀的心理。
  (“深情”表明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不忍杀它;“平静”是因为彭德怀为了说服大家同意杀骡子,故意表现得很平静,其实内心十分痛苦。彭德怀为了战士,为了大局,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可见彭德怀宽广的胸怀。)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彭德怀元帅不愧为一代开国元勋。请把心中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过渡:听说要杀大黑骡子,战士们坚决不同意,尤其是老饲养员反映最强烈。请大家读读老饲养员与彭德怀的对话。
  [评:抓住“深情”、“平静”两词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三分言中蕴含的七分情,读出了神,读出味,训练了语感。]
  
  四、品味“互爱之情”
  
  1、品读第八节: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点拨:①老饲养员为什么不愿杀大黑骡子?
  (1、大黑骡子可以帮助彭德怀走出草地;2、大黑骡子立过功。)
  ②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什么功呢?
  (联系课文第二节第一句:“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体会彭德怀让自己心爱的坐骑为战士,为部队作贡献。可见,彭德怀毫不利己,一心为部队,为战士,这博大的爱感动了每一位战士,所以大家都不愿杀大黑骡子。)
  2、是啊!卢梭说过: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正是彭德怀元帅对战士播种了爱,才收获了战士的爱!
  [评:教师引导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感受到彭德怀无私的爱。]
  
  五、悟“同甘共苦之品”
  
  1、读第九节: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一次立大功吧!”点拨:想象彭德怀是怎样和战士一同过雪山的?
  (通过合理想象体会彭德怀和战士们一同“走过来”,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八、九两节,感受那浓浓的战友情。
  3、过渡:无论大家怎样劝阻,彭德怀仍然要杀大黑骡子。下面我们来阅读写枪杀大黑骡子场面的内容。
  [评:抓住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里对文本的认识,深化了阅读体验。]
  
  六、诵读“战友深情”
  
  1、读第十至二十节,自由谈谈感受。
  2、这部分内容写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场面,当时,所有的人都不愿杀大黑骡子,虽然彭德怀下了命令,可是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就这样,在荒芜的草地上,迎着凛冽的北风,战士们都默默地站立着。草地上异常寂静。然而,大家心底却是心潮澎湃、悲痛万分:彭德怀非常喜爱大黑骡子,可是为了战士的生存,为了部队的安全,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得不忍痛下令杀大黑骡子,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战士们,深知彭德怀的悲痛,他们怎能忍心杀大黑骡子呢?这一幕无比悲壮,这情谊何等深长?让我们带着那份深深的感动,朗读这部分内容,感受无产阶级革命者真挚的战友情和彭德怀元帅完美的人格魅力!
  3、指名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评:“枪杀大黑骡子”的场面语句平白,生动感人,通过朗读可以深深地感悟到“战友深情”,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富于激情的语言则以情激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七、颂扬“完美人格”
  
  1、读最后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点拨:为什么说“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说明彭德怀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鼓舞着战士奋进前进。)
  2、练习朗读。
  3、说说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评:结合品读最后一节,很自然地归纳全文,形成对人物的全面认识。]
  
  八、布置作业:
  
  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彭德怀的故事书,准备班会课上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正一步一步冲击着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素质、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加强和提升教师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但制约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师专业性成长的瓶颈则是教师评价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教育评价问题。笔者在此,对当前青年教师教育评价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现行教师教育评价问题    当前教育评价尤其是对
期刊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势。在国际教师教育的改革中,开始从不同视野注意教师的发展问题。仅从教师专业知识增长和能力的加强来理解教师的发展,试图以此解决发展问题,这是不够的,而应重视教师生命价值在专业化中的价值,以生命的独特体验为视角,挖掘有助于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合理因素,为阐释教师专业化的境界、动力提供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化虽然已经成了一种共识,但需要思考教师专业化的动力
期刊
二十年前,我在上海的一所中学师范任教,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为了“向国际接轨”,我们这个培养小学教师的中专要“升级”为大专,今后的小学教师要大专毕业了。当然,上上下下,皆大欢喜。“上”之欢喜者,“官”升一级;“下”之欢喜者,文凭的“含金量”提高了;我是处在当中的,也高兴,我知道,大专毕业的小学教师与中师毕业的小学教师,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应该是一个具有自觉的教育思想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教学行为的操
期刊
广大农村教师医疗费用长期无法解决。那些从共和国成立时,就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的老教师,大都年过七旬。他们几十年来,长期处于低工资,低福利待遇,由于长期在贫困生活中煎熬,加之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大都疾病缠身。安康市汉滨区针对此情况,从2005年初,对农村广大退休教师的门诊医疗,发放了《汉滨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卡》。发放“医疗卡”的本意是好的,表明区委、区政府对广大农村教师的关怀。然而,事与愿
期刊
我所在的学校是个“普通”中学,从初一开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被省“重点”中学录走了,而我们学校又设置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习较好的学生又被分到了“重点班”,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普通班。我就带了这样两个初一的“普通班”的英语课教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来,我通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把这个“普通班”变成了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卫生都领先的先进班集体,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全年级前茅。针对如何搞
期刊
评价方法简单、粗暴、绝对化    一次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以考分决定学生的终身;考试内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用知识的考核代替能力和情感的测试,用数理化知识,语文知识的考核代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生活素质等方面的测试;用两天半时间的书面考试来评判一个人长达十二年德智体美等诸多素质的发展状况,评判其每一素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掌
期刊
“无须扬鞭自奋蹄”  ——领导这样赞扬他    马荣林同志出身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教过私塾,他的父亲、哥哥、姐姐、妻子都是教师。祖辈的教诲,父辈的熏陶,哥哥姐姐的引导,使他从小就羡慕教师这个职业,立志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79年报考了师范院校,他如愿以偿,欣喜若狂,“我也要当老师了!”  两年后的秋天,在毕业生分配会上,领导征求马荣林同志的意向,他回答得很干脆:“让我去哪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研究学习的前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一定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
期刊
[教学流程]    一、巧妙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多媒体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明白五角星及五星红旗本身的象征意义。  2.过渡: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可以从《国旗护卫队队歌》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多媒体出示《国旗护卫队队歌》歌词,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深情诵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位中国
期刊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人们最喜欢做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地面上的小朋友都放了什么样的风筝?  小朋友们为什么放飞这样的风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想的翅膀》(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和学生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认知生字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