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陈独秀的一座桥梁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五四运动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的领军人物,近二十多年来,对他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成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镇。
  张雷的新著作为陈独秀研究的一部别具特色的,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陈独秀研究会执行会长唐宝林先生称作陈独秀研究“小百科全书”的著作——《走近陈独秀》一书最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正如唐先生所说,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陈独秀研究的成果,又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泛的资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拜读了这部书,受益良多。
  全书大体上可分为陈独秀生平思想概观和陈独秀研究索引两个部分。
  在前一部分,作者从不同侧面介绍了陈独秀的生平事迹,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侧面走近陈独秀丰富多彩的一生: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他一生所参与和创建的社团党派、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他的宗教思想、他深沉瑰丽的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等等,使陈独秀以非常丰满、立体的形象伫立在我们面前。
  全书第一篇是《陈独秀与早期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该书中,我们看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早期主要领导者,陈独秀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一大召开前,陈独秀就从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党的纪律、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群众路线等四个方面,对党的组织及政策提出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后来都体现在党的一大纲领和二大的章程里:如共产党员“不得为资产阶级政务官”、“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等等。陈独秀还指出共产党不实行党魁制,而是“从委员中推选一个书记来负联络之责,其他委员分担宣传、组织等各方面的工作,权力不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些都是陈独秀对我党早期作风建设的重要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关陈独秀的宗教思想是个饶有兴味的选题,作者把它作成一篇非常精致、别具特色的小文章。当年,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一方面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摧枯拉朽,凌厉前行;一方面又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表现出很大的关注和热情。他一方面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宗教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又指出宗教中有一些合理的思想,有益于社会。作者接着指出,曾一度中意基督教的陈独秀后来很快地转向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采取了明确的批评态度。如果从这一角度,探讨我们党的一些重要领导人与宗教的关系,不也是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吗?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领军人物就是陈独秀,主要阵地就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到1917年发表划时代的鸿文《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文学革命论》把文学形式的变革创新,与题材内容的变革创新,以及改造国民性和“革新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张雷认为,陈独秀这篇文章的意义,一是它不仅限于文体,而且涉及文学的内容和实质;二是它是从政治革命的高度来看待此次文学革命的意义;三是陈独秀对文学革命采取的非常坚决的态度,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还随处显示作者的博雅,这在对陈独秀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的分析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作为“文化宗师”(刘半农语),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诗人、书法家、音韵文学学家,在其中各个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在《感时忧世 独任性灵》一文中,张雷带领我们走进陈独秀这位诗坛“大匠”的诗歌创作世界。作者指出,陈独秀的诗作“上承诗骚传统,又不为传统所囿,新意纷陈,哲思迭出,意境高阔,意味深远,有近现代诗的一流品格”,并举出《咏鹤》、《灵隐寺》两诗,认为或寄慨遥深、或风流自赏,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在这里,对陈诗特质的把握反映了作者高深的文学修养,所以才能登堂入室,目击道存。本书还专辟一章,介绍陈独秀1934年在南京国民党狱中所做的七绝组诗《金粉泪》56首,让我们看到这个已身处时代洪流之外的革命老人,在国难深重的时刻,心中藏着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组诗作,是可以作为诗史存在下去的重要作品。
  陈独秀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和实践家。陈独秀认为,书法艺术的好坏,主要在于气韵的雅俗。作者认为这正体现了陈独秀高度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鉴赏力。雅人而有深致,其根本灵魂就是执著追求一个“雅”字,亦即那超然物外、洒脱无羁的艺术境界。作者对陈独秀的书法创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体现了陈独秀书法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高度统一。我们从书中收录的几幅作品,可以看出陈独秀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真是奇情壮采,天骨开张,一股拗怒勃郁之气充塞其间,而又通体芳馥,使观者如饮醇醪,沉醉其中,达到了充实而有光辉的美好境界。
  该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陈独秀研究方面的有关情况。
  在《陈独秀研究年表》中,作者介绍了1979年到2003年每年陈独秀研究的论文数量和重要成果,为读者了解陈独秀研究近况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和线索。如其中介绍了2002年钟沛璋在香港出版的《与江泽民一席谈》一书,其中提到“江泽民也称赞了陈独秀保持了晚节,没有受国民党威胁利诱而反共”。还提到2002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比较充分地肯定了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的功绩和他在发起新文化运动和创建上海共产党组织方面的贡献。这些对我们浏览、了解近二十多年来陈独秀研究及其进展情况非常有帮助。
  《陈独秀研究资料检索目录》,详细记录了陈独秀一生发表的著述,以及几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关于陈独秀研究的文章的目录索引。这部分十几万字,占了全书的一半,对于研究者是非常有用的。成若容易却艰辛,收集整理检索目录是件非常枯燥寂寞的工作,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可以看出作者学术品格中沉潜扎实的一面,也反映作者对陈独秀的无限景仰和对陈独秀研究所怀有的巨大激情。
  《走近陈独秀》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书,一部相当充实的辞典,又是一部充满激情、体现作者智慧的著作,是作者敬献于陈独秀灵前的一瓣心香。对于普通读者,它是带领我们走近陈独秀的向导,对于研究者,却是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津梁,泽被学林,功莫大焉。
其他文献
国民党元老之一的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爱国者。他早年曾与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上海大学。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时,他提出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抨击了当时的“分共”逆流。抗日战争时期,他主张两党团结,共同抗日,并为中共中央在武汉创办、后迁至重庆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表示不满。1949年4月,李宗仁派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
期刊
今年4月28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元帅110周年诞辰。叶剑英在漫长的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在复杂斗争的历史转折关头,面临危难,无私无畏,表现了非凡的革命胆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丰功伟绩。在此,本刊特编选一组文章,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叶
期刊
一    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派外交人员重返伊拉克工作。历史上,中国与伊拉克一直关系很好,保持这种关系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有利,我国政府希望把这种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伊新政府上。战前,为了保证使馆人员的安全,中国大使馆彻底闭馆。根据战后的情况,外交部决定先派复馆小组到伊拉克恢复使馆工作。  从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此时伊拉克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虽然大的军事行动结束了,但各
期刊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这位世纪伟人的光辉业绩、伟大思想、崇高风范和卓越贡献,为举世所称颂。  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曾先后多次在安徽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在
期刊
蚌埠地处铁路大动脉津浦线与淮南线的交汇点上,被小平同志称为“中国真正的南北界线”的千里淮河穿城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小平同志对这个淮畔之城格外重视。据史料记载,1949年、1960年、1989年和1992年,他曾先后四次踏上蚌埠的土地,或率部移驻这里,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业;或到蚌埠考察工作,听取市委的工作汇报,对蚌埠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其中,1989年和1992年两次在蚌埠停留
期刊
硬币,既是货币,也是历史见证物和特殊工艺品。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并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为了纪念它,每逢大的周年纪念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发行硬币,以生动的形象、精美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战争全面胜利和赢得和平民主的这段历史。    1945年8月,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进入反攻
期刊
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戎马倥偬之间,写下了几十首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显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记录了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大活动,堪称新四军抗战史诗。    国共合作又    1934年10月,“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红军被迫长征。陈毅由于在兴国作战时受重伤,不得不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7年7月7日,抗
期刊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日。但在全民族进步抗战主流背后也有一股逆流,出现了一些助桀为虐的民族败类——汉奸。汉奸的出身除了汪精卫等一类政客外,绝大多数是由国民党杂牌军人或者由土匪演变而来,也有极少数是我军的叛徒。王宏鸣就是我军可耻的叛徒之一。  王宏鸣,又名王凤鸣,江西人,1932年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和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红军时期的王宏鸣作战勇敢,为人很机警,也有一定的政治水平,
期刊
新中国建立后,安徽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新的建设。曾希圣同志是建国后第一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是他最先规划和绘制了新安徽建设的蓝图。从建国之初,到1962年2月他调离安徽前往上海,他为安徽建设倾注了12年心血。这段时间,我先后担任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等职务,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那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岁月。其间,虽有曲折、辛酸,但更多的是激情、奋进……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我是1
期刊
世纪伟人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妻之间的恩爱故事在中国一直被传为佳话,他们的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简单的生活上的结合,而是具有类似背景和思想的革命者之间的生命的结合。正是在爱国精神的驱使下,身为学生的他俩因筹建、领导“觉悟社”走到了一起,由相识走向相知,再由相知走向相爱,共同缔造了一段美满的人间故事。      “觉悟社”成立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国人强烈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不料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