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者必善问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从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 数学教学;提问技巧;有效方法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呢?笔者认为: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 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 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例如:“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几个平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回答:“一个.”这个问题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可是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作几个平面?” 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必须自己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组合,考虑“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并且分别对每一种情况作出结论. 因为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当的程度,所以,它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如果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可作几个平面,使每个平面上至少有三个点?”对初学“过三点的平面”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含有其他信息的干扰,也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差异、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 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肤浅,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 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例如,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已知:△ABC,∠B = ∠C,求证:AB = AC,师:“△ABC中,∠B = ∠C吗?”生:“是.”师:“你怎么知道?”生:“这是已知条件.”师:“∠B = ∠C,那么AB = AC吗?”生:“相等.”师:“要证AB = AC,作∠A的平分线行吗?”生:“行.”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又如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般的教学是照本宣科,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都乘(除)以……”的步骤提问,常见的语句有:“下一步该怎样做呢?”等. 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如在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不能用算术方法解决的问题,如直接叫学生用方程描述,学生兴趣不深,显得单调无味,不如让学生先猜一猜. 如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该队参加了12场比赛共得20分,问该队胜了几场. 可先提问你能说出该队胜的场数吗?在学生遇到障碍,不能很快解决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兴趣. 再引导学生用方程来描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一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切忌只对学生回答“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一节公开课为例,对新课程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生成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有效生成  2011年12月29日,在汉中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上,陕西省教学能手、镇巴县泾洋中学的潘祥波老师展示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多边形的内角和》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大家认为这节课上得很“生动”——不仅教师的授课过程可圈可点,而且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苏联加里宁语)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是装载,而是探求.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突破记忆和模仿的模式,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调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提高解疑技巧,独立思考,要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益.  一、预习——吹响思维的号角  思维是要有准备的,课前预习,才可以发现问
认真研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来看,转化学困生这项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认识学困生  1. 所谓数学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用专业的术语解释,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融合在现代技术和生产之中.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数学应有的价值,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日新
【摘要】近年来,动态几何问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多有出现,有些试卷将动态几何问题当作压轴试题来考查学生,显示出动态几何问题对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动态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学中“变”与“不变”、“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现以近年来中考试题为例,进行分类说明.  【关键词】中考;动态;数学  一、质点运动型  例1 (2011年河南)如图,在Rt△ABC中,∠B=90°,BC=53,∠C=30°,点D从点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識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架构知识的过程. 为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善于抓住参与时机,将数学课堂教学蕴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数学变得更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课堂中设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但目前数学课堂中,“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重数量轻质量,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过分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其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探究;重预设轻生成,个别教师不敢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更怕学生提出老师没有预设的问题等. 那么,如何有效地设问,提升课
摘要 函数的零点是高中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它将代数和几何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我们教师应该在函数零点的求解与个数判断上作深入研究。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关键词 函数的零点数形结合转化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苏教版,对函数零点的教学设计为:①提出问题;②给出概念;③实例应用;④总结结论。笔者认为教材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好,所以进行了二次开发,作了如下的
【摘要】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历程的主要环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均衡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内容把握,方法探讨等方面,就此展开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历程,是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
【摘要】 “做中学”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引导学生“主动”、“自主”、 “乐于”、“大胆”地在做中学数学的策略,以期通过“做中学”理念深化初中数学知识,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做中学;渗透策略  新课程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其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并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