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 彰显特色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7日,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的姑娘们走进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办了“民族情·古韵风——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元宵音乐会”专场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及在京的专家学者和4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次日上午。连云港市文广局在北京文联召开座谈会,就乐团的发展等问题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现将与会者发言简述如下:
  田明(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这次到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在我们团的历史上,包括在我们连云港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对这次的演出,领导是高度重视的。昨天,我们江苏省委和连云港市委、市人大等领导同志都出席了音乐会。近两年由于卞教授的加盟,乐团有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作曲家张晓峰老师。这次到北京来,主要目的是想得到更多的帮助,听取专家和领导的指教。
  刘中文(连云港市歌舞剧院院长):连云港市歌舞剧院下辖女子民乐团、歌剧团、舞蹈团、京剧团等,民乐团是其中的一个团。今年独立分离出来成为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乐团成立于2001年,成立后先后赴亚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广局领导的关心下,乐团改成了独立的全额拨款单位,挂江苏省团的牌子。乐团的演员都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均来自上海、武汉、西安及山东等音乐艺术院校。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我们还与大型企业文企联姻,获得了强大的经费支持。我们还聘请了一批全国著名的音乐家,像卞祖善、张晓峰、朱昌耀、王爱康等。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品。以上是乐团的情况。有领导的关心、经费的保证、政府的政策和专家的指导,我们对这个团的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宋飞(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卞祖善代读短信书面意见):
  演出很成功。谈几点感受:1,政府的有力支持,展示了年轻队伍的快速成长;2,这是一场散发着青春、清秀与和美的音乐会,每个队员都在音乐中倾心,没有职业倦怠,没有张扬造作。乐团的优势:1,具有地方风格特色与文化的支撑;2、具有原创作品和独奏人员的实力;3,名指挥家、作曲家的支持提供了有效的推动和快捷的路径。
  建议和希望:1,根据女性演奏的特点、能力和优势,合理完善乐团编制,例如加强管乐;2,完善乐队规模的同时。发展灵活多样的组合,体现特色与精致;3致力长远规划、战略发展,实践:特色——优势——强势的事业发展之路;4,女性组成的乐团不仅仅是青春靓丽,更重要的是要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胸怀,探掘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特色和优势,来发展更广阔、独具魅力的事业,在全国民乐发展的整体中找到定位。长久地发展下去。
  卞祖善(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
  昨天的音乐会很成功,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音乐会有文化支撑,这点很重要。我非常重视宋飞的短信,短信不短,意味深长。宋飞指出了乐团的姑娘们清秀的特点,它不是造作的,是比较纯洁的,不是张扬的。现在女子民乐团太多,而其中的不少乐团没有走出这个怪圈,即用音乐以外的手段强化音乐,那它还有多少文化内涵?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俗文化,但不能只有俗文化,更要有高层次的文化建筑和文化品味。女子民族乐团的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表演形式上来说,没有使用话筒和那些非音乐手段,例如灯光、干冰、音响和肢体动作等等照样能够感动全场观众,因此可以说,昨晚这次演出是里程碑式的。
  我是从事交响乐指挥的,指挥民乐比较少。在我的指挥经历中,最早与民族乐团合作是当年与北京的三大民族乐团之一的电影乐团,后来与多个民族乐团合作。很想为民乐的发展做些事情。在这过程中,受到于庆新在《人民音乐》上编发的关于民族乐队的创作和发展系列讨论的启发,经常思考民乐的一系列问题。民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非常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大背景。在《乐记》中提到这样一个核心的问题:“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道德是人性的根本,乐是德性的花朵。过去学校更多地教会了我们技术,而没有教会我们做人。我常常对乐团的团员们说,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谈得上做一个音乐家。这个乐团还很稚嫩。编制也不完善。首先要完善编制,例如加强管乐声部。毛主席讲的“民兵三落实”,套用在乐团上来说就是,第一是组织落实,即完善声部编制。第二是政治落实,就是办团方向、宗旨。第三是军事落实。这就是训练。我认为乐团发展要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例如五线谱的使用问题。在形式上还要发展多样组合。要具有长远战略规划,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强势。“堂会”不能不唱。但不可多唱,否则会使乐团的艺术质量下降。另外,将来要邀请更多的专家来培植这个团。要学习香港中乐团,定向委约创作。作品是第一位的。要有自己的特色,先积累作品。千方百计邀请一些著名作曲家进行创作。这次演出。张晓峰老师贡献良多,三首作品都很有分量。乐团这次是真心诚意到北京来汇报、求教的,不是做样子的。我也借这个机会再次呼吁,希望领导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解决编制等问题。
  张殿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曲家):
  我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朴东生会长向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昨晚在国家大剧院的成功演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昨晚的演出,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一个“美”字。首先是演奏员的形象美,确如节目单简介中所说的是三十六名靓丽的女孩组成的一支优秀队伍。个个青春焕发。清秀美丽,一种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视觉冲击力冲击着现场观众的视觉神经。第二是服装美,不仅独唱独奏演员的服装美,而且乐队演员的服装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具有江浙风格,简洁大方,赏心悦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音乐美。演奏、演唱都很美。三位独唱演员有声有情,苏味浓郁,委婉动听。器乐节目中,乐队编制虽然不大。但声音很纯净、很和谐、很严谨、很考究。张晓峰先生写过许多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乐作品,是一位创作成就卓著的老艺术家。这次演出的三首新作品也都很成功,相信经过演奏家们的多次演出推荐后,将会成为影响广泛的优秀民乐作品。二胡独奏演员成文文,音色很美,乐感很好,具有驾驭高难度、大作品的潜力,是一位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二胡演奏家。琵琶独奏演员刘蓉,也是一位技巧娴熟的青年演奏家,只是昨晚稍有失误。
  提两个建议。昨晚演出的曲目中,江苏风格、韵味最浓的是《拔根芦柴花》,建议搞一组这样的小曲目。要把这样的小曲目演活了,演精了,要演得风格浓郁、韵味十足。第二个建议,鉴于实际情况,不必追求大曲目,而演出适合你们目前编制的曲目,否则费力不讨好。
  总之,建议你们要突出一个“美”字,而且是抒情的美。阴柔的美,青春的美,靓丽的美,具有江南风格特点的美。而 不必去追求阳刚的美,豪放的美,因为这不是你们的强项。
  席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胡琴演奏家):
  首先祝贺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能够在国家大剧院拿出一台非常振奋人心的音乐会。江苏是一个民乐文化非常深厚的地域。刘天华也好,阿炳也好,这些著名艺术大家都是江苏的骄傲。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民族乐团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作品。有了好的作品,才能面对市场,面对观众,面对主流媒体。
  昨晚有些作品令人鼓舞,首先是张晓峰创作的三首作品都很好。女子民族乐团一登台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很高雅。很有传统文化底蕴。乐团应当发挥长项,首先立足于江苏本体、地域特色,以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作为一个乐团的基本定位。同时委约一些重奏、独奏、小合奏等室内乐作品。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整个乐团的服饰都很清新、很别致、很高雅,独奏演员需要变一下。曲目上要把我们团立足于江苏本体的特色发挥出来。
  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是我们的一支劲旅,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它给我们的民族音乐带来一缕清风,看了以后感觉很振奋。你们把大师请来了,一个是指挥大师。一个是作曲大师。我希望乐团今后在作品上能够更多发挥本土特色。这是一个团的立团之本。昨晚演奏员的情绪非常好,很多艺术团体,精神面貌不如我们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你们乐团团员表演的情绪,那种热情的感受。也是需要我们国家院团、中央在京的院团学习的。关于“堂会”演出,卞老师意见的初衷是好的,但必须考虑到民族乐团目前的生存都很困难,你都难以生存了,还谈何发展?有些演出还是必要的。
  我建议表演形式上可以大小结合,小型的、独奏的、重奏的,这才是我们女子乐团的特色。有些大曲目,在目前的编制下,可能会费力不讨好。以后如果在乐器、作品、人才上有需要,我们中央民族乐团一定大力支持!大家相互协作!
  郭少军(北京电力民族乐团行政总监):
  首先祝贺演出成功!三十六人的女子乐团能够在国家大剧院登台亮相,的确是件很欣慰的事。突出的感觉有两点:第一服装好。两套服装都具有江南特色,形象青春靓丽。第二技术水平好,包括独唱、独奏、演奏员,表演的功力很到位。当然个别乐器略有遗憾,如琵琶独奏的失误,箫吹得不够到位,当然瑕不掩瑜。女子乐团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值得我们电力民族乐团学习。希望以后和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相互合作、学习。
  张晓峰(作曲家,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艺术顾问):
  我是从上海歌剧院退休的。原来是扬琴演奏员,从70年代起自学作曲,是自学成才。让我担任艺术顾问,我感到很光荣。这是一支非常靓丽并充满朝气的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女子乐队。昨晚演出的《海州五大宫调·软平·天台有路人难到》,唱腔很有特色。我编的五大宫调,曲调还是原来的。我是很尊重传统的,这个曲词里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东西,只是增加了一些色彩。今后准备要搞一组海州五大宫调,用各种形式如协奏、合奏、演唱等等,争取单独到北京来汇报。
  不一定立刻追求庞大的编制。以后还是要多选择适合于表现我们女性美的曲目,发展我们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我们女子乐团特有的优势。
  连云港市歌舞剧院的整个设施和配备、管理方面可以说是全国一流的,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我跟大家一样对乐团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我们的专家有机会到连云港来看看。
  韩权(天津财经大学民乐团团长):
  昨晚的演出清新、典雅、委婉、透明,不媚世俗。现在人心浮躁。我在天津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演出。你们的演出说明,追求高雅艺术品味未必是死路一条。
  演出感受:1,能不能把乐团特点再突出一点,围绕着特色多样化,找准自己的目标人群。2,演员的来源可以多样化。很多大学里的人音乐水平不低,而且很想搞专业。
  希望你们坚持下去。
  赵凤兰(中国文化报记者):
  近年民乐发展不景气,有的似乎要从年轻、靓丽的女孩身上找卖点而把民乐推向市场,他们的初衷并不是谋求民乐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赚钱。这既是幸事也是悲哀。民乐最终还是要回到本体。是否可以考虑给乐团起一个更好的名字,一个结合江南女子的妩媚、特色又和艺术挂上钩的名字。女子民族乐团面临的就是:一要锁定目标人群;二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发扬个性;三要有拳头产品作支撑,打出品牌。
  卞祖善:
  文化的概念不要搞得太局限,风格还是要开放一些。坚持形式多样性,作品多样性,但是要立足于自己的根本,最根本的还是江苏特色。将来也可以像彭修文大师那样,移植西方的名曲,照样有听众。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于庆新(《人民音乐》编委、原副主编):
  谈三点感受:
  第一,演出充分彰显了女性美。正如张晓峰老师所说,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细腻、柔美、纯净的女性之美尽在其中。其原因首先不在于相貌的青春靓丽和服装的耀眼。最根本的还是来自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音乐风格委婉、清丽,具有鲜明、浓郁的江南地域风格。民族管弦乐《海州五大宫调·软平·天台有路人难到》张晓峰编曲指挥卞祖善
  第二,突出新作品,重视新创作。从音乐会上。不仅听到了许多新作品,而且从主持人到节目单的印制,对每部作品的词曲作者、改编者的姓名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细节,这在当今许多音乐会上是不多见的!这说明领导部门对创作的重视,对作曲家劳动的尊重。毕竟,创作是音乐事业发展的主导。
  第三,严肃、高雅的艺术品味。在浮躁、媚俗之风泛滥的今天,作为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在演出中没有靠那些非音乐的手段和包装去迎合市场,而是坚持严肃高尚的艺术品格,完全靠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这是难能可贵的。虽然。俗文化、娱乐性也是需要的,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水准的代表和主流,还是我们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关于乐团的名称,我看现在的“女子民族乐团”就很好。这次国家大剧院拒绝你们使用“秀女乐坊”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毕竟“秀女乐坊”太媚俗,与国家大剧院的严肃高雅氛围不相称。
  建议:一,抓创作。乐团的特色首先是作品,采取委约的方式积累新作品,重点在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新作品。二,形式多样,扬长避短。除目前三十六人的规模外,还可以有重奏及十人左右的室内乐。第三,借用过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策,我认为乐团目前不要急于扩大编制,而首先巩固、充实现有编制,对薄弱声部(如管乐)加以充实提高。
  张蕾(《音乐周报》采访部主任):
  艺术和商业是不矛盾的。坚持艺术品位未必就没有市场。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群。把它做透做精,就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名称上对外大型演出叫“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针对不同情况,对有些小组合也可以叫“乐坊”之类。
  田明:
  今天上午的座谈会是非常成功的。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座谈会是更大的成功。专家的意见使我们茅塞顿开,各位专家和媒体给予了我们积极的鼓励。
  我们决心坚持把它发展下去,只要自己把握得准,路子走好,就没问题。从大的方面上讲弘扬民族音乐,从小的方面上讲我们要对得起乐团的成员。现在团里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把终身依托在这里。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乐团发展好,对她们负责。乐团的优良作风、精神状态都很让人感动。准备长远发展下去,有三个想法:
  第一,发展定位问题。定位是根本。我们争取到“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的名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江苏省的乐团还是要有江苏特色,提升形象,谋求发展,同时也要有多样性。
  第二,青春靓丽的形象。青春靓丽的女孩子是乐团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同时它也与江苏省鱼米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和吴文化的源远流长等等在形象上相互契合。女子民族乐团适当加以形象设计和形象提升,再加上出色的音乐。形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这是别的乐团所达不到的。
  第三,我们还想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连云港打造一个民乐的基地。江南是民乐的故乡,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连云港的民乐也逐渐强大,期望民乐能够由苏南向连云港转移。发展的关键措施:1,立足于发展实际,建立发展机制,有稳固的投入机制。财力上一味指望政府支持也不现实。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有自己的特性。经费方面,一是寻求财政支持;二是大企业支撑,建立稳固的合作基础,并试图寻求连云港以外的企业合作;三是市场收益。2,每年承担的演出任务比较多,很多都是“堂会”。今后发展中,将谋求政治意义和市场兼顾。3,加强创作。4,加强力量,完善编制。5,加强作风培养。6,加强专家的指导。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到连云港指导工作。希望多给我们机会,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展示自己。演出是为了锻炼队伍、开拓市场。目前乐团已在省内知名,希望能够进一步做到全国知名。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独幕歌剧《夕鹤》是木下顺二编剧,取材于柳田国男的《左渡民话》,由日本作曲家团伊玖磨(1924--2001)于1950-1951年完成。这部歌剧是因为它在日本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日本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最后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同时,它也是其第一部在本土之外上演并获得相当影响力的歌剧。    一、团伊久磨与《
引 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教育界的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尽管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从2002、2004、2006到2009年接连四次下发一系列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文件①,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多种社会原因,成效并不显著,不端学风仍不断出现,且在某种程度上正悄悄地发展着。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一种经相关教育部门批准的、须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教学的“精品课程”应运而生;而学术不端行为这个怪物
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领域有不少论著,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管林著的《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1984)和《中国民族声乐史》(1998)、傅雪漪著的《戏曲传统声乐艺术》(1985)、顾旭光著的《中国民族声乐论》(2000)、金明春著的《民族声乐艺术》(2000)、李晓贰著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2001)、郭建民等著的《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2004)、刘雅丽编著的《民族声乐概论》(2007)等
11年10月18—20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的“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的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众多专家与师生,围绕我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尤其是音乐院校作曲家的理论与实践,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理论探讨并呈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的最新成果。正如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在开幕致词中所指出的,本次论坛是“一次独具特色的
时盼多日,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终于再版!  2002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策划,汪毅夫主编的畲族研究书系,此书系六本论著涵盖关于畲族风俗、音乐、语言、相关民族比较等多方面研究,而其中关于畲族音乐方面论著——蓝雪霏博士学位论文《畲族音乐文化》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而蓝雪霏教授也以此成为音乐学女博士。  论著自问世起便吸引了众学者的目光,并于20
由当代最出色的次女高音歌唱家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于2007年录制的专辑《向玛丽娅致敬》①注定会在当代声乐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张集欣赏性与学术性于一身的专辑是为纪念19世纪传奇次女高音歌唱家的玛丽亚马里布兰(Maria Malibran, 1808—1836)而录制,其制作团队集合了众多欧洲顶尖艺术家,除了芭托莉本人外,还有以诠释德奥古典交响乐及歌剧作品见长的匈
应中央音乐学院庆祝70华诞系列活动之邀举办的“歌唱生活、赞颂时代——关益全作品音乐会”于2012年1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举行。  关益全从事专业艺术五十多年,涉猎作曲、指挥、评论、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但他始终不忘坚持深入生活,努力勤奋创作。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均以高昂、热情的情调歌颂我们这个风起云涌的伟大变革时代,运用抒情、酣畅的韵律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
“古典音乐”即以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为主要标志所形成的音乐风格、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等,国内外已出版的音乐史论、教科书、音乐辞典早已有公认的注释和评价,无庸赘述。当今提出“为古典音乐正名”似乎是多此一举,危言耸听。  1986年,笔者曾针对《中国青年报》文艺部编辑谭明的《古典音乐的发展与现代音乐思潮》一文①,拟定此提纲撰写一篇商榷的文章,因忙于教学无暇完稿。
2008年1月28日下午,香港中乐团于国家大剧院的两场演出结束后,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及《人民音乐》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支持的“香港中乐团大型民族音乐会访演北京座谈会”于北京市前门建国饭店举行,两地的民乐知音尽情交流。会前一连两天,香港中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献上了两套完全不同的曲目。1月26日的首场音乐会题为“从古曲经典到现代情怀”,上演五首于过往三十年由香港中乐团委约的经典作品,包括
2015年5月20至22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音乐学院承办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选》(全套)音乐会暨大师班,该院在音乐厅拉开了帷幕。在三天时间里,共举办了两场储望华的全部(已经出版的)钢琴独奏作品音乐会,四场大师班,一场专题学术讲座。  本次系列音乐活动的内容,是针对2010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之一《储望华钢琴作品选》的全套曲目以及作曲家在2014年最新创作的两首钢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