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根据本人的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活动以致学习成绩。与学生关系融洽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科学生既爱学,又愿学,感觉就是一种幸福。反之如果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对他所教的课程就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叛逆。“亲其师以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师爱犹如母爱,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倾注全部的热情,献出真诚的爱,善于用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老师这方面的情感活动要贯穿着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最重要是有挑战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在讲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内容时,提出如下问题:在一池塘岸边设有两观测点,不能直接到达,现需要接一电话线,请你设法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本人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提出了几个不同的看法:
(学生1) 如图1,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并用测角仪确定C点使∠BAC=90°,然后量出AC、BC距离,则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
(学生2)如图2,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取中点D、E,连结DE并延长DE到F,使EF=DE,再连结BF,由△CDE≌△BFE所得CD
BF,即AD
BF,那么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只要量出DE的长就可得AB的长。
(学生3)如图2,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取中点D、E,连结DE并延长DE到F,使EF=DE,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D
BF,即得AD
BF,那么四边形ABFD也是平行四边形,只要量出DE的长就可得AB的长了。
(学生4)则认为如图3,在池塘旁选取一点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各取一点D、E,利用测角仪,使∠BAC=∠EDC。那么有△DEC~△ABC,再量出CD、CA、DE的长,利用
可求
。
这时,我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和鼓励。接着引导学生把学生4的设计改进一下,即:若在AC、BC上取中点D、E,那么只要量出DE的长就能得到AB的长。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和争辩,使学生情绪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跃跃欲试。在不知不觉中,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用法就贯穿在整个问题当中了。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数感”,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一个初中生,学习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如果连一个篮球场大概有多大都估算不出来,不知道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描述自己处在班级的某个位置,诸如此类基本问题都不能解决,能说学生的数学素质高吗?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们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学校大门的伸缩门要做成三角形的;两个人站一块比较高矮,如果告诉你其中一个人的身高,能不能看出另一个人比他是高还是矮,估计高多少或矮多少?对于这样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是将其“数学化”的过程。
“数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加强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
四、加强“合作性”学习,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互相依靠。在教学中,我常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思考、对话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
五、用激情感染学生,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任何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愿意看到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节课要想成功,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就不能打动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只有充满师生激情的课堂,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创造积极活泼的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新思想,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指在课堂上老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注重在一节课堂中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主角,而是主导,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活动以致学习成绩。与学生关系融洽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科学生既爱学,又愿学,感觉就是一种幸福。反之如果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对他所教的课程就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叛逆。“亲其师以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师爱犹如母爱,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倾注全部的热情,献出真诚的爱,善于用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老师这方面的情感活动要贯穿着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最重要是有挑战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在讲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内容时,提出如下问题:在一池塘岸边设有两观测点,不能直接到达,现需要接一电话线,请你设法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本人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提出了几个不同的看法:
(学生1) 如图1,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并用测角仪确定C点使∠BAC=90°,然后量出AC、BC距离,则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
(学生2)如图2,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取中点D、E,连结DE并延长DE到F,使EF=DE,再连结BF,由△CDE≌△BFE所得CD
BF,即AD
BF,那么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只要量出DE的长就可得AB的长。
(学生3)如图2,在池塘旁选取一点由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取中点D、E,连结DE并延长DE到F,使EF=DE,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D
BF,即得AD
BF,那么四边形ABFD也是平行四边形,只要量出DE的长就可得AB的长了。
(学生4)则认为如图3,在池塘旁选取一点A、B均能到达的C点,在AC、BC上各取一点D、E,利用测角仪,使∠BAC=∠EDC。那么有△DEC~△ABC,再量出CD、CA、DE的长,利用
可求
。
这时,我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和鼓励。接着引导学生把学生4的设计改进一下,即:若在AC、BC上取中点D、E,那么只要量出DE的长就能得到AB的长。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和争辩,使学生情绪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跃跃欲试。在不知不觉中,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用法就贯穿在整个问题当中了。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数感”,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一个初中生,学习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如果连一个篮球场大概有多大都估算不出来,不知道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描述自己处在班级的某个位置,诸如此类基本问题都不能解决,能说学生的数学素质高吗?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们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学校大门的伸缩门要做成三角形的;两个人站一块比较高矮,如果告诉你其中一个人的身高,能不能看出另一个人比他是高还是矮,估计高多少或矮多少?对于这样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是将其“数学化”的过程。
“数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加强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
四、加强“合作性”学习,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互相依靠。在教学中,我常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思考、对话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
五、用激情感染学生,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任何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愿意看到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节课要想成功,首先“教师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就不能打动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只有充满师生激情的课堂,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创造积极活泼的氛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新思想,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指在课堂上老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注重在一节课堂中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主角,而是主导,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