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韩英:奔跑在美术馆道路上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旦大学光华楼。2016年度十大“梦想家”颁奖典礼正在热烈举行。当一个脸庞白皙、梳着齐肩微卷的发式、身穿橘红色的旗袍、外罩一件黑色大衣的优雅女性款款登上领奖台,观众们才知道,原来她就是传说中“突然空降”的艺术推手、鸿美术馆馆长—— 郦韩英。
  新民周刊社主办的“梦想家”评选,旨在发掘和表彰那些矢志不移、不忘初心、追求梦想并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界代表。郦韩英能与十七个世界乒乓冠军得主王励勤、今年最红电影《驴得水》的导演周申、“中国新歌声”新晋全国总冠军蒋敦豪等一起荣膺年度“梦想家”称号,在于短短一年来,她一手创办的“鸿美术馆”接二连三推出了高质量的艺术展以及相关艺术活动,影响不凡;而身为馆长的她,也在各个公共场合表达了对于艺术事业和艺术产业的挚爱和专注,并大手笔收藏艺术佳作。人们清楚地看见,在民营美术馆的崎岖道路上,郦韩英奋力奔跑的身影,她给许多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飞速奔跑”
  如果将艺术产业比作一个赛道,郦韩英真可谓是赛道上的“新面孔”。
  在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艺博会等组成的艺术市场的“跑道”上,原本活跃的人物彼此都耳熟能详了。即便吃瓜的看客们,看多了艺术社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场景,对于其中夺人眼球的重量级人物也略有知晓。
  但在2016年年初,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鸿美術馆一举推出了被媒体誉为“艺术隐士”、中国写意派油画代表人物陈钧德先生的专场艺术展,所展作品非常丰富,堪称精品力作,又传出全部展品统统出自馆长一个人的私人收藏,众人纷纷打听:“郦韩英是谁?”“她哪里收藏的那么多陈钧德油画精品?”“鸿美术馆坐落哪儿?有什么背景?”而笔者也抱着好奇,在展览的最后一天赶去美术馆,因而“撞见”了正在忙碌工作的郦韩英。


  “鸿美术馆”坐落在车水马龙的黄兴路、国顺东路口,百度引导我很快找到一个门面不大也谈不上气派的门厅,乘电梯直达11层,曲径通幽处便是鸿美术馆了。一进门,我眼前顿时一亮,多年来很少公开露面的陈钧德大幅油画,包括风景、静物、人体等等竟然聚集于此。正在我流连忘返、看得心醉之际,一位温婉秀丽,又不失豪爽的江南女子出现了,“我是郦韩英”,她落落大方自报家门。很快,我们围绕共同熟悉的陈钧德话题,聊得十分投机。
  我惊异她一“闯入”艺术圈,就选择了海派油画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举办个展,真是一鸣惊人,吸足了眼球。而她淡淡一笑,说:“是我运气好,在我决定做艺术收藏的时候,首先就遇到了陈老师的作品。”她介绍说,在新加坡度假时在一间画廊偶遇陈钧德的风景画,一见钟情,毫不犹疑就买了。随后源源不断又购藏了10多幅,远途运回上海,“我是一不小心积累了很多,居然也被人称为‘收藏家’了。”她笑道。她收藏的陈钧德油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陈钧德艺术的“同好”藏家里已经名列前茅了,难怪,她有这样的藏品底气,独立支撑了一场“陈钧德艺术展览”。
  好戏连台
  毋庸讳言,作为一家新生的民营美术馆,当举办了规模不小的陈钧德艺术大展、在聚光灯下接受了很多祝福和掌声后,有人怀疑,“鸿美术馆”能否一直保持开馆时的“热度”?
  “鸿美术馆”没有让人失望,他们在美术馆的道路上不仅没有出现骤热后的骤冷,而且“跑”得飞快,短短一年间,先后又快节奏地推出了《“写影意趣”—— 中国名家油画作品邀请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刘南一油画作品展》《“东韵·西语”黄阿忠绘画作品展》《“浮生·心界”任传文纸本水彩作品展》《“与名家同行”—— 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气韵—— 杨诚油画风景展》《“生机在手”—— 中国画名家邀请巡回展》等等,这样的速度让观众有一种“赶不上趟”的感觉,谈资也不断转换。而参展画家里,既有上海藏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名家,也有不少国外名家,为“摩登上海”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瑰丽色彩。
  从“鸿美术馆”先后推出的《刘南一油画作品展》《“浮生·心界”任传文纸本水彩作品展》《气韵—— 杨诚油画风景展》等展览中,我不仅看出了“鸿美术馆”有别于“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的自我精准定位,也看到了美术馆掌门人的艺术心胸:他们以上海为根据地,重点关注和推广海派艺术,却不止于此,还放眼各地,热忱引进外地中青年艺术家,引导更多的收藏新生代关注中国具有学术厚度、又有收藏价值的绘画艺术。
  此外,他们精心举办《“与名家同行”—— 首届国际水彩名家上海年展》,邀请了在国际水彩画领域声誉卓著的外国水彩大师西蒙尼、约瑟夫、佐拉兹等作品莅临上海,还组织了首届“国际水彩训练营”,让这些难得来中国一趟的水彩大师们担任导师,以“鸿美术馆”为课堂,向青年水彩学员们传授技艺,并与学员们一起去外滩写生,言传身教。
  郦韩英对笔者说过:我们策划举办每一场展览和活动,我都会考虑是不是与“美术馆”三个字相符合,尽管鸿美术馆是同行里的“后起之辈”,却样样要力争做出特色。
  家乡的滋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浙江诸暨诞生的郦韩英,在家里排行老五。
  1970年代,安心于家乡务农和乡村建设的父母亲,竭尽全力安排了家里6个孩子的温饱,却根本无力供养所有的孩子读完高中。在农村环境里“放养”的小韩英,天资聪颖,在帮家里放鹅、放牛的时候,就喜欢拿着树枝在地上涂涂抹抹,在田野泥土上即兴绘画,是她童年里最喜欢的自娱自乐。上学后,她的成绩特别好,尤其数学等,但她上课并不一直专注,有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随着想象力自由翱翔,她在课本的边边角角上随手画了“嫦娥奔月”等等。老師曾经问她“你的梦想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回答:“我想成为一名画家。”   高中毕业后,为了生计,郦韩英早早就学做生意。她事业发展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一个是她的二哥,引导她走进了一个很有发展空间的事业平台;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做事踏实、很有韧劲,又很顾家。她与丈夫齐心协力,胼手胝足,在建筑工程、房产开发等方面,闯出了道路,渐渐垒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如今,他们夫妻俩的事业在地产、金融等方面做得风生水起,但2014年的下半年,郦韩英突然决定与丈夫重新“分工”,由丈夫继续在房地产领域深耕细作,而郦韩英自己决定“歇一歇”,玩玩艺术收藏什么的,将家里多年积累的艺术品与朋友们分享。丈夫以为妻子只是积淀了太多的辛劳,需要“暂时休整”,过后依旧会继续在房地产项目上打拼,不料,郦韩英一旦踏上了艺术经营之路,一发不可收,尤其在创办了“鸿美术馆”后,每天忙进忙出,一点儿也不比以前轻松,她操心的美术馆那些事儿,甚至比搞建筑开发更耗时间和精力。
  是啊,创办美术馆,头绪纷繁,有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但郦韩英不怕接受挑战,热衷学习新知识,有一点很显著,她自从参与了艺术事业和艺术产业道路上的奔跑,生活品位、精神气质明显为之大变。看得出,她很享受自己转身成为了一名“艺术工作者”!
  独乐不如众乐
  其实,郦韩英的丈夫也很喜爱艺术。夫妻俩多年来共同收藏的书画、油画、雕塑、玉饰等等,能堆成小山了。我去过他们家,坐落在一个高尚别墅区深处的一栋大House里,近3000平方米的敞亮空间里,无论四壁还是家具,因浓郁的艺术气息而与众不同,他们的“家”像艺术殿堂,滋养着一家老少的日常生活。
  而他们俩对艺术市场的推动,最早可以回溯到2002年。当时中国美术学院有一位画家准备举办个人画展,因场地租赁、画册出版、海报请柬印制、酒会安排等等需要200万元,这让画家难煞!经朋友牵线,郦韩英与丈夫一起,首次尝试以“赞助人”角色提供所有资金,一方面及时化解了艺术家办展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拿到了画家的一批原创力作。他俩将这批作品分送各路亲友,自己也尝到了艺术资助带来的精神快乐。
  后来,在上海浦东购置新家后,郦韓英主动揽下了家庭艺术布置工作,开始搜寻更合适的艺术品。偶然一个机缘,她带孩子去新加坡度假,在一幢大商厦的画廊里,与陈钧德的作品“邂逅”了。凭着敏锐的眼光,郦韩英感觉到,陈钧德的绘画品格挺好,既继承了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等东西方融合精神,又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鲜明的绘画风格,尤其他的色彩鲜艳而高贵,体现了东方写意油画的新高度;他的绘画看似取自某个场景,某些静物,却全然不受对象局限,画的是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郦韩英对自己喜欢的画家很快入迷了,她买了一幅又一幅,还不怕远途运载的麻烦,硬是从新加坡“搬”回了上海。当她四处打听,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喜爱的艺术家本人,更是喜不自禁,开始紧盯陈钧德那些大尺幅精品力作,陆陆续续又购买了许多。其中,陈钧德迄今所绘的最大一幅油画《梦境》(高2米,宽3米),郦韩英不惜重金也一举收入囊中。
  藏品渐多,郦韩英的文化理想也渐渐壮大起来。她意识到,任何收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自己的藏品与朋友、与公众分享,才是文化存在的意义。于是,她将原先的公司总部办公室腾清,改造成全新的展览空间;她与志趣相投的收藏伙伴一起,钻研艺术展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场又一场展览。如今,原为公司总部的顶层办公楼,变成了“文化客厅”和雅集根据地,吸引了越来越多新朋友;社会公众也通过一次次观展和讲座,获得了文化视野的拓展和生活趣味的提升。
  事业重心转移
  “鸿美术馆”有个硕大的实木长条茶几,厚重而朴实,洋溢着天然的情趣。这是郦韩英与朋友们高谈阔论艺术的好地方,她经常亲自冲泡上等的普洱茶招待朋友们,与朋友们分享着她的艺术感悟。尽管她继续花不少时间打理家里的金融资产,却将更多时间倾注在画展和活动上,趣事颇多。2015年,她的朋友圈热议着两件女人体作品,一幅是刘益谦花10亿购入的莫迪利安尼的裸女,一幅就是郦韩英私人收藏的陈钧德巨幅《女人体》。郦韩英收藏的《女人体》2015年在上海艺博会预展的那天就有一位老板执意要买,而郦韩英只是为了分享自己的“宝藏”而根本不舍得转手,当时的“吵架新闻”很快不胫而走。


  郦韩英对绘画非常痴迷。自从创办了美术馆,她操心的都是买画、办展等事务。买画需要筹措更多的钱,办展需要研究分析更多的画家,她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想着美术馆那些事儿。为了在写意风景油画方面开掘到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她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奔走于北京、吉林、湖南、广西等地,去画家的工作室看画,听画家谈创作追求,然后回家做各种“功课”。每隔一段时间,鸿美术馆就会推出“新面孔”,所谓“新面孔”并非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是外地那些不为上海藏家或观众熟悉、却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大展的优秀画家。
  国庆长假,当别人举家外出度假,郦韩英却依然心系展馆,心甘情愿地在鸿美术馆值班,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新老观众。前不久艺博会,她连续几天亲自“站台”,与陌生的买客交流,倾听来自市场一线的评论。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郦韩英已经意识到,办美术馆是一桩造福于民众的文化事业,却也是很烧钱的公益事业,急需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方能长久生存。她心里酝酿着打造美术馆的“十年计划”,将有条不紊地筹集资金,也积极探索适合民营美术馆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模式。
  目前,她殚精竭虑,一方面组织高水准、口碑好的艺术展览,为公众无偿提供审美教育和乐趣,另一方面,也想方设法让更多热爱绘画艺术的朋友,通过馨曼艺术空间买到自己心仪的艺术作品。他们先后推出了一些名家的限量版画、艺术丝巾、艺术茶具等衍生品,促进画家的艺术走进更多的中产家庭,也培养了新富阶层从限量版的绘画作品入手,渐渐步入原创绘画的收藏。
  思考越来越深
  多年以来,郦韩英游历了许多国家,每次都情不自禁流连在博物馆、美术馆。当年作为“观光客”“艺术朝圣者”,更多只是观摩。如今,转型为美术馆馆长,她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落脚点也不一样了。她与我聊起外国城市街头丰富的雕塑、星罗棋布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由衷感叹,一座城市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摩天大楼和高速铁路,还在于市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自信。由此,她前不久“突发奇想”,想为家乡诸暨做一个“务实又伟大的贡献”,让家乡人民、尤其家乡的下一代受到浓厚的艺术熏陶。由于项目还处于酝酿、策划阶段,她不希望过早被“剧透”了。
  但我分明感受到,郦韩英从企业家转型为美术馆馆长,正从“小我”走向“大我”。所谓“小我”,是她过去为生意考虑较多,注重完成一个个项目;而所谓“大我”,是她有了越来越自觉的公共意识、文化意识,如今她孜孜以求的,是推动艺术发展乃至文化建设,她视野开阔,又有经营才能,正试图将艺术方面的国际资源、外省资源、上海资源等等进行有效整合,为家乡诸暨打造一个独特的公共文化项目。
  她的艺术眼光也越来越有独特性。聊起2 017年的展览计划,她一再表示要保持“学术高度”,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展览。为此,她认认真真查阅许多资料,也虚心向前辈艺术家、专家、学者等求教。她笑称自己的口味比较注重传统,属于典型的“传统派”,对当代艺术保持着谨慎和距离。她认为,真正的文化不是轻飘飘的时尚,像一阵风吹过就吹过了,而应当是厚重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思想和智慧的沉淀,既包含继承,也具有创新。所以“鸿美术馆”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艺术家举办展览,标尺是看绘画功力和真情实感,鸿美术馆这几年聚焦于写意风景油画这一块,自己也特别钟情于那些有学问、有素养、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冲刷的新一代文化建设者、捍卫者,而不是纯玩“观念”、玩材料创新的“弄潮儿”。
  郦韩英透露,自己正在策划2017年新春艺术大展,“主角”是一个海派書画大家,画家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正是继往开来,由中国文化内生的艺术,代表了目前上海书画创作的高峰。
其他文献
宏大的历史叙述永远包不尽那些在食物上头才能找到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既填充也模糊了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甚至让我们变得比自己所知的更加复杂。—— 这段话是摘自梁文道的《味道之第一宗罪》。  甜品中我最爱的就是法式和日式,前者华丽浪漫,后者空灵缥缈。知道绪方慎一郎这个名字是在入住东京安达仕酒店的时候,喜欢这个酒店自电梯出来后通往房间的走廊,白色的和纸加木色的线条,灯光从地面像两束光一样引着你转弯进入房间,再
期刊
贡布里希很早就在《艺术的故事》里写过,没有艺术史,只有艺术家。从根本上来说,艺术史不过是由不同个性与光芒的艺术家所串联,正是这些光芒点亮了历史长河。在艺术的领域,技法与熟练只在其表,倒是艺术家狂热与执着的人格,滋生了其内在精魂,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除去在癫狂下割去自己耳朵的梵高先生,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其他鲜为人知的艺术家怪癖。  潔癖小组组长倪瓒:平生最爱是干净  怪癖指数:★★★  说起“
期刊
前不久,旅居美国时得知《李利画集》将出版并在北京举办个展,我当即决定飞回中国,前去祝賀。因为与李利相识三十春秋,知道他长期远离尘嚣,潜心绘事,却第一次公开出版画集以及举办画展,就好像听到好友总在“孕育”而终于“临产”,真为他高兴。  “画集”诞生、画展举办的那天下午,地处北京郊区的杜革私人艺术空间无比热闹,嘉宾如云。朝着人头攒动的喧闹里望去,原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兼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王楚光、原台盟中央
期刊
10年前,北京华辰拍卖公司率先推出了影像拍卖专场,带动当时多家拍卖业同行纷纷仿效,相继推出影像拍卖专场,中国艺术市场刮起一股影像热;如今,仍然坚持影像拍卖专场的拍卖公司仅北京华辰一家硕果仅存,但影像的拍卖市场却渐成气候,行情正蓄势待发。  华辰首拍10周年  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可谓方兴未艾:当年3月末,苏富比在纽约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引爆了酝酿已久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行情;而在此前的200
期刊
在一组《钢厂民工卸30吨货每吨6毛,为省钱用盐巴煮面》在网络传播后,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转发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议论:  我说这太像苦难的雕塑。这是图片告诉我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家了,他们本身就是活动雕塑,他们已经完成了作品。中国的艺术也早已离开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中国的艺术主体早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者所形成的视觉符号,它们可能很瞬间、很突发、很片断,但都有很独一无二的脚跟。  这是一
期刊
日本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充分带动了密切的中日往来,将日本悠久的历史人文展现在国人面前。这个被称为霓虹国的国度,仅有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处处焕发着霓虹般绚丽的魅力。飞行时间短、四季皆美的景观、价廉物美的消费圣地、发达的服务业体验,让这个国家成为中国人当前最钟爱的往返之地。尤其在国内投资渠道受限的背景下,更有一些“聪明人”,在玩乐享受的同时,开始察觉到日本的置业投资机会。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期刊
如果你想要了解全世界家具、家饰的最新动向,想了解最新空间的材料,或者一睹家居大牌们别具匠心的陈列之道,那么,每年一度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一定是你最不能错过的一次展览—— 这场设计界的“奥斯卡”汇集了全世界的顶级建筑师、最具才华、最富有魅力的设计师,还有数不尽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活灵感的家居产品??  大师眼中的趋势  去年11月,首次登陆中国的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在上海完美谢幕。展览汇集了56个
期刊
第一次邂逅李江峰的风景油画,端详一会儿,我就被深深打动了!  她画的葵野、松林、白桦树、油菜花等等,明明都是朴素之物,但跃然画面的气度和情感,显得明朗饱满。她运用大笔触、大色块,将寥廓天宇下的自然生命表现得个性鲜明、张弛有度,令我不由自主想起明末清初石涛所言: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  多年以来,我阅读了许多风景名家的作品,譬如吴冠中、陈钧德、苏天赐、罗尔纯等等,我发现顶尖高手有个共同点,即并不拘泥于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叫父母在,不远游。因为交通设施和资讯匮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古人很少出百里以外,以家为核心,方圆几十里地儿就是他们的全世界。浪迹天涯的基本都是文人墨客,贬官游侠。而今,高速公路、高铁机场遍布全球,日行百里千里万里只等闲,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古时候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远游,但是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远方的想象与渴望从来没有改变过。现在尽管交通与科技发达便利到
期刊
不少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都对当代艺术心有戚戚焉,甚至堪称专业收藏家。从上世纪70年代英伦华丽摇滚宗师大卫·鲍伊、到乐坛常青树艾尔顿·约翰,再到当红的亚洲超级偶像崔胜铉欧巴,以及华语音乐天王周杰伦,他们都是超级艺术粉。前三位的个人艺术珍藏,都已在国际拍场上显示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从中可一窥才子们内心微妙丰富的艺术世界,还有音乐创作与艺术爱好的精神共通。  大卫·鲍伊:“艺术品是我唯一渴望拥有的物品”  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