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而深刻的“诗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9491857231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廉·巴特勒·叶芝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伟大的爱尔兰诗人,是后期象征主义、神秘哲学的代表人物。被艾略特誉为:“我们这一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叶芝创作生涯长达四十余年,诗作风格几经变化,从早期较为单纯的浪漫主义到中期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并将其发扬,再到后期建立起个人独特的象征主义原则以及神秘哲学体系。叶芝的作品极为震撼,其意象之丰富,象征手法之华美,哲学思辨之深刻,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从叶芝的艺术思想入手,来对叶芝诗歌的象征艺术与意象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尼采;艺术形而上;象征主义;意象
  作者简介:林静怡(1994-),女,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一、尼采的艺术形而上与叶芝的艺术哲学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百花齐放的时代,有一股與之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力量,那就是以尼采和休谟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哲学。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进行不同创作尝试的同时,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同时代哲学家们的思想影响,这在叶芝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叶芝本人对于尼采极为推崇,称尼采为“倡导悲剧喜悦的超强之人”,并在读过尼采著作后称“以前从未读过像这样能给我带来如此喜悦心情的作品”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强调:“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尼采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在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深刻的痛苦意识两者之间挣扎进行的,要超越这种绝对的理性,就要用绝对的感性也就是艺术来美化人生,来救赎生命的存在价值。
  叶芝对于艺术的看法以及表现与上述观点如出一辙,在《探索》中,叶芝写到:“艺术是激情,不是死板的教条,它赞扬生命。”叶芝对于艺术美化人生的讴歌在他的戏剧《这里一片虚无》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主人公保尔先是感觉:“这里的人都认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死亡与罪恶”,后来明白:“一切虚无就是一切皆有,空无一人就是任何人都在,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愉悦和自由,因为这里一片虚无。”这听起来晦涩的话语反映了叶芝本人对于艺术对于生命的思考:生命真正的天地就在人的精神世界,当生命外部所有的支柱都被摧毁的时候,人类也可以通过艺术来美化人生,也只有艺术可以挽救人生。
  日神阿波罗是光明的象征,它通过外在的美化人生和世界,让人们沉浸在美的幻觉中,忘却人生的痛苦;而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原始生命的象征,是生命强力意志的体现,它使人类能够笑对个体化生命的解放,正视生命的痛苦本质,进入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永恒生命状态。尼采对酒神精神极为推崇,认为它可以冲破一切原则和限制,达到非理性的意志本身。
  叶芝接受了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为艺术形而上设立的酒神精神,并在《诗歌的象征》中加以论述。叶芝认为宁静想象和理性都不能使真理成为诗作,只有从感性出发最后达到一种“入迷”的状态才可以。
  二、叶芝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正是由于对艺术的这种“酒神”精神的追求,使得叶芝拓展了诗歌中意象的功能范围。叶芝的诗歌创作过程其实可以看作是不停地寻找恰切的意象并巧妙进行架构,目的在于表现天然的激情以及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绝对真理的过程。叶芝作品中意象的架构十分巧妙,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形式,叶芝经常使用成套的意象,比如“塔楼”、“火”、“老人”、“魔鬼”等,叶芝不仅利用这些意象形成独立的诗作,更将这些意象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意蕴深厚的象征体系。
  叶芝认为真正深刻的意象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之中。例如《一亩青草地》,尽管只有“雄鹰”和“老人”两种平凡的意象,但诗作中却喷薄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激情,叶芝对于艺术的“酒神”追求可说是跃然纸上。
  叶芝还善于将不同的意象进行架构,《印度人致所爱》中意象单独看起来,孔雀在草坪上起舞这一视觉意象给人五彩缤纷的感觉,但也仅此而已;叶芝的天才恰恰就在前两句,睡梦中的海岛、静谧的树枝等意象并置出现的时候,海岛与树枝静态的平和辉映着孔雀动态的舞蹈,晨光中的梦境又给整个画面添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几个意象相互映照,互相加强,整个作品就油然而生一种令人心醉的安详宁静的味道,诗情也就与此同时自然地倾泻出来。
  除了意象的运用,叶芝对于象征主义也有着天才的见地和发展。叶芝将象征分为情感和智力两种,他认为情感的象征只唤起感情;智力的象征只引发观念和理性。叶芝认为单纯的情感象征不够丰富,而且较为肤浅,只能倾诉感情却无法触碰到真理,容易陷入无所顾忌的情感宣泄和精神逃逸之中;而单纯的智力象征又不够生动,罗列过多可能就会失去艺术本来的面貌,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绝对理性”的困境。要找到完美的艺术形式,就必须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在叶芝的《驶向拜占庭》中,两种象征融合的淋漓尽致。
  在这首诗中,情感象征与智力象征交相辉映:一方面是相互拥抱的年轻人、树上的鸟儿以及瀑布大海等抒发尘世美好的一系列情感意象群;另一方面,上帝的圣火、金枝上的歌吟等理性意象群又将诗歌的意境带入到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世界。两种象征可以分别对应前文所说的“日神”与“酒神”精神,叶芝通过个人独有的象征体系将他对于艺术和生命的终极追求通过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方法展现了出来。这种由绝对的感性体验所达到的一种超越俗世的天人合一的状态,或许就是叶芝心中完美的诗艺。
  参考文献:
  [1]叶芝.叶芝文集[M].王家新.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叶芝.叶芝抒情诗全集[M].傅浩译.上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3]尼采.悲劇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的神话原型批评模式旨在寻找文学作品中的普世原型主题,揭示原型主题的象征意义,展现作品激发读者共鸣的内在泉眼,从而确定作品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能够流传如此久远,故事情节能够如此深入人心,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书中呈现的原型主题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向往,犹如梦想照进现实一般,令人说之津津有味、想之意犹未尽,乃至代代相传、吟诵成典。对《三国演义》作一番原型主题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此
【摘 要】  本文以一个培养在线教育新领导者的成功专业发展项目为背景,从多个方面阐述在线学习领导才能。在线学习新兴领导才能研究院项目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在线学习联盟合作开展,旨在支持和加强在线学习这个快速变化领域入行者的技能。高等教育在线学习领导者既是商业领袖又是学术领袖,肩负越来越广泛的责任和期望。本文根据在线学习新兴领导才能研究院项目的经验从历史的视角剖析在线学习领导才能,同时阐述未来在线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不断深化,全社会的学习需求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随着“互联网 ”战略实施进程的推进,新需求必然催生新的教育生态圈和价值链的形成,一场新的学习的革命势在必行。远程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格局的调整,各行各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都成为相关领域和行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在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口、抢占制高点,是我们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面临的共同命题。
摘 要:文学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是文学传播的核心要素,因此论文指出当代广西女性作家“民族记忆书写”突破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就是文学作品的媒介呈现。媒介呈现首先要把握民族记忆书写的媒介环境,然后运用正确的民族记忆书写的媒介呈现策略,最后要构建民族记忆书写媒介呈现的要素。  关键词:媒介呈现、民族记忆、媒介环境、文学传播  作者简介:陈洁(1981-),女,湖北十堰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
美国凤凰城大学在连续5年入学率锐减后,做好了近期大幅缩减规模的准备。在减少了数千雇员和教师后,其母公司阿波罗集团希望将入学人数稳定在2002年的水平。阿波罗已经开始逐步缩减在其他州的许多业务,并告诉投资者至少未来一年里学生人数可能还会下降。公司预计明年的学生数将比2010年峰值时期的近477,000名学生减少70%,净收入下降47%。其今年预计营收26亿美元,远低于2010年的49亿美元。从201
【摘 要】  3,666名德国大学生分别在2012年(N=2,339)和2015年(N=1,327)参加旨在了解传统和所谓非传统学生媒体使用模式的调查。他们提供了自己拥有或可以使用的数字设备的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使用媒体、e-learning工具和服务的情况。数字媒体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高等教育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因此本研究特别关注2012-2015年间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分析学生反
摘 要:阿来的《空山》三部曲以悲怆的笔调展现了不同时代中藏族一个普通村落的历史变迁,并以深刻的笔触探讨了时代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时代背景下隐形的话语权力掌控着机村的发展趋势。机村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疯癫”与“文明”,最终在时代与自我的矛盾与延宕中重新寻找精神归宿,探索时代与民族文化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空山》;疯癫;文明;权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分析韩少功的《爸爸爸》是学界一直以来持有的一种观点,其落脚点是遥远的巫觋文化和楚国文明。同样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张承志的作品是否也可以用集体无意识来窥探一二?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遗传。”遗传带来
摘 要: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在其创作的诸多短片小说之中,女性人物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在她的笔下,各式各样的女人们展现着自己单调乏味,但又发人深省的生活。特别是在现代家庭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路,更是作者大谈特谈的内容。作者借助平淡的笔调,为我们精准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的存在方式。她那贴近生活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丰富的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她们面对男性话语权或反抗,或者
53.天山农牧师  天山南北,一片丰收景象。拖拉机在金色的田野上开进,联合收割机,吐出麦粒像瀑布一般。  天山农牧师的棉田像一片白色的海洋。苏联专家和棉农们在分片测产。别列金、张中宇、方慧、谢尔盖、乔永江都在现场。测产人员宣布:新棉一号,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皮棉三百二十公斤。全场一片欢腾。  乔永江高兴地道:咱们成功了。平均每亩三百公斤从上,已经超过了内地丰产棉区,平均产量的一倍了,咱们兵团得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