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已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所以说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幼儿园通过环境营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调动幼儿的内在积极性,让幼儿得到情感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建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造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发展 环境创造 墙壁布置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能与幼儿互动“对话”的环境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墙饰大多数是教师在开学前就布置好的。每当新学期来临时,教师总要冥思苦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但往往教师的一番苦心只能换来孩子们的短暂关注,只起到装饰美化教室的价值,真正能对孩子发挥作用的墙壁很少,大多是张贴和展览孩子的绘画、手工作品或挂放孩子们的作品袋。幼儿在心理、认知、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触摸世界,渴望用自己的双眼来观察世界,也想表达自己看到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去创造他们的世界、去表现他们的世界,只有这样,墙面建设才有它存在的重要性,墙面布置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创作乐园,让每一面墙壁都变成会说话的世界。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已突破课堂领域,渗透在园区的每个区域角落中。对幼儿园区域角环境的创造,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幼儿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体系。”区域角是指幼儿进行区域角游戏的活动场地。教师若能够有效利用幼儿在园区区域角活动的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那就能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教室,那么室内这一块区域建设就非常重要,从每一个角落到每一面墙壁,都该好好利用,让孩子在这片空间里能真正自由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主体墙饰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活动室内大面积的墙壁应该是幼儿展示才能的场所。布置墙饰时,教师要克服以往死板的、一贯到底的方法,而要从设计可随时改变的动态环境入手探索;要克服以往唯美、预设的模式,追求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家长辅助参与的互动模式。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是直接反映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媒介。主题的引出、开展、深入、结束都要在主题墙饰中得以呈现。因此,墙饰的内容要随着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兴趣逐一展示材料,从而促使活动不断推进。张贴的材料除了活动的有关基本资料、活动照片、活动网络图外,还要有幼儿参与的作品。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中就可以设计以下内容:“春天的景象”里贴上碧绿的麦田、春耕的农民、花满枝头的果树、流淌的小河、幼儿在春游时嬉戏的剪影等照片,这些照片能时刻让幼儿回忆起当时快乐的心情和春天美好的景色。“春游的收获”中张贴幼儿在春游中采集野花、野草、嫩枝、绿叶、泥土等材料。在“描绘春天”里,让幼儿用画笔画出或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现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小燕子、小蝌蚪、盛开的鲜花、发芽的柳树、钻出地面的小草等。通过主题墙的布置,幼儿随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还学到了手工、常识等知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设计的积极性。
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幼儿和环境彼此交互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要使环境的潜能出现,只能让幼儿与环境进行和谐互动,让幼儿使环境“活”起来。在进行主题墙饰布置时,教师应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墙饰内容,并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材料,给幼儿一些提示和鼓励,切莫束缚幼儿,要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然后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最后在主题墙上充分展示表现主题的作品。在主题墙上,大部分应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是家长或老师找到的有关主题的资料、图片。幼儿可以通过手工、美术、符号记录等方式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和想法。选用的材料应是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各种植物的种子、树叶、树根、树皮、农作物的秸秆、果壳等;还可以利用其他废旧材料,如废旧的挂历、画报、毛线、布头、色彩鲜艳的各类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教师给予幼儿自己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积极性,同时有力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
要让孩子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面装饰中,就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1.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的游戏工具,幼儿是通过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园,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逼真,常常把“饺子”、“汤圆”、“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使幼儿失去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这些“不许”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应有过多的限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玩,给他们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把一张纸做成各种图案的手帕包括印染、剪边、拷边、包装,然后让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销售”,让他们把纸撕成“面条”……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2.开设兴趣室、科学发现室、游戏室等,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创作。用针绣出美丽的图案用各种方法做出不同的手帕(印染、扎染等),幼兒还用做模型,这样孩子的游戏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3.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造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每一面墙饰、某一个主题、每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整体,由孩子们绘画和语言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与栏目之间也构成一个有序整体。比如:“美丽的春天”墙饰有三个栏目:春天来了、春天多美丽、幼儿园的春天真美丽。美丽的春天是孩子们积累的对春天的感性认识而生发出的语言领域的活动。孩子们首先从对周围环境与事物变化的观察和体验开始,用一系列的事实和现象证明春天的到来。在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欣赏散文诗,体验散文诗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和语言文字的美,并用绘画的方式再现诗的内涵。而孩子们后续的仿编活动正是建立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的,如此,孩子们才可能有非凡的画画和语言表现力。“我爱吃蔬菜”的墙饰由四个栏目组成:蔬菜真好吃、蔬菜有营养、蔬菜吃法多、蔬菜种类多。“我爱吃蔬菜”系列墙饰是伴随我班幼儿不挑食系列活动产生的。教育活动过程从品尝蔬菜的不同——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了解蔬菜的不同吃法,到最终孩子们偷扔蔬菜的现象基本消失,“我爱吃蔬菜”也随之产生了三个相关栏目。每一个栏目中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着他们各自在探究和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达成的共识。
要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孩子们的创造天地,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世界。
关键词: 幼儿发展 环境创造 墙壁布置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能与幼儿互动“对话”的环境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墙饰大多数是教师在开学前就布置好的。每当新学期来临时,教师总要冥思苦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但往往教师的一番苦心只能换来孩子们的短暂关注,只起到装饰美化教室的价值,真正能对孩子发挥作用的墙壁很少,大多是张贴和展览孩子的绘画、手工作品或挂放孩子们的作品袋。幼儿在心理、认知、自我意识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触摸世界,渴望用自己的双眼来观察世界,也想表达自己看到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机会去创造他们的世界、去表现他们的世界,只有这样,墙面建设才有它存在的重要性,墙面布置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创作乐园,让每一面墙壁都变成会说话的世界。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已突破课堂领域,渗透在园区的每个区域角落中。对幼儿园区域角环境的创造,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幼儿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体系。”区域角是指幼儿进行区域角游戏的活动场地。教师若能够有效利用幼儿在园区区域角活动的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那就能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教室,那么室内这一块区域建设就非常重要,从每一个角落到每一面墙壁,都该好好利用,让孩子在这片空间里能真正自由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主体墙饰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活动室内大面积的墙壁应该是幼儿展示才能的场所。布置墙饰时,教师要克服以往死板的、一贯到底的方法,而要从设计可随时改变的动态环境入手探索;要克服以往唯美、预设的模式,追求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家长辅助参与的互动模式。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是直接反映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媒介。主题的引出、开展、深入、结束都要在主题墙饰中得以呈现。因此,墙饰的内容要随着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兴趣逐一展示材料,从而促使活动不断推进。张贴的材料除了活动的有关基本资料、活动照片、活动网络图外,还要有幼儿参与的作品。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中就可以设计以下内容:“春天的景象”里贴上碧绿的麦田、春耕的农民、花满枝头的果树、流淌的小河、幼儿在春游时嬉戏的剪影等照片,这些照片能时刻让幼儿回忆起当时快乐的心情和春天美好的景色。“春游的收获”中张贴幼儿在春游中采集野花、野草、嫩枝、绿叶、泥土等材料。在“描绘春天”里,让幼儿用画笔画出或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现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小燕子、小蝌蚪、盛开的鲜花、发芽的柳树、钻出地面的小草等。通过主题墙的布置,幼儿随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探索能力,还学到了手工、常识等知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设计的积极性。
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幼儿和环境彼此交互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决定因素,而要使环境的潜能出现,只能让幼儿与环境进行和谐互动,让幼儿使环境“活”起来。在进行主题墙饰布置时,教师应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墙饰内容,并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材料,给幼儿一些提示和鼓励,切莫束缚幼儿,要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然后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最后在主题墙上充分展示表现主题的作品。在主题墙上,大部分应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是家长或老师找到的有关主题的资料、图片。幼儿可以通过手工、美术、符号记录等方式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和想法。选用的材料应是具有农村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各种植物的种子、树叶、树根、树皮、农作物的秸秆、果壳等;还可以利用其他废旧材料,如废旧的挂历、画报、毛线、布头、色彩鲜艳的各类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教师给予幼儿自己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积极性,同时有力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
要让孩子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面装饰中,就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1.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的游戏工具,幼儿是通过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园,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为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过于逼真,常常把“饺子”、“汤圆”、“饼干”等一个个精心包好,游戏时不许幼儿拆开、弄坏,使幼儿失去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这些“不许”大大减弱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不应有过多的限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玩,给他们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把一张纸做成各种图案的手帕包括印染、剪边、拷边、包装,然后让孩子们把成品拿到各班去“销售”,让他们把纸撕成“面条”……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2.开设兴趣室、科学发现室、游戏室等,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创作。用针绣出美丽的图案用各种方法做出不同的手帕(印染、扎染等),幼兒还用做模型,这样孩子的游戏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3.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创造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每一面墙饰、某一个主题、每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整体,由孩子们绘画和语言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与栏目之间也构成一个有序整体。比如:“美丽的春天”墙饰有三个栏目:春天来了、春天多美丽、幼儿园的春天真美丽。美丽的春天是孩子们积累的对春天的感性认识而生发出的语言领域的活动。孩子们首先从对周围环境与事物变化的观察和体验开始,用一系列的事实和现象证明春天的到来。在孩子们对春天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欣赏散文诗,体验散文诗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和语言文字的美,并用绘画的方式再现诗的内涵。而孩子们后续的仿编活动正是建立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的,如此,孩子们才可能有非凡的画画和语言表现力。“我爱吃蔬菜”的墙饰由四个栏目组成:蔬菜真好吃、蔬菜有营养、蔬菜吃法多、蔬菜种类多。“我爱吃蔬菜”系列墙饰是伴随我班幼儿不挑食系列活动产生的。教育活动过程从品尝蔬菜的不同——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了解蔬菜的不同吃法,到最终孩子们偷扔蔬菜的现象基本消失,“我爱吃蔬菜”也随之产生了三个相关栏目。每一个栏目中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着他们各自在探究和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达成的共识。
要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孩子们的创造天地,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