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职成《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全国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研究现代学徒制对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意义、重构思路、重构实施环节等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会计电算化 课程体系
一、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解决企业用人困难的现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外研究状况。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特别是在英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现代学徒制体系逐步强化和完善,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15/16岁),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 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政府的教育战略报告《世界一流学徒制》宣布,要让学徒制学习成为16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育人企业学习,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2011年提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在政府引导下由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江西省新余市率先进行了尝试,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建立现代学徒制,开发了职教新途径,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已取得重大突破。除此之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学期制、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浙江省成人职业教育的“四个双元”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12月12日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现代学徒制。虽然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快速起步,但现代学徒制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上的研究和实践较少,没有成型的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完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有限性限制了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热情。企业对会计专业这种管理类岗位人才的需求量不像工科类岗位那样需求量很大,这就使得企业不愿付出大量的人才培养成本,但这是一种近视行为,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企业对会计岗位员工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上的要求要高于产业工人,作为重要的管理岗位,它对会计员工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校企共同参与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质会计专业人才,从而在管理岗位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出优质的会计人才,同样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建立了重要前提。
2.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条件。在国内众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上。其中,课程体系的设计已成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瓶颈问题,就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很难将“高等性”和“职业性”相集合,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使得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而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此,基于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重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前提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整个重构依赖于校企在各方面的高度合作,共建双方利益点,鉴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要,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大,更加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时兼顾不同的行业企业。
1.改革方案设计。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既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又可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迁徙。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尝试构建“协同育人,半工半读”专业课程体系。
1.1协同育人。该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在学校完成,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在企业完成,由校外企业专家完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零对接。
1.2半工半读。在一周的学程上,实现半工半读,即3天在校学习,3天在企业工作。在校期间,主要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期间,主要完成专业技能的实践。该方案的实施对校企合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企业的高度配合,成为项目的关键解决问题。为此,一方面,可结合校内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对企业进行培训为契机,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另一方面,可定向为企业培养会计人才,从而实现更多的“半工”机会。
四、具体实施环节
在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重構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工作3年以上的校友一起共同重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加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性”要求。
2.重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实践教学积累的经验,在原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顶岗实习基础上进行优化和重构。使之更加符合企业对于学生“职业性”的要求。
3.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一个融合了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而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拼凑,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并保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构过程中,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探讨和实践。
4.在实践中改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要靠实践检验,计划利用1年的时间,在一年级学生中进行尝试和检验,并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正,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五、结语
总体来讲,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既要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性”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对“高等性”的需求。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的平衡。总之,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更是对会计人才的全面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伏媚,李永明.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7.
[2]蒋桃.刍议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典范——现代学徒制[J].科教文汇,2016.7.
作者简介:韩玉竹(1983.02—),女,山东潍坊,会计硕士,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会计电算化 课程体系
一、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解决企业用人困难的现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外研究状况。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特别是在英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现代学徒制体系逐步强化和完善,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15/16岁),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 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政府的教育战略报告《世界一流学徒制》宣布,要让学徒制学习成为16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育人企业学习,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2011年提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在政府引导下由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江西省新余市率先进行了尝试,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建立现代学徒制,开发了职教新途径,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已取得重大突破。除此之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学期制、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浙江省成人职业教育的“四个双元”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12月12日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现代学徒制。虽然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快速起步,但现代学徒制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上的研究和实践较少,没有成型的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完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有限性限制了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热情。企业对会计专业这种管理类岗位人才的需求量不像工科类岗位那样需求量很大,这就使得企业不愿付出大量的人才培养成本,但这是一种近视行为,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企业对会计岗位员工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上的要求要高于产业工人,作为重要的管理岗位,它对会计员工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校企共同参与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质会计专业人才,从而在管理岗位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培养出优质的会计人才,同样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为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建立了重要前提。
2.重构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条件。在国内众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上。其中,课程体系的设计已成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瓶颈问题,就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很难将“高等性”和“职业性”相集合,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使得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而基于工作岗位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此,基于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重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前提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整个重构依赖于校企在各方面的高度合作,共建双方利益点,鉴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要,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大,更加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时兼顾不同的行业企业。
1.改革方案设计。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既是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又可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迁徙。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尝试构建“协同育人,半工半读”专业课程体系。
1.1协同育人。该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在学校完成,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授课在企业完成,由校外企业专家完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零对接。
1.2半工半读。在一周的学程上,实现半工半读,即3天在校学习,3天在企业工作。在校期间,主要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期间,主要完成专业技能的实践。该方案的实施对校企合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企业的高度配合,成为项目的关键解决问题。为此,一方面,可结合校内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对企业进行培训为契机,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项目。另一方面,可定向为企业培养会计人才,从而实现更多的“半工”机会。
四、具体实施环节
在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重構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工作3年以上的校友一起共同重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加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性”要求。
2.重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实践教学积累的经验,在原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顶岗实习基础上进行优化和重构。使之更加符合企业对于学生“职业性”的要求。
3.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一个融合了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而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拼凑,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并保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构过程中,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探讨和实践。
4.在实践中改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合理,要靠实践检验,计划利用1年的时间,在一年级学生中进行尝试和检验,并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修正,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五、结语
总体来讲,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既要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性”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对“高等性”的需求。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的平衡。总之,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更是对会计人才的全面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伏媚,李永明.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7.
[2]蒋桃.刍议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典范——现代学徒制[J].科教文汇,2016.7.
作者简介:韩玉竹(1983.02—),女,山东潍坊,会计硕士,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