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高效 创生和谐课堂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营造课堂气氛的润滑油和催化剂。当然,信息技术应有效使用,达到一定和谐的境界,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寻找到“学会”到“会学”的最佳途径,寻找到最佳的整合点。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内力”
  
  《圆的认识》一课伊始,教师由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切入——白雪公主为了感谢小矮人的救命之恩,为他们每个人分别准备了一份礼物。她把礼物藏在距离自己3米的地方。如果用O点代表白雪公主的位置,礼物可能在哪儿呢?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图1。教师问学生:礼物可能的位置为什么会是一个圆。
  
  这一数学情境的创生,再现了现实情景,学生“疑”中生趣,探究新知识奥秘的愉悦心情油然而生。这一环节隐去情境美丽的外衣,凸显数学问题“礼物可能在哪儿”,引发思考。学生感知礼物的位置,应在O点周围的某个位置对应的一个点,无数个点逐渐形成了一条封闭的曲线,由点及线,渗透了一一对应及有限到无限的极限思想。接着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礼物可能的位置就是一个圆上的某点。学生思维处于“愤悱”状态,“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产生认知失衡,激发了求知欲望,引出学习新知的迫切需求。这样的设计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设定教学的逻辑起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数学情境,可以较好地激发并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活动。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有时还能够创设教材难以呈现的情境,再现鲜活世界,激发学习内驱力。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立足实际,巧设诱因,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提供丰富资源,增添学习“活力”
  
  学生探究出圆的特征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呈现正三角形中心到顶点的三条线段和到边上的三条线段,问学生是否相等,并直观演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增加感知容量,引发学生体验——随着边数的不断增加,中心到顶点和到边上的线段越来越接近。继续追问学生:到什么时候这些线段会相等?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很容易猜想出正无数边形中心到顶点与到边上的线段相等。教师再次追问学生“真是这样吗?”学生的回答很肯定。教师可以再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演示。当演示正100边形时,学生说它很像一个圆。随着边数再增多,线段逐步接近……当变成正无数边形时,正多边形的边也就成了点,正多边形就成了一个圆,这时中心到边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图2)。这一环节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于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简单。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唤起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丰富资源,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及表达的理论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可欣赏的画面,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语言与画面、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增加感知容量,进而增添学习活力。
  
  三、突破重、难点,保持学习“张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一中同长也”这一重要特征,教师设计了车轮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圆形的四辆赛车比赛场景,让学生猜一猜哪辆车能获胜(图3)。动态演示车轮转动的不同画面,引发思考: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车轮大多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感知到:车轮做成圆形不颠簸,车轴应装在圆心,到圆上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至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的直接感知中轻松突破了。
  
  这一环节的卡通动画设计,取材于孩子们生活中所看的动画片。平时,学生不易发现数学问题,这里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张力。
  
  四、及时反馈评价,培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上网收集与圆有关的资料。课堂反馈时,有的学生呈现出太极的图案。教师抓住这一资源进行了有效引导:你知道太极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如果大圆直径是8厘米,画的时候圆规两脚距离应定为多少?你还能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还呈现出《周髀算经》中的割圆术,教师同样进行了有效引导:如果要在边长为40mm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你会画吗?圆的半径是多少?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有效载体。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的手段,对学生及时反馈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成功的美好体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达到所希望的效果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立一定的任务,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预习新知、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知识背景等,为学生独立学习、建构知识奠定基础。
  
  五、强化师生互动,挖掘学习“潜力”
  
  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累积了学习经验。接下来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反思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逐步生成圆的特征。但是学生很难得出圆的旋转不变性。教师让学生将正三角形沿着中心稍做旋转,观察旋转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留下的轨迹是否完全重合。再试着沿圆心旋转圆形,从而得出圆具有旋转不变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正三角形、正方形、椭圆、线段等,沿着某一点,按照特定角度旋转。学生边观察边发出阵阵惊叹。教师继续追问:其他平面图形,绕着其中的某一点旋转,会不会也出现和圆有关的美妙图案呢?学生此刻已跃跃欲试。
  一个是直线图形,一个是曲线图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演示,却能够看到二者的紧密联系——圆其实就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任何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抓住这两条,绕其中的某一点按特定角度旋转,也会出现和圆有关的美妙图案。这一教学环节渗透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这一过程既有通过画图操作,归纳类比,验证结论的合情推理,又有通过数学思辨,用数学本身固有的逻辑关系得出数学本质的演绎推理。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数学思维更具理性。当学生探索不出圆的旋转不变性特征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呈现,提供交流平台,强化师生互动,挖掘学习潜力。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督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基于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旨在缩小学生学习成就差距的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名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的《2010教育技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张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尽管该规划有很多“亮点”,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其核心内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习内容安排  《规划》
2013年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八个严格”的工作要求;上海市教委推出“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两项新举措,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关于“减负”的文件,人们已屡见不鲜。回望历史,从1964年国家第一次提出为学生“减负”,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此后,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接连不断出台“减负”文件,却无法回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一不争的事实
江南大学于2011年和2012年都承担了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研修班,两年共培训了100名教师。作为一名经历了国培项目申报、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全过程的课程组织者,我深刻地感受了在“国培计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与培训专家、参培学员在交融共生,不断地互动成长。在培训过程中,“国培计划”培训专家以及参培学员都给予我不断的冲击和灵感。  听专家报告,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在2011年为
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北京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随着首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备,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逐渐深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逐步进入数字校园时代。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数字校园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点。面对数字校园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校的校长们准备好了吗? 
一、背景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会描写场面,文章内容干瘪,缺乏生活气息。学习场面描写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一项基础训练。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中,我们常常会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安排一些或大或小的场面描写。这样不仅能展示具体实在的生活画面,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和刻画人物性格
作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我们能且应该投入更多钱来办教育,但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而已。高质量的教育成本太高,这受制于众多的人口。在所有国家和社会,这对学校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显著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看起来这是一对矛盾,我们可以试着从历史中获取一些思路。在19世纪,美国6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但还是常常有粮食短缺的问题存在。今天,农业只用了不到2%的劳动人口,但粮食却很充裕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迫在眉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命题,教育信息化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承担起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论坛期间,本刊编辑部专门采访了辽宁沈阳的带队、辽宁沈阳电教馆黄艳老师,江苏金坛的带队、江苏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王志忠老师,广东顺德的带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教育信息中心张英华老师。他们不仅与我们分享了参加论坛的收获,而且也使我们
2003年,我校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我作为第一批试验教师,有幸在专家指导下,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教师本身就是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
伴随着2013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的要求,“减负”再次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教学中减负增效,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课堂监控与反馈系统”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对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明明白白教语文  “少、慢、差、废”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