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说话训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语文学习充满这渴望和憧憬,语文有识字课程,在识字的过程中,当今教师更加关注图文并茂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阶梯式教学,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字到词,从词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让学生的表达更加顺畅,将学生引入语言学习的海洋中。
  关键词:说话训练;一年级;识字;课文;教材
  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当中已经有了关于字词的概念,但不是十分明确,基本是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缺少结构性和条例性,在字词和语句方面也不是非常搭配,使用的词语非常简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此方面的知识进行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填空造句、問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育部审定的2016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字词识记的基础上说话。小学一年级的识字量非常大,若只是反复地机械地读,那么效果很有限。如果教师能够使用填空造句方式让学生理解字词,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從造句入手
  根据一个词说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说具体。如:在教学《小书包》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书包”一词造句,有的学生说:我有一个书包。在此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呢?这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说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而将句子说得具体些,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学生在能说出一句较具体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要指导学生会有序观察图画,会说几句通顺的话
  因为看图说话是一年级教学的难点,在这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会看图,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面对一幅具体的画面,要引导学生注意说话的有序,抓住说话的四要素:“何时,何地,何人,在干什么”来进行说话。让学生先弄清楚,再引导学生想象,例如,我在教学语文园地六的看图写词语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天空中、草地上分别有哪些事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教师这一问题无疑给学生搭建了说话的平台,也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知道了看一幅图说话时,如果有多个地方,要把一个地方的事物说完再说另一个地方的事物,这样才能做到说话有序。如果对于表达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引导他们想象:图中的小朋友他们会说些什么?结果怎样?……根据学生看到的、想象到的或老师的提示和问题,让学生组词造句,从而把图画的内容有序地表达出来。
  二、说话的完整性训练
  (一)给学生创设环节,从分述到总说
  在教育部审定的2016新版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日明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前提下,了解会意字的结构,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之后将不同的汉字组织成连贯的话语,以此培养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词串分类,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感受
  识字课程中有涉及大自然的文章《四季》,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玩耍,体验四季不同的变化。《项链》一课中的大海、沙滩,能够和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产生共鸣感。教师引领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具体的练习内容也会更加生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假如你在海边玩耍,会有怎样的感觉?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来到沙滩上,光着脚丫,沙子软绵绵的,非常舒服;沙滩上有各种贝壳,有的像口哨,有的像蝴蝶,我想捡回好多好多漂亮的贝壳。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做好倾听者,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补充,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话语句子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并且表达内容更加倾向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例如建筑物。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哪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样子是什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词汇,用更为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连贯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要注重阶梯性,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语言描述,这样阶梯性的训练更能够达到说话的目的。此种训练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也需要按照学习的基本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对教材进行规范,以此达到有目的、规范化的训练。
  综上所述,本文对无处不在的说话训练——从一年级识字课文中挖掘素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要从字词句子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课文理解上更进一步,才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对阅读和写作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丽琴.小学语文“看图说话”教学新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2):前插3.
  [2]孙文章.关于小学语文说话教学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5(30):48.
  编辑 贺轶群
其他文献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关键词:数感;新课标;生活;体验;估算  很有幸能参加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会,会中有幸聆听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来自南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学生在本册的前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材以为希望小学献爱心为背景,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呈现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之前学习的整数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语文技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像一张洁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喜欢习作,尤其是农村孩子。其实,农村孩子不爱习作,无非是没有习作的素材,他们生活在农村,视野狭小,缺少交流,以致于一提到“作文”,个个愁眉苦脸。试问,孩子们在写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天花乱坠地教孩子们怎么写,那又有何意义?下面浅谈如何根据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让农村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爱上习作。  关键词:课外活动;习作教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我园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在园内进行了开放户外区域游戏的大胆尝试。户外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组织形式,它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以及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的过程相融合进行的。  关键词:户外环境;愉悦性;多元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怎样的环境,就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鲜活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正是学生传承与交流的最好资源。调研学校的孩子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教育进入关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程实施依然是教育主阵地。“国家认同”“家国情怀”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美术学科中,我们希望依托教材“乡土美术”为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回应学校特有的生源的成长需求,让他们不忘乡土、不改初心。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程开发  一、追根溯源,开启
摘 要:传统“填鸭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易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趣味性的阅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思考、交流、合作与探究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认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探究  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效率、高质量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课题《提高小学生书法兴趣》的研究,书法课题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在几年的研究实践中,发现书法的学习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出一辙,书法课堂也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以提高学生书法的兴趣和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
摘 要:在当下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中,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经验认为,“他人”在师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以名人为镜、以孩子为镜、以同事为镜、以自己为镜四个方面论述了他人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师德建设;学校环境;镜子  《旧唐书·魏征传》曾记载过,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我班幼儿普遍年龄偏小,跟平行班孩子相比,艺术表现的能力比较弱,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很少甚至不会用蜡笔;很少独立完成作品等;个体差异较大等。如何通过玩色游戏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表现、创造美,班级老师也进行了思考并尝试以兴趣为抓手,开展丰富新颖的玩色游戲。  一、小专题目标与内容的设定  一线教师可谓真正的“草根型”研究人员。在“玩色课题”开展之初,班级两位教师也是零经验,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根据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