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对谈孙中山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家有(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導)
  胡春惠(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加强两岸孙中山研究的互动,本刊作了海峡两岸学者对谈孙中山的特别策划。此次对谈,涉及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均富思想、建国构想及实业计划。在两位学者看来,今天谈论孙中山,应该更多地挖掘孙中山思想的现实意义,这对两岸的建设和发展都会有所启发。
  
   在孙中山的民生政策下,暴富是不可能的
  
   林家有:孙中山的许多思想很有前瞻性,他提出的民生主义中最重要的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这两个问题至今仍很有现实意义。
  
   胡春惠:台湾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实行主要在平均地权方面。蒋介石1949年到台湾后,开始实行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试图通过三七五减租、限田政策、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政策,达到平均地权的目的。十几年后,台湾做到了平均地权。当然不是全部,民生主义中提到的都市平均地权没有做到。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对于都市土地,地主申报地价,政府按照地价收税,如果土地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价格飞涨,涨的那部分钱由政府拿来做施政费用,用在国民身上。台湾立法院始终没有通过对都市平均地权的法案,因为当权的立法委员在都市都有土地。今天台湾仍有些人因为土地而突然富起来,这种暴富在孙中山的民生政策下是不可能的。
  
   林家有: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没有土地,老百姓连生存权都没有。我在台湾参观过土改研究所,他们对内地的土地政策很有研究,很重视土地问题。当然,台湾在土地问题上有成功之处,也有不成功之处。成功之处在于老百姓有了土地,不成功则在于私人控制了土地,进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时会遇到较大阻力,如修建地铁需要征地,私人便会与政府讨价还价。内地的土地问题也要认真对待,现在土地涨价,很多钱流入了私人腰包,这也是一个问题。
   民生主义的另一个关键是节制资本。孙中山主张国家要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如矿产、铁路等,私人资本要受到限制,以保证国家富强。当时孙中山提出这些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大概是因为人们思想不够超前,还看不到这么长远。
   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处理不好就谈不上建设和谐社会。一个社会永远会有贫富,有矛盾,要缩小这些差异,不能让它扩大。如果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社会的稳定就成为问题。
  
   胡春惠: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孙中山的“均富”原则。30年前有韩国教授到台湾的农村,发现家家都有天线,他还以为是假的。后来到了南投的农村,看到家家都有冰箱,而且冰箱里物品很丰富,才相信台湾农村的富裕是真的,当时的韩国农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如今台湾的农民大都有自己的车,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不是很大。在台湾,大学教授和一般工人的工资只差3~4倍,而在不少地方,这种差别常常会是十几倍。这也可以说是受孙中山均富思想的影响吧。
  
   林家有:回看孙中山关于社会民生的思想,再看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不难发现,如今社会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孙中山当时已经想到并且提出,尤其是贫富分化问题。1924年孙中山起草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提到三民主义时,民生问题是摆在第一位的。孙中山很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看到资本主义发展很快,科学发达、社会文明,但贫富差别很大。他想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批评他不讲阶级斗争,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的革命最终是为了建设国家,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如何缩小和化解矛盾,才是关键。目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活不下去,富人也不会过得好,孙中山的均富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建国构想很美好,伟大人物也有局限
  
   胡春惠:孙中山想把中国建设好,要振兴中华,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具体方案的,如建国纲领。但孙中山思想也是可以讨论的。建国纲领第一条强调“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可见他对五权宪法的重视。这个想法很美好,却过于理想化,难以付诸实践。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来自他所认同的西方民主政治理念。研究之后他发觉西方民主国家的人民,一旦经由选举将执政权交给治国者后,即使对治国者的行为很不满,也不得不勉强忍受。所以他参考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验,创出“五权宪法”的架构 ——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再加上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官员考试权和御史监察权,造就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
  
   林家有:建国纲领是孙中山的重要遗教,他亲笔誊写赠送给夫人宋庆龄,送给国民党革命派,可见他对这份心血结晶的珍视。除了五权宪法,他还很重视地方自治。在大纲的25条中,关于县自治的共有10条。搞基层选举也是他很有开创性和导向性的建国思想。
  
   胡春惠:五权宪法实施的是总统制,总统制里总统的权力很大。如果是内阁制,总统或者总理做得不好,民意调查不理想,便会下台,总统制却不存在这种情形。孙中山设想的总统制的前提是总统本人要像上帝或者天使那样完美,这又是理想化的构想。我个人认为,台湾目前的制度框架沿袭了这一构想,并形成今日台湾的政治局面。陈水扁在“天下围攻”的局面下仍不下台,跟这些制度不无关系。
   孙中山的政治实践证明,在政治领域中,纯粹一己式的“发明创造”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发明创造”可以经由“试验室”证明其绝对正确,而必须拿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的福祉去做试验,代价太高,所以人们对政治学理上的东西,常常只好追随那些已经试用过的法则。
  
   林家有:孙中山的建国纲领虽然有理想化的色彩,但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抓住了当时中国问题的本质和要害。后来他还设想过进行实业建设,提出修铁路、建港口。如果真能按此建设,中国的富强是可以预期的,但这需要好的环境。当时的袁世凯有自己的打算,对贯彻孙中山的想法不太热心,使得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没有机会实施,但这并不代表他的计划有问题。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他的实业建设不是空想:当时他就想到我国怎样修建铁路与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联系起来,现今的港口建设基本上是按照他当年的设想进行的。
  
  对两岸孙中山研究现状的忧虑与期许
  
   胡春惠:过去台湾对孙中山思想是认同的,特别在蒋介石和蒋经国时代。现在虽然也没有明确说不认同,但再过一年半载就很难说了,毕竟孙中山是属于“蓝营”的(笑)。
  
   林家有:过去台湾对孙中山的研究比大陆好。李登辉上台后淡化孙中山研究,考试不考、大学也不研究三民主义,如今更陷入研究低潮,年轻学者大多不研究孙中山。大陆很多年轻学者也不做孙中山研究,因为前人研究比较多,研究的起点高,不容易出成果。目前学界有些浮躁,不能很快出成果的便不被人重视。
  
   胡春惠:现在,两岸关于孙中山研究的互动比较多,但大多是老一辈的学者,来大陆参加这类活动的台湾学者越来越少。台湾的大学过去都有三民主义研究中心,有从政治学方向研究民权主义的,有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方向研究民生主义的,现在这些研究中心都没有了。因为研究三民主义的人没有出路,找工作都成问题。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材对孙中山思想也鲜有涉及。如今台湾有一句笑话,说“孙中山是外国人”,应该放到外国历史中去。这让人很无奈。孙中山的思想是他留给两岸的一笔共同财富,很值得研究,在这方面两岸应该多多交流合作。
  
   林家有:我同意胡先生的看法,两岸的交流很重要。
  
  (本刊特约记者陈川整理)
其他文献
从刘少奇对秘书的三个要求说起    □ 林剑虹(广东·汕尾)  偶然看到刘少奇秘书吴振英、刘振德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谈到刘少奇对刚来上任的秘书刘振德提出的三条工作要求,读后感慨颇多。原文不长,权且录下,与诸君共勉:  少奇同志说:“到我这里工作,第一是要如实地向我反映情况,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凡是要经过我办的、要请示我的事情,你们不要自作主张;对外要如实地传达我的意见、我的话;不要以我的名义干其
期刊
乍暖还寒时的莫斯科    2006年五六月间,笔者有幸参加了俄罗斯短期考察活动。5月28日莫斯科时间晚上10时左右,飞机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我们一行多为第一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来到普希金的故乡,亲身感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心头涌起微微的激动。有人说,五六十岁以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俄罗斯情结”,因为这些人青年时代往往学过俄语,读过旧俄和苏联的作品、唱过它的歌曲,还被灌输过“学习苏联
期刊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2005年比2004年增长18%,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报告同时指出,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60%的财富,所以中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之一。(《中国青年报》10月18日)  如果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数据准确,而我国政府部门或权威研究机构又拿不出有
期刊
近日,某省某市部分群众因听说计划改变行政区域,聚集火车站并拦堵铁路交通。由于领导层对此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官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5小时内聚集群众疏散,铁路恢复通车运作。(新华网2007年3月21日电)  事件的发生固然令人不快,但该省领导层闻风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直接指挥,疏导民众解决问题,这种敢于负责的精神令人欣慰。  堵路当然不值得提倡,因为会严重阻碍交通秩序,造成国家与公民不应有的损
期刊
大学经常被人批评,但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尽管这类批评的事实都存在,将大学作为靶子却是找错了对象。真正与大学有关,或者应该受到查处的,只是在这些过程中的腐败和犯罪行为,而这些事本身却都是政府的决策,或者是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    当今中国,看什么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这个大环境,看中国大学的现状也是如此。  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内的人——从书记、校长到学生,从专业人员到工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社会
期刊
按户型征收物业税,这样一个看似“劫富济贫”的善良意愿,由于未广泛征集民意,一旦实施,很可能既劫不到“富”,又济不了“贫”,倒是处于贫富中间的中产阶级,极有可能成为“容易受伤的人”。    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中,对调控房地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国家相关部门将研究开征物业税的实施方案”倍受瞩目。“物业税”呼之欲出,据说将受其影响的房地产商已未雨绸缪,想要赶在新一轮“圈地
期刊
有的人爱中国,有的人恨中国,我尊敬中国。  ——史华慈  本杰明?I?史华慈(1916~1999)诞生于美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掌握12种语言,曾师从费正清先生,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在美国,他最早展开对中共发展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并将中国作为思考人类问题的坐标。他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就举世瞩目,影响直逼“中国学之父费正清”。 1999年11月14日,被学人称为“人类良知”的史华慈因病与世长辞。    
期刊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高等教育“大跃进”,已经持续8年,高等教育的危机正是这次教育“大跃进”造成的。这些年培养的几千万大学毕业生和几百万研究生,与过去相比质量大大下降了,他们当中不少人又将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造成人才在低层次上的恶性循环,这是很多人不易察觉的危机。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于湖北枣阳。1977年出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积极推动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倡导者和开路
期刊
毛泽东赞彭德怀的六言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在军中久已流传的版本,一个是1962年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凭记忆写出的版本。这首六言诗的两个版本大体相同,但在字词使用上有很大差异,有一句完全不一致,总共24字竟有9字不同,如果加上位置的改动可说有11字不同。诗学界对此少有人细究,其实很有细究的必要。    《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流传版本    《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六言诗
期刊
中国近代社会的峥嵘岁月把孙中山铸造成一代巨人。  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必须充分肯定。他有着近40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他的政治生涯延伸了两个世纪,贯串了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他的足迹遍布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他力图使祖国挣脱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并尽快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他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给剧变的时代留下了鲜明印记;他感受过共和制诞生的欢欣,又经历了失败、迭被通缉乃至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