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突出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从权力集散式的领导方式上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教育目标看,领导与教师又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分工的协作关系,承担着同一目标下的不同任务和不同工作,这种关系必须是彼此平等的友好关系。
  (一)尊重和关心教师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个学校领导只有获得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搞好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要尊重每个教师,要不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当“甩手掌柜”的领导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因为这是领导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上下一条心。
  学校领导还应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宽容之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时,要勇于自我批评。如果有损害教师利益的行为,领导应挺身而出,保护教师的利益不受侵犯,绝不可以息事宁人或逃避责任。这样才能展示自己领导全局,处变不惊的魄力。
  作为学校领导还应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如祝福生日、节日,定期开联欢会。虽然朴素、简单,但能让他们感到领导处处在身边,处处是他们的贴心人。
  (二)培养和发展教师
  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不能光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而冷落其他教师。学校要营造一种使教师自我发展的氛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无间隙、无隔阂的目标。
  (三)激励和完善教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学校要设立多种奖励机制,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励教师。领导还要学会表扬和赞美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哪怕一点)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包括领导)与学生的和谐
  
  (一)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墓前的碑坊上刻着他生前亲自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这是他对理想社会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广阔胸怀的描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心心相连的彩虹,才能“无私奉献”,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追求。
  (二)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在人格上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独立主体,理解、信任、宽容学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但是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目前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根除,构建和谐校园将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是二者在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建立的,二者之间必须要加强沟通,加深理解,不能认为只有课堂是交流、沟通的时间。要多亲近、多交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一位严师,又是长辈,感到亲切又肃然起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三、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要排除一切压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赞同。经常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好家长反映的有关问题,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有些问题和困难,需向家长讲明白,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在节假日邀请当地群众代表、乡村领导等到学校做报告、提建议,共商教育大事。以家长会、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学校,看到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消除对学校的误解。学校工作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人们在教学中往往倾向于写,而忽略了读。读是用眼睛来写,写就是用笔来说,说与写是输出信息,读与听是获取信息。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见得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一、阅读要讲究大容量、多渠
期刊
研究性学习始于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观念模糊、认识不清的问题。本人就这些问题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背景、意义等问题作简单阐述。    一、背景    1977年~2004年,我国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28年,就其特征而言,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恢复高考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当时的理念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而且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一、改变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思想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因此,首先我们要理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
期刊
新课改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天上雷声大作,地下涛声依旧。”推行新课改三年来,还有不少学校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引导下,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期末一考定优劣”。并且这样的评价,只包括智育,不包括德育及其它各育,实属片面评价。假如说,某初三学生在升高中考试中,分数比较好,即使行为表现很差,也能顺利到高中就读,这样录取新生,未免不合理。在初中学校读书的其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它直接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年来,窃以为班主任要使用好以下几个成语。    一、一视同仁    班级是一个“多元体”,各成员学习有优劣,纪律有好坏,家庭有区别,个性有差异,真可谓千人千面,教育方法众口难调。但是,有一样是相同的——人格尊严。班主任务必尊重学生的人格,摆正心中的天平,千万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班主任要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
期刊
学习一门新学科,最初的“入门”至关重要,“入不了门”就难以“登堂入室”。入门的关键在于学生“爱学”,同时“会学”。  如何使学生爱学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有密切的关系。怎样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要上好绪言课,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绪言课是初中化学的开篇
期刊
生活就像一本书。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究竟怎样去做学困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困难”的病根。因此,首
期刊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比地球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是人的胸怀。”人的思想,博大精深,细微复杂,试图用几句简单的语言说清,实属不易。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多样性、互异性等都应是其特点。人的思想工作转化途径多种多样,有强制性的、有说服性的、有感悟性的、有实践性的。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仅属于软化性的说服教育,力度有限、效果有限,况且教育的对象又是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因此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化学生的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好处    (一)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相互关爱  在这里,我所谈的校园文化是指教师的团队精神——教师的合作文化。  学校需要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第一,新教师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