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之间架起和谐、沟通的桥梁,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突出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从权力集散式的领导方式上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教育目标看,领导与教师又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分工的协作关系,承担着同一目标下的不同任务和不同工作,这种关系必须是彼此平等的友好关系。
(一)尊重和关心教师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个学校领导只有获得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搞好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要尊重每个教师,要不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当“甩手掌柜”的领导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因为这是领导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上下一条心。
学校领导还应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宽容之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时,要勇于自我批评。如果有损害教师利益的行为,领导应挺身而出,保护教师的利益不受侵犯,绝不可以息事宁人或逃避责任。这样才能展示自己领导全局,处变不惊的魄力。
作为学校领导还应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如祝福生日、节日,定期开联欢会。虽然朴素、简单,但能让他们感到领导处处在身边,处处是他们的贴心人。
(二)培养和发展教师
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不能光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而冷落其他教师。学校要营造一种使教师自我发展的氛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无间隙、无隔阂的目标。
(三)激励和完善教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学校要设立多种奖励机制,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励教师。领导还要学会表扬和赞美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哪怕一点)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包括领导)与学生的和谐
(一)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墓前的碑坊上刻着他生前亲自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这是他对理想社会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广阔胸怀的描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心心相连的彩虹,才能“无私奉献”,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追求。
(二)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在人格上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独立主体,理解、信任、宽容学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但是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目前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根除,构建和谐校园将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是二者在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建立的,二者之间必须要加强沟通,加深理解,不能认为只有课堂是交流、沟通的时间。要多亲近、多交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一位严师,又是长辈,感到亲切又肃然起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三、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要排除一切压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赞同。经常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好家长反映的有关问题,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有些问题和困难,需向家长讲明白,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在节假日邀请当地群众代表、乡村领导等到学校做报告、提建议,共商教育大事。以家长会、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学校,看到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消除对学校的误解。学校工作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突出教师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从权力集散式的领导方式上看,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从教育目标看,领导与教师又都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不同分工的协作关系,承担着同一目标下的不同任务和不同工作,这种关系必须是彼此平等的友好关系。
(一)尊重和关心教师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一个学校领导只有获得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搞好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要尊重每个教师,要不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当“甩手掌柜”的领导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因为这是领导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了。所以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上下一条心。
学校领导还应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宽容之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偏差时,要勇于自我批评。如果有损害教师利益的行为,领导应挺身而出,保护教师的利益不受侵犯,绝不可以息事宁人或逃避责任。这样才能展示自己领导全局,处变不惊的魄力。
作为学校领导还应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如祝福生日、节日,定期开联欢会。虽然朴素、简单,但能让他们感到领导处处在身边,处处是他们的贴心人。
(二)培养和发展教师
要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不能光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而冷落其他教师。学校要营造一种使教师自我发展的氛围与空间,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对学校有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合力,实现管理无间隙、无隔阂的目标。
(三)激励和完善教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所需,那就是认可与赞美。”学校要设立多种奖励机制,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励教师。领导还要学会表扬和赞美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哪怕一点)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包括领导)与学生的和谐
(一)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墓前的碑坊上刻着他生前亲自题写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这是他对理想社会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广阔胸怀的描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心心相连的彩虹,才能“无私奉献”,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追求。
(二)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在人格上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独立主体,理解、信任、宽容学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但是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事,目前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根除,构建和谐校园将是一句空话。
(三)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
师生关系是二者在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建立的,二者之间必须要加强沟通,加深理解,不能认为只有课堂是交流、沟通的时间。要多亲近、多交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一位严师,又是长辈,感到亲切又肃然起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三、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要排除一切压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赞同。经常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好家长反映的有关问题,向家长及时通报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有些问题和困难,需向家长讲明白,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在节假日邀请当地群众代表、乡村领导等到学校做报告、提建议,共商教育大事。以家长会、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学校,看到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消除对学校的误解。学校工作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