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人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欠佳的教学效果。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如在教学相似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
  2、提出疑点,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导学”的中心在于引导。引在堵塞处,导在疑难处,搞好引导,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状态的转化。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如在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提问学生:1.你有5元钱,还了2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算出。2.你有5元钱,还了8元钱,还有多少钱?列式后能算出结果吗?
  3、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进行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课的引入时,先让学生解五、六个一元二次方程,并引导学生列表:各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X1、X2、X1+X2、X1·X2,并探索发现其关。
  此外,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故事激趣——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等以创设思维情境。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后面不得,“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教师是怎样“想”的,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较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晴”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276018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打字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写字了。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写字教学对教学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可见,加强写字教学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重视写字呢?笔者从多年的写字教学中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爱好和追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去钻研某一学科、某一业务或某
期刊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郭沫若先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说。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拓宽识字渠道 倡导生活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  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地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例如我们在学习时不必要逐个讲解,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
期刊
在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竞争。而竞争的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教育就是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充分发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主动持久的认识事物,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过程。它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作文教学中“思考”、“表现”、“评价”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有物可言”——就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而具体的内容要靠平时的观察获得。著名教育家袁微了说
期刊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少年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下面,我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又争强好胜,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身边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
期刊
教材文本不单单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工具,也是学生积累情感的园地,更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发展、作文起飞的双翼。  以教学十一册语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我首先从课题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课文为何要以他们为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的议论,得出这样的结果:我发现这个课题里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我还发现课题是课文中的爸爸和妈妈话语的引用,课文用这两句话为题是为了说
期刊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进步,无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达,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中小学教育,也就是基础教育,总是站在国民教育的最前沿和重要地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所决定的。把学生推向课堂活动舞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有所得,为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大
期刊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这是新课程强调的新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平等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互学的关系,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学习质量。  【关 键 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关注交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创新教学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来蕴涵在感性之中,一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