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 挑山工 ” 风情绘画创作与泰山文化融合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泰山风情绘画具有浓重的时代和文化色彩,本文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将新时代“国泰民安”的文化理念和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进行融合,审视和解读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的当代图式,挖掘具有鲜明个性和正能量的“挑山工”人物形象,丰富提升泰山“挑山工”精神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究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的美学思想与“国泰民安”的新时代泰山文化理念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挑山工精神”的具体践行。
  【关键词】 泰山风情绘画;挑山工精神;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92-02
  泰山以其雄伟伟岸、稳健厚重的身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示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稳重刚毅的气度和风范。泰山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核心是“国泰民安”,本质上是“国求安泰,民求幸福”的家国情怀,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流经千年的人文景观、民间风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成为人们“祈福求祥”的可视化载体,反映出高尚的民族精神。
  泰山文化是不斷向前发展的文化,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将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新时代泰山文化融合,探究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新时代泰山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其当代情境的文化内涵,审视和解读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当代图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有很好的艺术文化价值,也是“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
  一、影响“挑山工”画像创作的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泰山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泰山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地域文化也折射出泰山自然环境的特征。泰山雄伟、稳健、厚重的特点造就了泰山“挑山工”坚韧的性格,自然淳朴、勤劳、善良的个性,这在他们的形体、生活用品、服装、装饰器物中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表达。登山时,挑夫们肩负重担,倾斜着身子,一步一个台阶,稳健、有力地缓慢上行,友好和善地主动避让行人,静静地穿梭在游客的隙缝中,让人感到一种坚实有力的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元素,是对生活直观热烈的体现,泰山的自然景观为泰山“挑山工”的创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为创作提供了天然的个性语言。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其表现形式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二、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与民族性、地域性、
  时代性的融合
  艺术创作是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从历史的角度看,泰山自古以来即有象征国泰民安之义。泰山地区传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极富地方特色,泰山的风俗风貌承载了泰山各时代劳动人民对国富民强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泰山“挑山工”是泰安特有的文化资源,选取以泰山“挑山工”形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内涵的载体,是表现泰山地域文化特点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人们在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状态。人文主义精神和时代审美的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凸显,表现出时代美,亦是艺术创作与民族性、时代性相融合的大文化倾向。
  三、泰山“挑山工”画像创作方法研究
  凭借泰山这块地域沃土的文化滋养,本着向生活深处挖掘艺术,突显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审美感受,将以“挑山工”为载体的艺术创作规范化。从材料技法、艺术语言和形式观念的精神追求方面展开一个多元的平台,尝试多种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真实面目。
  四、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传统风情绘画的比较
  与借鉴研究
  (一)传统风情绘画《清明上河图》研究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五代而盛于两宋。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百年无事”的安定局面,经济的迅速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反映城市经济发展与市井小民生活的绘画题材大量出现,这是北宋绘画发展的特点之一。
  宋代描写市民生活的画家有很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绘画的最高水平。《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河沿岸及东门角里市区清明节的风貌,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借以参加商贸活动。画卷描绘内容丰富、繁多。《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物象,画卷中商铺林立,城楼、府第、茅舍、村居密集。人物、牲畜,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赶集、闲逛、买卖等情节,繁而不乱。整幅画卷结构完整、长而不冗,层次分明。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布局合理,繁与简,大与小,密与舒,跌宕起伏,安排得合情合理,都体现了北宋末年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这较好的再现了宋代人民的生活状态。画家对世俗生活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使人有置身其间的真切感受,古朴的历史风尘扑面而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情感的冲击力。
  (二)传统风情绘画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画家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生活,中外风情绘画大多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例如,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擅长表现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米勒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作和生活为主,他从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乡村生活,创作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夏尔丹出生于第三等级家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没有贵族的游乐,没有神话的场面,没有浮华做作的气息,主要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画面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具有更加朴实,更加单纯的特点。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潮的影响,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受时代艺术思想观念的影响,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与《金明池争标图》就以描绘现实的生活题材为准则,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也真实地再现了北宋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状态。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民间的艺术土壤之中,因此与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格外的贴近。   (三)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与传统风情绘画艺术特征的比较与借鉴研究
  泰山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时代泰山文化在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中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将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艺术特征与传统风情绘画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1.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再现真实的生活
  如上文所述,国内外风情画有一重要的共同特佂,都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物象。现实主义要求描绘真实人物的形象、表情、心理、衣着等,以及人物生活内容、环境的真实性。风情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具有画风纯朴、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感人,生活气息浓厚的艺术特点。风情繪画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的、民族的与地域的生活百态,这为了解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切实可信的资料。
  上文中提到的勃鲁盖尔、维米尔、米勒、张择端等国内外风情风俗画家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物象真实的、生动的再现,泰山的挑山工风情绘画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展现了挑山工身上朴实无华的美,将风情绘画的朴素与真实,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反映时代的风采
  风情风俗绘画宛如心灵的一面镜子,能够晶莹明澈的反映出时代的风采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纵观中外民俗画家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生活,具有更加朴实,更加单纯的特点。泰山文化的内核“国泰民安”与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是当代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精神的重要支柱。所以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的创作主张美的客观存在,强调真、善、美的统一,朴实、自然、温情的风情画,描绘了泰安地区的风俗民情,契合了泰山精神的文化主题,抚慰心灵的作用日益突出。
  3.强调描绘生活的独特性
  风情风俗画不同于一般的现实主义绘画,强调描绘生活的独特性。泰山雄伟的气势体现出的阳刚力量,泰山挑夫体现的“肯登攀”的意志力等等,都是泰安人民所独有的,亦是中国人民所独有的。
  五、结语
  泰山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科学价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系统地去研究泰山挑山工风情绘画,一是丰富泰山文化的艺术作品,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其次是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泰山文化品牌,为泰山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绘画艺术提升泰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文化扩展对泰山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途径,是对泰山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是 “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涛.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及保护利用[J].人文天下,2015(53).
  [2]卢英.试论中法风俗绘画的艺术魅力与价值[J]. 艺术科技,2013,(1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蒋力,刘刚,刘绘中.泰山美术特色课程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霍明,女,山东泰安人,美术学油画专业,研究生,泰山学院工作至今。
  刘岩,女,山东泰安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至今。
其他文献
【摘要】 金代乡村命名具有自然性、简洁性、历史性、文化性特征。从命名原则来看,以自然、人物命名是聚落组织出现就随之产生的。随着先民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命名原则由简到繁,不断发展。以美好寓意进行的命名,则体现出基层民众纷繁复杂的思想世界。地方社会行政组织文本书写所体现的不同命名原则,一定程度反映金代基层的日常生活,对金代社会发展认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代;乡里村社;地名;命名原则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因票房与文化影响的双重成功逐渐受学术界重视,这个年轻片种,其类型变化、资金投入、视觉奇观、人文内涵引人称道。儒家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派别,大大地影响了我国家庭伦理片的创作。当年轻的电影遇到厚重的文化,两极碰撞,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它是为了寻求一条平衡的途径,为了达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传播而产生。本文针对新主流电影与儒家精神的内在联系,结合理论解释与作品实践,针对新主流电
期刊
【摘要】 老子认为,德由道生,道是核心,德是道的表现和运用。道为体,德为用。由道而德,面对自然讲求物我平等,道法自然,不妄求无度、不肆意毁坏,而与自然相融共生;面对他人讲求和光同尘,随缘任运,不唯我独尊、不飞扬跋扈,而与他人和睦共处;面对自己讲求反参内省,自我建设,不骄奢淫逸、不庸庸碌碌,而与自己自悟自醒。  【关键词】 道德;自然;他人;自己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史记》的史学批评史上,“实录”是一种影响深远的评价。通过整理各家对“实录”的观点,结合与“春秋笔法”和“直书”两种概念的比较,分析了三种概念背后的矛盾关系的错位和转移,并且对“实录”在不同话语环境下的含义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实录;春秋笔法;褒贬;直笔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65-03  
期刊
【摘要】 作为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理论家,陈师曾不断探索中国画的发展道路,对近代中国美术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从陈师曾对中国画的改良的角度来看,学界对陈师曾的研究仍显不足。近代美术研究突出了陈师曾的文人画理论,却忽视了他对中国画的思考。面对中国画的弊端,陈师曾曾提出了中国画改良理论,通过自己的探索积极地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 陈师曾;文人画;进步论  【中图分类号】J212 【文
期刊
【摘要】 《但愿人长久》歌曲淡雅抒情,作为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虽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但仍以邓丽君、王菲两人演唱的版本最为经典和最具代表性。邓丽君演唱版本追求的是宁静、纯净之意境,在编曲配器上比较简单,主要突出主旋律线条,邓丽君将平淡自然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字正腔圆雍容态之称;王菲演唱的版本在編曲配器上要求稍高,伴奏和声织体,音色及乐器使用方面都较邓丽君版要灵活多变、丰富和有层次性,
期刊
【摘要】 郢城泥陶是湖北省制陶技艺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悠久的发展和演进历史。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推广,以郢城泥陶为代表的大批非遗项目也顺应潮流,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乡村,为乡村振兴助力。基于田野调查等一系列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郢城泥陶项目目前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传承群体青黄不接、宣传力度不足和发展地缘位置偏僻等问题,亟须解决。综上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提出郢城泥
期刊
【摘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符号学的概念,并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导入文创设计的概念,然后用符号学观点说明了文创产品设计流程的符号学意义,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启发对于文创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关键词】 符号学;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7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
期刊
【摘要】 《蓝色乌江》是贵州声乐作品中的一首经典歌曲,极富地域特色。本文主要从艺术特色、演奏技术、声音与情感、调性、伴奏等方面对《蓝色乌江》进行了分析,意在通过这些声乐作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贵州的本土文化和艺术特色。  【關键词】 蓝色;赞美;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90-02  在贵州这片美丽富饶的
期刊
【摘要】 在世界艺术文化中我国传统艺术独树一帜,除了本身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外,视觉审美价值也极高。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艺术元素最大程度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涵,给其赋予了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重点就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这一课题进行如下研究。  【关键词】 平面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触碰彰显;应用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