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金代乡村命名具有自然性、简洁性、历史性、文化性特征。从命名原则来看,以自然、人物命名是聚落组织出现就随之产生的。随着先民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命名原则由简到繁,不断发展。以美好寓意进行的命名,则体现出基层民众纷繁复杂的思想世界。地方社会行政组织文本书写所体现的不同命名原则,一定程度反映金代基层的日常生活,对金代社会发展认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代;乡里村社;地名;命名原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59-04
基金项目: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指导本科生项目“金代乡村里社记载概况研究”(CX202002033);辽宁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金代民间信仰与地方区域社会研究”(L17CZS001)。
地名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非物质产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生。《说文解字》中解释“地”为“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也。”解释“名”为“自命也。”那么“地名”即为地方的名称,集二者含义于一体。
前人研究主要将中国古代地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地名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并未拘泥于某朝某代这种具体时间段 ①,并且还对中国古代地名避讳的一些原则 进行探究 ②。偶有谈到秦汉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具体时期的地名命名方法 ③,在金代乡里村社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着重在乡里基层组织的建立及演变 ④,并从不同阶层、不同空间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⑤。
学界先前的研究主要偏向于从社会大环境以及政治体系层面来考察金代鄉里村社的相关内容,从而去分析乡、里以及更下层的组织形式。但此间并未多加涉及金代乡里地名的命名原则探究,也并无专门文章加以论述,故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十分可行。
一、以自然因素命名
金代乡村的地名所受影响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川河流、地理方位、自然节气、动植物等,可谓多种多样。
古时人类基本上生活在相较于现代更为贴近自然的一个大环境当中,受自然界各种因素影响较大。比如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生活习惯就偏向于靠水而生,根据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主要生活的地点主要就是在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沿岸,其原因在于古时交通不便,而水源又是支撑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基础的保障,于是便多存在傍水而居的现象,渐渐地形成了聚落、乡村。
古代汉语中讲,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济阳县,位处济水北侧;丹川县,位处丹水北侧;溪南镇,临近水源南溪故名。两水镇,两方水源东西相望,因地而下,故得此名。定河村,汾水位于其左侧。再者例如以下乡村名称,“鹊里、玉河乡、卢泉乡、南柳村” ⑥为葬地所在。“卢泉乡金谷山东原之新阡”,卢泉乡附近的金谷山内或有泉水,因山间多泉水溪流,由此得名。其余三者则通过其名称中的“鹊、河、柳”这些与自然相关的词语来判断是以自然因素,即动物、河流、树木而命名。
“白露村、柏乡、蜀山村、兰村、桐乡” ⑦也是根据“白露、柏、蜀山、兰、桐”名称表面来分析因何命名,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柏泛指柏树、蜀山泛指蜀地山岳的总称、兰可指兰花兰草、桐多指梧桐,也可指代其他种类的桐树。古有“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⑧,“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战于柏乡” ⑨,可知在唐代、南宋时此地也为此名;“朱邑小善,遗爱桐乡” ⑩,“将有武城弦歌,桐乡谣咏” ?,可知北魏与萧梁王朝时,桐乡也谓之桐乡。
还有像东南乡这样以方向位置为名的聚落,在文章中为记载的葬地“孤子钧以某年月日奉公之柩葬于义州宏政县东南乡之先茔” ?。由此可见,自然因素对于人类居住地的命名影响较大。
二、以人物命名
金代地名所呈现的命名原则与人物相关的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以名人姓氏命名。例如以有功绩的人物姓氏命名,小韩村,“有村曰小韩。孚济王之祠在焉。庙貌森严。实隋上柱国韩公血食地也” ?,血食,是用于祭祀的物品,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享受祭品。即村内立有先人祠庙用来祭祀隋上柱国韩公,村名则是根据先人韩公而来,即根据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人而命名且此人地位颇高,位至国公,功绩较高。
再如以有贡献的人物姓氏命名,宁曲村,“郡之东南有村曰宁曲……佥云此济相宁戚所导之水也,相之故宅遗址,犹有存者焉,名之宁曲者,自此始矣。” ?相传为济相宁戚将水引入村庄并且其故宅遗址现今还存在于此地,所以村名为宁曲,即此人对本村做出贡献故以人来命名村子。有影响力的人物姓氏命名,西平寿村,“村名西平寿村,所属第八郡,地厚桑枣肥浓,人稠列成街巷。前临朱雀水,背靠玄武岗,西观孤竹君,东望浮烟生……长寿老彭祖相挨。” ?此地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又因一长寿老人居住在此故名,“寿,久也。” ?
与此同时,这其中也是带有着一定的平安长寿的寓意。虞乡,“世为虞乡著姓” ?,在《重修琴川志》卷一中写道“汉会稽郡吴县有虞乡,乃县地也。吴孙权时尝置虞农都尉于此,晋武帝太康四年始建为海虞县,仍属吴郡”,那么虞乡的名称来源首先可以追溯到汉代后至三国时期与孙权相关,又见《史记》卷七十六中写道,“虞卿者,游说之士也……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谯周曰:“食邑于虞。”[索隐]曰:赵之虞在河东太阳县,今之虞乡县是也。“书中则称虞乡的”虞“字来自于游说之士虞卿,即以虞这一姓氏未乡命名,故得名虞乡。
二是以多数人姓氏来命名。孙村“遂于武清北鄙孙村” ?;丁村“本郡滕县丁村人” ?;李义村、吴家社“北过于亮伏暨李义村,又北过于吴家社” ?;大魏村“先生名喆,字知明,应现于咸阳大魏村” ?;小仇村“至孟州之阳西北隅小仇村” ?。还有很多是记载葬地所在,如潘村“择地葬于益都县青丘乡之潘村” ?;大郝村“坟之西,大郝村之东北也” ?;夏村“曾祖通奉暨父儒林皆先葬夏村西北狼石沟东岸” ?;魏陵乡“葬于祥符县魏陵乡萧氏之园” ?;大李庄“藁葬于县北大李庄之某原” ?;小刘里“葬于郡东南十里小刘里先茔之次” ?;王家里“诸孤护丧归祔于河曲王家里西原之先茔” ?;大张里“葬于馆陶大张里之东原” ? ;郭里“祔宛平鲁郭里东原之先茔” ?;黄村里“奉公之柩归祔于大兴府宛平县玉河乡黄村里之先茔” ?;小刘村“葬公于州南小刘村薪茔城南翁墓次” ?。说明同一个区域内的聚落乡村现还是以同姓聚居为主,重视血缘关系,故以多数人的姓氏来命名村落。但在此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加且人口流动加快,各民族不断融合,原有的居住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状况,同姓聚居逐渐被异姓杂居所取代,进而地缘作用也逐渐高于血缘作用。 三、以美好寓意命名
从古至今人类在牵扯到自身的事物、状况上都是希望向善向好的,而古代的民众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信仰天神的,比如古代帝王所相信的君权神授,其实质上是为君者给自己树立的一个观念,我的权力是上天、是天神赋予我的,所以我值得拥有这份权力,进而将这一概念加注在黎民百姓身上,以确立对未来治理好国家的美好愿望。
《说文解字》:“寓,寄也” ?;“意,志也” ? ,寓意即隐含的意旨,有好有坏。那么为居住地或者故乡命名往往会寓意美好。
比如龙泉乡,是依据原有神泉乡之名更改而来,龙在中国古代代表的是祥瑞之兆,天子为龙,十分高贵、而神在古代也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二者都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以及祥瑞的寓意。宁平乡崇贤里安村,寓意安宁平和,期望乡里崇尚贤德、乡里间能有学子读书成贤。安邑,“安,定也” ?。雍传村,雍乃和谐和睦之意,寓意聚落人民能够代代相传、世世和睦共处。乘云乡延福村,寓意乘云直上、延续福祉。良乡,“良,善也。” ?仁寿乡,谓“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仁寿即有仁德而长寿。太平乡礼让里,太平是社会安定之意、礼让则意为守礼仪且懂得谦让。吉乡,吉与凶相对,意为好的、幸福的。泉福乡,福与祸相对,意为幸运顺利。平安乡,“平人者,不病也” ?,释义为平安。永福乡,永寓意久远,“福,祐也。” ?安乐乡,《诗经》当中“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即为安乐之意。万全乡,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即为万全。崇福里,积善求福意为崇福。忠孝乡,忠要忠于國家、孝要孝顺父母,自古即尚忠孝两全。永丰乡,永丰寓意永远繁茂昌盛。望仙乡,刘禹锡曾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望也有期望、盼望之意,所以望仙寓意家乡盼望仙人降临庇佑。兴隆里,“兴,起也。” ? “隆,丰大也。” ?故兴隆为昌盛之意。
中国古代人民对于鬼神之说向来是怀有敬畏之心的,而从这些乡村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很多寓意性的词汇其实又是对鬼神的一定期许,期许能够得到鬼神以及先人祖先的庇佑。
四、以其他因素命名
其中继承历史因素而命名的有,韩店,原文称“距城之三十里,有所谓韩店者,乃古之三韩村也,分而言之,则有西韩、东韩、中韩之名” ?,故韩店为古时三韩村的集合,分别是西韩、东韩、中韩三村,以古名为基础得名,“出为西韩州刺史” ?,“猎于城南东韩村” ?,“及闻嗣昭军韩店” ?,可看出早在金以前,“韩店”这一地名就以形成,是为继承前代并加以融合发展而成。
还有以其他因素命名的实例,比如邹兴乡邹儒里,“孟子邹人也……而孟子生焉。今鲁国邹兴乡邹儒里。即其地。” ?可以得出其名是根据孟子的出生地邹而来。掩底村,“鲁之故(缺)村曰掩底,寺曰彼岸。” ?与佛院彼岸院相关,体现了佛教的文化。
金代疆域辽阔,地名繁多,了解不同地名因何而名对我们认识金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着重要意义。纵观中国历史,金代处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而地名则是自文字出现就开始不断演变。前朝对金代地名产生影响,而金代则是对后世地名产生影响,即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王际桐在《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 ?中对中国古代地名演变进行阐释,提出东汉时期地名通名就已经非常丰富了,并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不重名的命名原则,这些都是金代乡村地名的命名中很少具备的。
例如以姓氏命名很容易出现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地名重复,进而为人们的日常交往、交通出行带来不便。但相较于前代,金代在葬地方面地名记载较为完善,并且各组织层级记载比较全面。
我们对金代乡村地名的探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名都是有迹可循的,即存在着一定的命名原则,大体上可从自然、人文两大方面去追溯。同时也可以看出影响金代基层组织乡里之间命名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村落、乡里的名称不仅仅是对当地历史背景的一个体现,也是不同地区居民文化差异性的体现,其承载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这些地名体现出金代乡里村社名称具有自然性、简洁性、历史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自然因素、人物命名原则是地名出现之初就随之产生的,只不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命名原则由简到繁,不断发展。而美好寓意的命名原则是人类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产生有神意识,希望所许愿望能得到实现,同时也体现出了基层民众逐渐丰富的思想世界。
相较于中国古代整体的地名命名来看,金代承袭了以方位、寓意、姓氏命名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些命名原则,同时目前所看到的材料几乎未体现出刻意避讳的现象,这是金代命名村落的一大进步。而一种社会现象可以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展现,金代乡村地名的命名按比例来看,所占比重较大的仍然是自然因素,主要在于该命名原则较为简单,易懂、易记。
其一,在于金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弱,而女真族原是以征伐为主的民族,在建金后才逐渐受到儒家文化的渗透;其二,乡级以下基层组织最开始能够学习知识的民众少之又少,遂也体现在其地名的命名上。
地名的使用直至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可以轻易更改,地名更改会给人们带来出行、办公等等方面的困扰,更会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再者在政治上,各朝各代将土地划分命名有利于统治者的管理;经济上,不同地区人口、物质的流动促进商业发展带动经济;文化上,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因此地名在整个历史发展脉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安国:《中国古代地名的价值研究》,《地名研究》2016年第11期;赵德祥:《地名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对地名的研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②马长林、郑俊涛:《中国古代郡县地名避讳初探》,《湖南农机》2011年第1期。
③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地球信息科学》2001年09月第3期。 ④参见武玉环:《金代的乡里村寨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03期;鲁西奇:《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及其演变》,《文史》2019年第04期。
⑤刘丽丽:《金代乡村绅权与社会认同》,《学理论》2012年28期;陈德洋:《金朝中原乡村社会控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⑥张金吾编:《金文最》卷78《重修殷太师庙碑》1471页;卷140《显武将军吴君阡表》1515页;卷160《五翼都总领豪士信公墓碑》1540页;卷180《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15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彰德府安阳县灵泉寺覆釜峰新建石塔碑》1251页;卷86《中议大夫西京路转运使焦公墓碑》1259页;卷86《成氏葬祖先坟茔碑》1264页;卷90《陇西郡李公墓志铭》1319页;卷30《崔府君庙记》429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脱脱撰:《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⑨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⑩魏收:《魏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
?姚思廉:《梁书》卷五十,中华书局197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20《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8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5《重修孚济王庙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4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宁曲社重修食水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潍县龙泉院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版第1241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8,中华书局196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70《藏云先生袁君墓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5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9《创建宝坻县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9《滕县兴国寺新修大殿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宁曲社重修食水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全真教祖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0《太原王氏墓记》,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1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6《奉国上将军郭公神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5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6《济宁李氏祖茔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6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7《中靖大夫邵工墓志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7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8《遗安先生言行碣》,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8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6《顺安县令赵公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97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9《河南路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公神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38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00《善人白公墓表》,中華书局1990年版第145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00《南峰先生墓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5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40《费县令郭明府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0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40《显武将军吴君阡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1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80《杨府君墓碑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62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7,中华书局第196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10,中华书局1963年版。
?《尔雅》卷1《释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5,中华书局1963年版。
?孔子:《论语》篇6《雍也》23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篇18《平人气象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1,中华书局1963年版。
?孔子编:《诗·魏风·硕鼠》,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3,中华书局196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6,中华书局196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76《上党县西韩村新修石闸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12页。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中华书局1975年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中华书局2004年版。
?薛居正监修:《旧五代史》卷五十二,中华书局2016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29《孟子祠记》,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1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重修彼岸院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50页。
?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地理信息科学》2001年09月第3期。
【关键词】 金代;乡里村社;地名;命名原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59-04
基金项目: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指导本科生项目“金代乡村里社记载概况研究”(CX202002033);辽宁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金代民间信仰与地方区域社会研究”(L17CZS001)。
地名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非物质产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生。《说文解字》中解释“地”为“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也。”解释“名”为“自命也。”那么“地名”即为地方的名称,集二者含义于一体。
前人研究主要将中国古代地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地名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并未拘泥于某朝某代这种具体时间段 ①,并且还对中国古代地名避讳的一些原则 进行探究 ②。偶有谈到秦汉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具体时期的地名命名方法 ③,在金代乡里村社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着重在乡里基层组织的建立及演变 ④,并从不同阶层、不同空间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⑤。
学界先前的研究主要偏向于从社会大环境以及政治体系层面来考察金代鄉里村社的相关内容,从而去分析乡、里以及更下层的组织形式。但此间并未多加涉及金代乡里地名的命名原则探究,也并无专门文章加以论述,故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十分可行。
一、以自然因素命名
金代乡村的地名所受影响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川河流、地理方位、自然节气、动植物等,可谓多种多样。
古时人类基本上生活在相较于现代更为贴近自然的一个大环境当中,受自然界各种因素影响较大。比如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生活习惯就偏向于靠水而生,根据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主要生活的地点主要就是在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沿岸,其原因在于古时交通不便,而水源又是支撑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基础的保障,于是便多存在傍水而居的现象,渐渐地形成了聚落、乡村。
古代汉语中讲,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济阳县,位处济水北侧;丹川县,位处丹水北侧;溪南镇,临近水源南溪故名。两水镇,两方水源东西相望,因地而下,故得此名。定河村,汾水位于其左侧。再者例如以下乡村名称,“鹊里、玉河乡、卢泉乡、南柳村” ⑥为葬地所在。“卢泉乡金谷山东原之新阡”,卢泉乡附近的金谷山内或有泉水,因山间多泉水溪流,由此得名。其余三者则通过其名称中的“鹊、河、柳”这些与自然相关的词语来判断是以自然因素,即动物、河流、树木而命名。
“白露村、柏乡、蜀山村、兰村、桐乡” ⑦也是根据“白露、柏、蜀山、兰、桐”名称表面来分析因何命名,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柏泛指柏树、蜀山泛指蜀地山岳的总称、兰可指兰花兰草、桐多指梧桐,也可指代其他种类的桐树。古有“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⑧,“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战于柏乡” ⑨,可知在唐代、南宋时此地也为此名;“朱邑小善,遗爱桐乡” ⑩,“将有武城弦歌,桐乡谣咏” ?,可知北魏与萧梁王朝时,桐乡也谓之桐乡。
还有像东南乡这样以方向位置为名的聚落,在文章中为记载的葬地“孤子钧以某年月日奉公之柩葬于义州宏政县东南乡之先茔” ?。由此可见,自然因素对于人类居住地的命名影响较大。
二、以人物命名
金代地名所呈现的命名原则与人物相关的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以名人姓氏命名。例如以有功绩的人物姓氏命名,小韩村,“有村曰小韩。孚济王之祠在焉。庙貌森严。实隋上柱国韩公血食地也” ?,血食,是用于祭祀的物品,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享受祭品。即村内立有先人祠庙用来祭祀隋上柱国韩公,村名则是根据先人韩公而来,即根据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人而命名且此人地位颇高,位至国公,功绩较高。
再如以有贡献的人物姓氏命名,宁曲村,“郡之东南有村曰宁曲……佥云此济相宁戚所导之水也,相之故宅遗址,犹有存者焉,名之宁曲者,自此始矣。” ?相传为济相宁戚将水引入村庄并且其故宅遗址现今还存在于此地,所以村名为宁曲,即此人对本村做出贡献故以人来命名村子。有影响力的人物姓氏命名,西平寿村,“村名西平寿村,所属第八郡,地厚桑枣肥浓,人稠列成街巷。前临朱雀水,背靠玄武岗,西观孤竹君,东望浮烟生……长寿老彭祖相挨。” ?此地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又因一长寿老人居住在此故名,“寿,久也。” ?
与此同时,这其中也是带有着一定的平安长寿的寓意。虞乡,“世为虞乡著姓” ?,在《重修琴川志》卷一中写道“汉会稽郡吴县有虞乡,乃县地也。吴孙权时尝置虞农都尉于此,晋武帝太康四年始建为海虞县,仍属吴郡”,那么虞乡的名称来源首先可以追溯到汉代后至三国时期与孙权相关,又见《史记》卷七十六中写道,“虞卿者,游说之士也……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谯周曰:“食邑于虞。”[索隐]曰:赵之虞在河东太阳县,今之虞乡县是也。“书中则称虞乡的”虞“字来自于游说之士虞卿,即以虞这一姓氏未乡命名,故得名虞乡。
二是以多数人姓氏来命名。孙村“遂于武清北鄙孙村” ?;丁村“本郡滕县丁村人” ?;李义村、吴家社“北过于亮伏暨李义村,又北过于吴家社” ?;大魏村“先生名喆,字知明,应现于咸阳大魏村” ?;小仇村“至孟州之阳西北隅小仇村” ?。还有很多是记载葬地所在,如潘村“择地葬于益都县青丘乡之潘村” ?;大郝村“坟之西,大郝村之东北也” ?;夏村“曾祖通奉暨父儒林皆先葬夏村西北狼石沟东岸” ?;魏陵乡“葬于祥符县魏陵乡萧氏之园” ?;大李庄“藁葬于县北大李庄之某原” ?;小刘里“葬于郡东南十里小刘里先茔之次” ?;王家里“诸孤护丧归祔于河曲王家里西原之先茔” ?;大张里“葬于馆陶大张里之东原” ? ;郭里“祔宛平鲁郭里东原之先茔” ?;黄村里“奉公之柩归祔于大兴府宛平县玉河乡黄村里之先茔” ?;小刘村“葬公于州南小刘村薪茔城南翁墓次” ?。说明同一个区域内的聚落乡村现还是以同姓聚居为主,重视血缘关系,故以多数人的姓氏来命名村落。但在此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加且人口流动加快,各民族不断融合,原有的居住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状况,同姓聚居逐渐被异姓杂居所取代,进而地缘作用也逐渐高于血缘作用。 三、以美好寓意命名
从古至今人类在牵扯到自身的事物、状况上都是希望向善向好的,而古代的民众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信仰天神的,比如古代帝王所相信的君权神授,其实质上是为君者给自己树立的一个观念,我的权力是上天、是天神赋予我的,所以我值得拥有这份权力,进而将这一概念加注在黎民百姓身上,以确立对未来治理好国家的美好愿望。
《说文解字》:“寓,寄也” ?;“意,志也” ? ,寓意即隐含的意旨,有好有坏。那么为居住地或者故乡命名往往会寓意美好。
比如龙泉乡,是依据原有神泉乡之名更改而来,龙在中国古代代表的是祥瑞之兆,天子为龙,十分高贵、而神在古代也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二者都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以及祥瑞的寓意。宁平乡崇贤里安村,寓意安宁平和,期望乡里崇尚贤德、乡里间能有学子读书成贤。安邑,“安,定也” ?。雍传村,雍乃和谐和睦之意,寓意聚落人民能够代代相传、世世和睦共处。乘云乡延福村,寓意乘云直上、延续福祉。良乡,“良,善也。” ?仁寿乡,谓“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仁寿即有仁德而长寿。太平乡礼让里,太平是社会安定之意、礼让则意为守礼仪且懂得谦让。吉乡,吉与凶相对,意为好的、幸福的。泉福乡,福与祸相对,意为幸运顺利。平安乡,“平人者,不病也” ?,释义为平安。永福乡,永寓意久远,“福,祐也。” ?安乐乡,《诗经》当中“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即为安乐之意。万全乡,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即为万全。崇福里,积善求福意为崇福。忠孝乡,忠要忠于國家、孝要孝顺父母,自古即尚忠孝两全。永丰乡,永丰寓意永远繁茂昌盛。望仙乡,刘禹锡曾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望也有期望、盼望之意,所以望仙寓意家乡盼望仙人降临庇佑。兴隆里,“兴,起也。” ? “隆,丰大也。” ?故兴隆为昌盛之意。
中国古代人民对于鬼神之说向来是怀有敬畏之心的,而从这些乡村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很多寓意性的词汇其实又是对鬼神的一定期许,期许能够得到鬼神以及先人祖先的庇佑。
四、以其他因素命名
其中继承历史因素而命名的有,韩店,原文称“距城之三十里,有所谓韩店者,乃古之三韩村也,分而言之,则有西韩、东韩、中韩之名” ?,故韩店为古时三韩村的集合,分别是西韩、东韩、中韩三村,以古名为基础得名,“出为西韩州刺史” ?,“猎于城南东韩村” ?,“及闻嗣昭军韩店” ?,可看出早在金以前,“韩店”这一地名就以形成,是为继承前代并加以融合发展而成。
还有以其他因素命名的实例,比如邹兴乡邹儒里,“孟子邹人也……而孟子生焉。今鲁国邹兴乡邹儒里。即其地。” ?可以得出其名是根据孟子的出生地邹而来。掩底村,“鲁之故(缺)村曰掩底,寺曰彼岸。” ?与佛院彼岸院相关,体现了佛教的文化。
金代疆域辽阔,地名繁多,了解不同地名因何而名对我们认识金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着重要意义。纵观中国历史,金代处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而地名则是自文字出现就开始不断演变。前朝对金代地名产生影响,而金代则是对后世地名产生影响,即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王际桐在《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 ?中对中国古代地名演变进行阐释,提出东汉时期地名通名就已经非常丰富了,并提出了科学化、规范化、不重名的命名原则,这些都是金代乡村地名的命名中很少具备的。
例如以姓氏命名很容易出现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地名重复,进而为人们的日常交往、交通出行带来不便。但相较于前代,金代在葬地方面地名记载较为完善,并且各组织层级记载比较全面。
我们对金代乡村地名的探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名都是有迹可循的,即存在着一定的命名原则,大体上可从自然、人文两大方面去追溯。同时也可以看出影响金代基层组织乡里之间命名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村落、乡里的名称不仅仅是对当地历史背景的一个体现,也是不同地区居民文化差异性的体现,其承载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这些地名体现出金代乡里村社名称具有自然性、简洁性、历史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自然因素、人物命名原则是地名出现之初就随之产生的,只不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命名原则由简到繁,不断发展。而美好寓意的命名原则是人类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产生有神意识,希望所许愿望能得到实现,同时也体现出了基层民众逐渐丰富的思想世界。
相较于中国古代整体的地名命名来看,金代承袭了以方位、寓意、姓氏命名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这些命名原则,同时目前所看到的材料几乎未体现出刻意避讳的现象,这是金代命名村落的一大进步。而一种社会现象可以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展现,金代乡村地名的命名按比例来看,所占比重较大的仍然是自然因素,主要在于该命名原则较为简单,易懂、易记。
其一,在于金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弱,而女真族原是以征伐为主的民族,在建金后才逐渐受到儒家文化的渗透;其二,乡级以下基层组织最开始能够学习知识的民众少之又少,遂也体现在其地名的命名上。
地名的使用直至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可以轻易更改,地名更改会给人们带来出行、办公等等方面的困扰,更会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再者在政治上,各朝各代将土地划分命名有利于统治者的管理;经济上,不同地区人口、物质的流动促进商业发展带动经济;文化上,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因此地名在整个历史发展脉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安国:《中国古代地名的价值研究》,《地名研究》2016年第11期;赵德祥:《地名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对地名的研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②马长林、郑俊涛:《中国古代郡县地名避讳初探》,《湖南农机》2011年第1期。
③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地球信息科学》2001年09月第3期。 ④参见武玉环:《金代的乡里村寨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03期;鲁西奇:《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及其演变》,《文史》2019年第04期。
⑤刘丽丽:《金代乡村绅权与社会认同》,《学理论》2012年28期;陈德洋:《金朝中原乡村社会控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⑥张金吾编:《金文最》卷78《重修殷太师庙碑》1471页;卷140《显武将军吴君阡表》1515页;卷160《五翼都总领豪士信公墓碑》1540页;卷180《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15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⑦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彰德府安阳县灵泉寺覆釜峰新建石塔碑》1251页;卷86《中议大夫西京路转运使焦公墓碑》1259页;卷86《成氏葬祖先坟茔碑》1264页;卷90《陇西郡李公墓志铭》1319页;卷30《崔府君庙记》429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⑧脱脱撰:《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⑨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⑩魏收:《魏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
?姚思廉:《梁书》卷五十,中华书局197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20《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8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5《重修孚济王庙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4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宁曲社重修食水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潍县龙泉院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版第1241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8,中华书局196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70《藏云先生袁君墓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5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9《创建宝坻县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69《滕县兴国寺新修大殿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0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宁曲社重修食水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2《全真教祖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9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0《太原王氏墓记》,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1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6《奉国上将军郭公神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5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6《济宁李氏祖茔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63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7《中靖大夫邵工墓志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7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8《遗安先生言行碣》,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8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6《顺安县令赵公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97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99《河南路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公神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38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00《善人白公墓表》,中華书局1990年版第145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00《南峰先生墓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51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40《费县令郭明府墓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09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40《显武将军吴君阡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15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180《杨府君墓碑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62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7,中华书局第196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10,中华书局1963年版。
?《尔雅》卷1《释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5,中华书局1963年版。
?孔子:《论语》篇6《雍也》23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篇18《平人气象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1,中华书局1963年版。
?孔子编:《诗·魏风·硕鼠》,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3,中华书局1963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卷6,中华书局1963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76《上党县西韩村新修石闸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12页。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百,中华书局1975年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中华书局2004年版。
?薛居正监修:《旧五代史》卷五十二,中华书局2016年版。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29《孟子祠记》,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10页。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5《重修彼岸院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50页。
?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地理信息科学》2001年09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