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枝枝染红的攀枝花树下,阿秀捧着针线,却没有心思做针线活。
  头上,有雀子飞过。
  刚刚低下头想心事的阿秀耳闻了雀子飞过的声音,很随意地,用手一甩垂在腰上的长辫子,抬起头来。
  是个漂亮的山妹子。
  最能传达她的性情和思绪的,当应该是那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了。她明亮的眸子里,时时荡漾着金沙江浪花卷岩的激情,荡漾着攀枝花映水而开的热烈和大胆。
  


  当然还有那一堵连一堵的绵绵不绝的江岩的沉远,还有那雾裹山峦的湿重与迷惘。
  而此刻,从她眼里流露出来的,更多却是焦切的盼望和无声的希冀。
  她将写着焦切和希冀的目光,不停地投向村坪后陡崖坡上崎岖盘旋的滚石马道。
  那是村子与外界相联系的唯一通道。
  马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没有。
  “秀哎,”秀阿妈出现在自家土掌房上,吩咐着她:“拉羊地那家明儿要宰猪,说好你去帮他们忙的。时候不早了,你该上路了,咋的还不走啊?”
  拉羊地是十里外的一个半坡岩村,那里有阿秀未过门的男人,未来的公婆小叔小姑。
  她没理睬阿妈。
  阿妈以为她没有听见,又加大声吩咐了一遍。
  阿秀气恼地又一甩辫子:“不去。”稍停,又添上一句:“别说他家宰只猪,就是宰条龙也不去。谁爱去谁去。”
  眉睫一闪一闪。望太阳,太阳故意逗秀子似的,把步子迈得慢吞吞。
  太阳,秀子哀求,你咋的还不赶紧落岩呀。你落岩了,赶马到街上驮电视机的强子哥和大理白族哥哥,也就回坪子来了。
  她不知不觉说出了声。
  她发觉自己说出了声,脸一热,赶紧望望周围。
   四周附近没人,连只羊子也没有。
  只是头上的攀枝花树丫枝间,上上下下地跃腾着一只皮毛黄黄的刁灵子。
  她放心了,调皮地朝刁灵子吐吐舌头,做个鬼脸。
  她安慰自己,别急,别急,反正不晚今天,他们是要回来的。
  心里的焦急少些了,便开始在有了荷花绿叶清波的绿绸布上飞针走线,用她那唱山歌的好嗓,唱起她唯一会唱的几句电影插曲:
  大理三月好风光,攀枝花树下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那般……
  她把电影唱词中的“蝴蝶泉边”悄然变成“攀枝花树下”。
  这回当然是有意识的。
  昨天,村里唯一上了大学又在州城工作的强子回来了。小村偏远单调寂寞,有出门的人回家来,即便是出去串了几天亲戚回来,也是小村的轰动性大事。老少们都拥到强子家看新鲜。
  阿秀当然也去了。
  阿秀比强子小五岁。在村里,这是哥妹样的年龄。
  她是阿妹,强子是阿哥。
  强子自从到县城上高中到省城上大学以后,除了每年里两个假期,阿秀和村里的人极少有机会看到他。
  在强子在乡街读小学初中的时候,除了两个假期,每个星期天都要转回家的。那个时候,他们经常一起玩耍。阿秀和村里其他姑娘小伙,强子一回来过星期,他们就凑空儿聚集到一块,唱歌,更多的是听强子说些书上读到的电影里看到的外界事。
  强子是他们这些没有条件出门的人与外边世界联系的唯一的桥梁。
  真正的一点生活情趣是强子带给他们的。
  强子开朗。情窦初开的少女阿秀,有攀枝花吐苞时的那份羞涩,也不失山村少女山泉飞岩样的那份开朗。
  记得那也是攀枝花开满坪子的时节,他们在江边攀枝花树下,借金沙江浪涛伴奏,唱一支又一支的山歌。唱着唱着,强子忽然地把歌声停下了,望着她:“阿秀,你人漂亮,心又灵巧,跟仙女一样。”
  阿秀脸热。
  强子又说:“要是我再能背背你,多好。你记得吗,我是背过你的。小时候,我带你们去半岩上采仙人掌果,你脚扭伤了,就是我背着你从岩子上下来的。”
  阿秀记得。那回他们采了好多好多的仙人掌果,又红,又大,吃起来蜜甜。
  阿秀大胆地接住强子的目光,调皮地:“看我漂亮,我就嫁给你做媳妇,一辈子让你背,好不?”
  姑娘小伙们笑闹成一团。
  强子没有笑,他缓缓地把目光投向江对岸峰峦,良久,低声地:“我没有这份福气。”
  阿秀低头:“我也没这份福气。”
  那天,阿秀再没有说一句话。
  强子的话也少了。
  次日清晨,雀子刚叫,阿秀就起床了。
  阿秀悄悄来到村口,站在攀枝花树下,目送强子出山。
  那回强子是去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读完大学又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强子,就成了城里的人。
  强子是村里人的骄傲。
  强子读了大学在城里找到工作,成了村里人的骄傲,长时间不能回坪子上来,阿秀那点唯一的生活情趣也就没有了。
  阿秀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一点色彩的幽暗的岩谷里。
  阿秀和村里的人一道去看从城里回来探亲的强子,她心里比别人多有着一份无奈的心思,话也就特别少。
  


  强子注意到了:“阿秀,你怎么啦,不说一句话?”
  阿秀摇摇头:“没,没什么。”
  昨天跟强子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和强子年纪差不多的外地小伙子,强子说,是他的朋友。
  强子还告诉他们,他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寄放在乡街上他同学家里,第二天他就赶马去驮回。
  电视机?人们兴奋:电视机?这么说,我们坪子上也可以看到电视了?
  乡街上的好些人户就有电视机,那里的人天天夜夜都可以有电视看。
  强子说,这里收不到电视节目。江谷太幽深,没有电视信号覆盖。买回的电视机只能用来放光碟,像放电影一样。
  “有没有那个《五朵金花》的片子,就是阿鹏找金花那个?”
  听说电视也能放电影,阿秀就急切地问。
  “呵,太巧了”,强子指着他的朋友:“他就是大理的白族小伙子,阿鹏和金花的儿子。这回,我们不但带回了《五朵金花》的碟子,还有更好看的《五朵金花的儿女们》。”
  金花有儿女了,还这么大?
  阿秀感到很意外,想不到竟然这么巧。她很是激动地站起,认真地望着小伙子,发觉他真的很像电影里头的那个阿鹏。高而壮实的身个,浓眉大眼。眉宇间忽闪忽闪的,是电影里的那个碧绿的海和那座翠绿的山才有的特别的灵气。
  直觉告诉她,强子哥没有跟他们说谎,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苍山脚下找金花的阿鹏,就是金花和阿鹏的儿子。
  阿鹏。金花和阿鹏的儿子。
  她陡然眼角一热,一颗少女的心也潮湿起来。
  《五朵金花》是阿秀唯一看过的一部电影。
  阿秀是在江边那鸡窝地看到这部电影的。去年,鸡窝地她老表结婚,她和阿妈去做客。老表的姐夫别出心裁,请了电影队来放电影表达祝贺。那晚上还放了另外几部影片,一直放了个通宵达旦,让也是偏远的鸡窝地老少好乐。可后面的几部阿秀没看。像很多每一次看电影的人一样,她有了那种少男少女初恋才有的心颤的感觉。明丽的山水风光,阿鹏金花们的美丽的歌声,影片轻松愉快的喜剧风格,给了她这个未曾接触过外界生活的江谷里的姑娘别样的享受。可看着看着,她的某根心弦似乎被重重地拨动了,她的心也像被洱海姑娘划船扬起的浪花泼湿,她再也欢快不起来。这部电影刚完,她就悄然离开了人群,出村,披着如水的月光,沿着山道,走到村后山包顶一块大石头上,坐着,默默地望着月光沐浴中的远山近岭。起风了,林涛一阵阵地扑胸口而来。
  她怎么也没想到江谷外会有着那样美的一片世界。哦,那应该是传说中的神仙地方神仙生活,也只有传说中的神仙,才能在那样的地方过着那样舒心愉快的生活。唱着歌,去劳动,去游玩,用歌声去寻找心中的人儿,去闹情绪。自己为什么不出生在那个叫做大理的美丽自由的地方呢?或者说,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给青年男女用歌声寻找自己的对象的权利呢?自己也唱得一嗓子好歌,被周围的人称为能唱绿山坡的歌声雀子,如果能够,她也会用自己心中的泉水流淌成最真情动听的歌声,找到自己心中最喜爱的人,一起编制出美丽的生活,就像电影里的金花和阿鹏们一样。
  她感到浑身上下冷的厉害。她彻心彻肺地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不幸。
  不仅仅她不幸,江谷里许许多多的小伙姑娘都不幸。
  世世代代,直到今天,江谷里还普遍地存在着为儿女们定娃娃亲的陈旧习俗。这种陈旧习俗压抑和毁灭了多少美丽的青春情感。她就是在她还没有满周岁时,在一场客事上,阿爸喝着玉米老酒,把她许配给了拉羊地的杨家老三。
  阿爸带着酒气的一句话,就注定了她的终生。
  杨老三当时也才三岁多一点。她打自小就不喜欢杨老三。长得丑不说,连山歌都唱不清爽,只会蛮牛打架,只会满口脏话,只会很小年纪就到处炫耀“长得好看的阿秀是我的婆娘”。说着脏话打着架长大,又染上了赌博的坏毛病,还说什么“男人不会赌,拿张老脸做屁股”。可以想见将来那是一种什么日子。
  叫她生厌极了。
  她不想嫁给他,不想跟他过那种岩坡滚石的日子。
  她抗争过,可她是抗争不了的。
  跟杨老三断亲,阿爸阿妈决不会允许,他们在周围乡亲中丢不起背信弃义的面子,况且儿女婚姻大事自古以来就由父母说了算。
  杨家也不同意。
  周围的人更会用鄙夷的眼光来看她。
  不仅她抗争不了,比她有本事的人也抗争不了。强子上了大学,在外面有了工作,还得回来把他不怎么喜欢的珍珍接出去成亲做一家。
  还有,两年前,上游村庄的一个叫阿芝的女孩,跟山外来的一个老师相识了,相爱了。俩人爱得你死我活。可阿芝也是定了娃娃亲的,最后,阿芝还是走一步哭一声,让人家用枣红马接了去做婆娘,
  那个老师呢,洒一场泪,远远地、远远地,离开了金沙江谷。
  有一天,杨老三也会牵着一匹枣红马,唢呐声声,把她接了去,为他杨老三生娃儿,过那种没滋没味的日子。
  这一夜,她哭了,将头蒙在被子里,咬着被角,无声地哭。哭累了,她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叫做阿鹏的大理白族小伙子,唱着句句让人心跳的情歌,和他面对面用歌声倾吐心思,她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踩着歌声飘落的花瓣,她和他越走越近,最后拥抱在一起……
  往后的日子,她经常做这样的梦。
  
  真是巧极了,现在,就有一个阿鹏一样的白族英俊小伙,从金花的家乡来到了她身边。
  这个小伙子叫罗海。罗海,阿秀听着他的名字,就立即联想到了电影中金花们的歌声里的那一方宽阔浩渺的碧水。
  洱海,光这名字就有多美!
  正午的时候,去驮电视机的强子和罗海终于返回坪子。
  偏僻寂寞的坪子,随他们带着电视机回来,一下子变得似乎明亮开阔了许多。
  翻看他们带回来的碟子,果然有《五朵金花》的片子。阿秀不识字,但从图画上一眼就认出来。那人,那景。那人那景托出的那情。
  还有一碟就是昨晚强子说的《五朵金花的儿女们》。阿秀不熟悉,却能马上感觉出。
  强子他们还带回来了四四方方一大块像镜子一样明亮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些电线什么的。
  “用它做啥?”阿秀指着像镜子一样的东西,问强子,眼睛呢,却悄悄地瞄罗海。
  “太阳能接收器。这里不通电,要用它来接收太阳的热能来带动电视机。”
  是罗海回答。他似乎也在注意地瞄着阿秀。
  阿秀心里慌乱,赶紧避开他的目光。
  “要晚上才能放吗,像电影一样?”慌乱归慌乱,她心里已经有些等不得了。
  强子:“不,像电视一样,白天黑夜都可以随意放了看。我们在路上接收好了太阳能,一会儿电线接通,就可以放给你看了。”他转向罗海:“你看,我们这里,就是落后。比你们家乡差多了。”
  罗海眉毛一扬:“这里跟我的家乡一样,有俊气的小伙,特别,有漂亮的姑娘。”
  强子将嘴巴逗拢罗海,说了句什么,罗海举手,揍强子一拳,俩人哈哈大笑。
  罗海:“包在你身上了?”
  强子摇头:“我可不敢。我们这里的姑娘,用你们大理的一句话来说,全都是庙里的猪头,早有主了。”
  阿秀猜出他们在说什么,慌乱地低下头。
  听说就要放节目了,小村里能拢的人都拢了来,热腾腾一屋子。
  太阳能接收器安上房顶了。电线接进屋了。电插头插到影碟机和电视机上了。
  强子和罗海调试着机子。人们乱纷纷翻看着碟子。有的说先放武功片,看武功片过瘾;有的说先放一个战斗故事片,战斗故事片精彩。
  阿秀想很快就能看到《五朵金花》,但她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只是大胆地用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罗海。
  罗海对她微微一笑。
  节目开始了,屏幕上人影未现,响起的大理地方特色郁浓的音乐就告诉阿秀,是《五朵金花》。
  她悄然向罗海投去感激的目光。
  罗海望望她,又是微微一笑。
  人们很快就融入了开满金花的美丽故事中,啧啧地,赞叹遥远处那个叫大理的地方的美丽的人儿、美丽的风光、美丽的风俗、美丽的民居建筑、美丽的……
  里面的什么都美丽。
  大伙纷纷说这肯定不是人间,人间哪有这样好的地方,是神仙生活的地方。
  阿秀今天的注意力却不在电视里,她在想着眼前这个罗海,悄然注视着罗海。
  片子放到大约一半时,她起身悄悄离开,来到村外攀枝花树下,任谷风把她的头发吹得一飘一飘的,躬身拾起一片刚落的花瓣,放在唇边,柔柔地亲着。
  花瓣突然从唇边落下,是心中浮起的一个念头给惊落的。
  被这个念头吓得有些惊慌失措。她问自己;我能够这样做吗?我敢这样做吗?
  半天,她慌乱的目光镇定了,将花瓣重新放到唇边。
  晚上,强子带着罗海来到她家。玩了一阵,他们要回去了。强子悄悄给阿秀使眼色,阿秀明白,送他们到门外地坝里。强子轻声对阿秀说,明天他要带罗海去金沙江上漂筏子,罗海希望阿秀跟他们一起去。
  阿秀咬着下唇,不言声。
  强子:“我告诉他了,我们这里有我们这里的习俗和规矩,这样不好,这样会给你带来很多闲言碎语,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
  阿秀忽然坚定地:“不,我去!一定去!别人要咋说就咋说好了。”
  强子望着阿秀:“你变了。”
  阿秀:“是该变变了。强子哥,你说,天在变,地也在变,我们还能再不变变吗?”
  木筏穿浪。
  浪花,洋溢着生命激情的浪花,飞扬生活诗意的浪花。
  十八年了,金沙江,第一次和阿秀的心走得这样近。她站在筏头,忘情地“啊啊啊”欢叫。
  强子惊异地望着她。在强子的印象中,她从来没有这样欢快过。
  从来没有。
  两岸的山峦似乎也碧绿了许多。
  一个星期满了。走的头晚上,强子和罗海向阿秀他们逐一告过别,鸡叫二遍时,踩着夜色离开了江坪,回城了。
  罗海走得有些惆怅,一次又一次回头。
  强子明白罗海的心思。
  强子想对罗海说,其实她也很苦,很苦。想了想,又没说出来。
  太阳从林峦中钻出来将阳光洒满大地时,他们终于爬到了山顶。
  罗海站在岩坡顶,回头,最后看一眼那个他住了几天的江岸小村。
  这时候,阳光下闪着晶莹露珠的丛林里,忽地闪出一个穿水红上衣的人来。
  是阿秀。
  强子一惊。
  罗海也一惊。
  阿秀望着他们:“怎么,没想到吧?”
  强子预感到了什么,却还是问:“你要到哪里去,这么早?”
  他不大敢相信自己的预感。
  阿秀:“去用心中的歌寻找心上人的地方。”
  强子久久地望着她,问:“大理?你打定主意了?”
  阿秀点点头。
  强子望望罗海:“你喜欢他?”
  阿秀:“我什么时候说过喜欢他了。他还没给我唱过一句歌呢。再说了,才几天的时间。阿鹏都还让金花考验了一年时间呢。强子哥,大理不是一个用歌声寻找心上人的地方吗?我到了那里,你们帮忙我找活儿干,谁要是能把歌声唱到我心里,我就嫁给谁做媳妇,一辈子穿金花她们穿的那种衣裳。”
  强子转向罗海,冲罗海一拳:“朋友,这下,就看你的了。”
  罗海受到鼓励,有点受宠若惊地,朝阿秀笑笑,头发帅气一甩,激情飞扬地唱起来:“唱支歌子给妹听,歌声便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妹永在哥心……”
  强子:“先拿出点行动吧,到了大理,第一件事,就是给阿秀买两套她最喜欢的金花服装。”
  阿秀甜甜地笑了。
  她看到那座叫苍山的大山,歌声中,向她张开双臂,要把她拥进那片叫洱海的碧水的怀抱里。
  她的心第一次醉了,醉了。
其他文献
如今偶尔逛街看到大街小巷中一些大大小小的、装修讲究环境幽雅的“茶室”、“茶座”,我不禁联想起记忆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理古城的那几家古朴雅致的茶馆或茶社(按照当地习俗,应叫“茶铺”)来。    我童年时曾跟随进城赶街的外公多次进过那几个茶馆,对它们还保留着一些较深的印象——记得常去的有古城复兴路上四牌坊和鱼市口这两处的茶馆,与现在这些装饰华丽环境优美的、其环境氛围更具现代酒吧和咖啡屋之类异域情调
期刊
1、隔世的忧伤      星子们旋转的秋夜   一缕愉悦的风拂过我心的古井   掀动我恍若隔世的忧伤   这是一掬清洌的甘泉   一路弹奏着叮咚的月光之琴   轻灵的足音   叩击着今世最后的痴情   欢悦的青春旋律   唤醒了我无知无觉的生存   你的顾盼与凝眸   如气韵生动的幽兰   灵动的碧绦舞动黄昏的空谷      有暗香浮动   穿过我生命的旷野   灰色的寂寥缠绕着我滞涩的   血液
期刊
文学作为审美化的“人学”,必须从人的生态去审视人,而不应该只是从意识形态去看人。只有这样,才能从人类生命存在和人性生成的根本去把握文学的生命意蕴和文学内涵。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探究人性的最捷径的路,也是人性从本原到崇高的理想之路。而在今天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似乎太缺少生态与文学关系的发现。文学首要关注的是人性生态,尽可能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挖掘出崇高的东西。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给文
期刊
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曾属云南、东河阳等郡,南诏、大理国时期建蒙统郡、府,元以降称鹤州、鹤庆至今。   鹤庆古城是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城内独具特色的白族古民居鳞次栉比。在古城中央隆然高耸着一座古建筑,这就是名冠滇西北的云鹤楼。钩沉鹤庆沧桑,据明代著名的白族翰林李元阳撰《鹤庆军
期刊
遥望的山峰   轮廓分明——那是雄奇   绵延的俊秀   苍翠茂盛——那是魅力   仰着思想的光波顺着情感   的脉线   我虔诚如佛   来到山顶   触及这诱人的高度   近了山的微笑无痕   淡如松风   近了山的怀抱虚空   皎若玉光   秀峰的平面如此荒凉   才发觉有些风景   遥望就够了   有些孤寂和寒冷   不属于人间      山 民      飞瀑浪漫处   山民的脸色红黑如
期刊
在山歌里泡大的彝族作家纳张元,新近出版了文学作品专集《走出寓言》。作为彝族作家,纳张元一方面用娴熟、纯正的汉语写作,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在语言上找到自己的个性。从《走出寓言》,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纳张元在“汉化”的同时也在回归。   尽管纳张元从小受到汉文化的薰陶,但是,由于他从小就在古朴苍凉的民歌中泡大,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打上了“诗”的烙印。对偶一般整齐的句式,古老的彝族韵文,如诗如歌,充
期刊
2005年9月28日,大理州第九届洱海歌手“华兴杯”大奖赛圆满落下帏幕,而那悠扬动听的旋律还久久回荡在苍洱上空。洱海歌手大赛,从1988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18个年头,举行了九届,它是一个文艺活动的平台,同时又是一方培育新人和发现新人的沃土,为白州艺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艺术人才,走向全省、走向全国,为白州“三个文明”建设浇灌出一朵朵艳丽奇葩,奏出美丽的乐章……      政府高度重视
期刊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袁冬苇先生的新著《云岭放歌》。大理白族诗人袁冬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著有诗集十余部,不少诗作翻译到国外,并在国内多次获奖,选入多种选本,诗集《回归》获国家第六届文学骏马奖。袁冬苇先生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在艺术的道路上攀登不止,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味道;正如他在诗集中写的:我举步/又开始了新的旅程/险阻与机遇/如影伴行。退休的生活是精彩的,但袁冬苇先生的退
期刊
1265年,但丁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302年起,他被代表罗马教皇利益的黑党终生放逐。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时候,但丁开始《神曲》的创作。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但丁赢得了世人的推崇和尊敬。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321年,但丁去世,意大利人民给予了他超过帝王的敬重。当人们把但丁
期刊
说起钓鱼,我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些若隐若现的模糊影像……   童年时的垂钓,细节自然想不起了,有件小事的印象却很深刻。   那时,我很羡慕小伴们在小河里钓鱼,自己却没有钓钩。于是,悄悄地在母亲的针线篼里拿一根大底针,用小镊子捏着,放到灯火上烤得通红,趁烫急速将针尖握成钩子,就成了钓钩。又扯了母亲的一截缝线,找根柔细的柳枝条,拴上钓线钓钩,在离钩一尺左右的线上,扎上一寸来长的干大蒜杆,终于大功告成,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