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建构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生态课堂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是一个理想的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
生态课堂突出引导的功能,即针对性、启发性和导向性。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课堂驾驭着教与学;从课堂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策略和智慧,联系着文本与课堂。在追寻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生态课堂的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导学是生态课堂的入场券
导学体现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理解和掌握、课后的巩固和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链接。
预习是接受新知识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基本内容;要指导学生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在预习笔记上做自己会做的题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中和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这样的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教师还要教授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一目了然的表格预习法、层次清晰的提纲预习法、圈点标记的符号预习法、提出问题的质疑预习法、习题试解的解题预习法等。根据所教内容,教师写出导学设计,学生遵循导学中的步骤读书、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灵活了,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也是导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读、看、听、说的学习法。读即认真读教材。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问题,列出提纲,引导学生读所学的内容,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归纳与概括。看——观察,即指导学生认真看老师的演示和同学的操作。在观察中想,在观察中思,这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听也就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并从中掌握知识。记即记笔记。记笔记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听课中,学生可用不同的符号记老师讲解的重点、思考的过程、同学精彩的发言等。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课上会听讲,会合作,会交流,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案是生态课堂的指路灯
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方案即为教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一份教学步骤具体、结构合理、教法灵活的教案,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高效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问题依然存在,如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走不出满堂灌的教学圈子;青年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上,不讲实效,生搬硬套教学模式,弄巧成拙。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交往,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突出“五性”:趣味性——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障碍性——引起冲突,使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开放性——教法灵活,多方启迪,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差异性——讲解的问题要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面向全体学生;实践性——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沿着“兴趣为动力,问题为核心,探究为途径,评价为手段”的思路设计自己的教案。
三、巩固是生态课堂的落脚点
这里的“巩固”指的是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技能技巧。巩固知识,不仅要理解、记忆,更要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迁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创造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从“爱学”到“会学”再到“学会”。这才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才是建构生态课堂的落脚点。这里我从复习的角度谈谈我对巩固这个环节的设计。
首先,指导学生复习,加强日常训练。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天都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题目不要太多,要有代表性。
其次,改革作业形式。如巩固知识的书面作业——精选题目,避免机械性和重复性,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观察力的感性作业——观察动植物,通过物化的感性刺激,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与表达力;信息收集的资料作业——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到书店和图书馆收集信息,培养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的调查作业——收集数据,调查社会的某一种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复习方法要多样,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设计练习题,围绕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每天复习,每天进行小结,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催生新思维。
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潜心实践,悉心反思,逐步完善,不断追求,教学效率必然能得到提高。
(责编 莫彩凤)
生态课堂突出引导的功能,即针对性、启发性和导向性。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生态课堂驾驭着教与学;从课堂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策略和智慧,联系着文本与课堂。在追寻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建构生态课堂的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导学是生态课堂的入场券
导学体现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理解和掌握、课后的巩固和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链接。
预习是接受新知识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温相关知识,扫清听课障碍,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基本内容;要指导学生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在预习笔记上做自己会做的题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在课中和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这样的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
教师还要教授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一目了然的表格预习法、层次清晰的提纲预习法、圈点标记的符号预习法、提出问题的质疑预习法、习题试解的解题预习法等。根据所教内容,教师写出导学设计,学生遵循导学中的步骤读书、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灵活了,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也是导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读、看、听、说的学习法。读即认真读教材。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问题,列出提纲,引导学生读所学的内容,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归纳与概括。看——观察,即指导学生认真看老师的演示和同学的操作。在观察中想,在观察中思,这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听也就是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习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指导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并从中掌握知识。记即记笔记。记笔记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听课中,学生可用不同的符号记老师讲解的重点、思考的过程、同学精彩的发言等。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课上会听讲,会合作,会交流,学习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案是生态课堂的指路灯
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方案即为教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一份教学步骤具体、结构合理、教法灵活的教案,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目前,广大教师不断探索高效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但问题依然存在,如一些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走不出满堂灌的教学圈子;青年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上,不讲实效,生搬硬套教学模式,弄巧成拙。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交往,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突出“五性”:趣味性——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障碍性——引起冲突,使学生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开放性——教法灵活,多方启迪,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差异性——讲解的问题要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面向全体学生;实践性——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沿着“兴趣为动力,问题为核心,探究为途径,评价为手段”的思路设计自己的教案。
三、巩固是生态课堂的落脚点
这里的“巩固”指的是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技能技巧。巩固知识,不仅要理解、记忆,更要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迁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创造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从“爱学”到“会学”再到“学会”。这才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才是建构生态课堂的落脚点。这里我从复习的角度谈谈我对巩固这个环节的设计。
首先,指导学生复习,加强日常训练。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天都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题目不要太多,要有代表性。
其次,改革作业形式。如巩固知识的书面作业——精选题目,避免机械性和重复性,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观察力的感性作业——观察动植物,通过物化的感性刺激,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与表达力;信息收集的资料作业——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到书店和图书馆收集信息,培养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的调查作业——收集数据,调查社会的某一种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复习方法要多样,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设计练习题,围绕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每天复习,每天进行小结,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催生新思维。
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潜心实践,悉心反思,逐步完善,不断追求,教学效率必然能得到提高。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