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年的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主要由肠道EV71型(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的症状为主要表现,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013年4月,我科收住1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我们运用循证的方法不断探索实践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月份,我科共收治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0—6岁,其中8个月—4岁12例,5—6岁6例,18例患儿全部均有发热,体温在37.5℃—40℃,39℃以上的有5例,患儿手足、口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3例臀部症状严重,有破溃现象,患儿烦躁不安,哭闹不停。
1.2治疗方法。患儿在主要期间我们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使用痰热清、注射用头孢呋辛治疗以控制炎症性反应,加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静脉用三磷醇腺苷、馥梅A、维生素保护心脏等支持疗法,经过8—15天治疗及护理后,本次全部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1.3循证护理。在对18例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况,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提出循证问题: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口腔疼痛护理、预防消毒措施、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寻找有关的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依据,给予结合临床实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1护理措施。
1.3.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病死率较高。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min观察一次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患儿有无持续高热(38.5℃以上),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呕吐、心跳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等现象,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热的病人应每2—4h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8.5℃,给予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退热后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被单。
1.3.1.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糖等变化,对患儿实施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态,触摸四肢,如有四肢末端冰凉、皮肤发花等提示进入危险期,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1.3.1.3神经系统: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有无嗜睡、烦躁不安,或哭闹、呕吐、精神差,肢体无力抖动,抽搐等症状。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1.4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呼吸浅快,口唇紫绀,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给药。
1.3.1.5家长是患儿最为密切的接触者,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宣传,向家长详细介绍早期重症、危重临床表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协助医护人员发现危重症,积极干预并抢救。
1.3.2口腔疼痛的护理。
1.3.2.1进食后用温开水漱口,年龄小不会漱口的患儿饮10—20ml温开水。口腔护理时,护士先用1.5%过氧化氢棉球清洗患儿口腔内牙齿、颊部、口唇内、上颚及舌面,溃疡疱疹处清洗2—3遍,再用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每日两次。
1.3.2.2予患儿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烂面条,牛奶等。食物应温凉无刺激性,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1.3.3预防及消毒隔离措施。患儿入院即按照传染病隔离,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个患儿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或按卫生洗手7步法洗手;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用洗手液给婴儿洗手,不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其他患儿。
1.3.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观也随之发生了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现在的社会实现,大部分患儿都是独生子女,恐惧心理特别严重,所以儿科护士必须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尽可能多陪伴患儿,给患儿讲故事,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相对固定的护士进行连续护理。本组10例患儿入院是精神较差,话语少,护士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儿,对啼哭、吵闹的患儿予以安抚,轻拍以安慰患儿,使其感到温暖,有安全感。检查治疗,静脉穿刺时,分散患儿注意力,通过数数、说话、抚摸等,使患儿放松,情绪稳定。
1.3.5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仍需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2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患儿入院后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妥善处理患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做好皮肤护理、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基础护理。饮食和卫生保健指导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并减少感染机会,对患儿的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较为溺爱,在治疗期间常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患儿出现并发症、基础护理技术不过硬、反复穿刺等原因发生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实施系统干预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护患满意率也由所上升,对增减护患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朱启镕,方峰.小儿传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2—156
[2]庄文贞.循证护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9:205
[3]李燕,王晓青.小儿手足口病合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9)1402—1403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1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月份,我科共收治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0—6岁,其中8个月—4岁12例,5—6岁6例,18例患儿全部均有发热,体温在37.5℃—40℃,39℃以上的有5例,患儿手足、口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3例臀部症状严重,有破溃现象,患儿烦躁不安,哭闹不停。
1.2治疗方法。患儿在主要期间我们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使用痰热清、注射用头孢呋辛治疗以控制炎症性反应,加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静脉用三磷醇腺苷、馥梅A、维生素保护心脏等支持疗法,经过8—15天治疗及护理后,本次全部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1.3循证护理。在对18例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情况,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提出循证问题: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口腔疼痛护理、预防消毒措施、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寻找有关的护理措施及其相应的支持依据,给予结合临床实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1护理措施。
1.3.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病死率较高。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min观察一次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患儿有无持续高热(38.5℃以上),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有无呕吐、心跳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等现象,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热的病人应每2—4h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8.5℃,给予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退热后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物,被单。
1.3.1.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血糖等变化,对患儿实施持续心电监护,注意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态,触摸四肢,如有四肢末端冰凉、皮肤发花等提示进入危险期,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1.3.1.3神经系统: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有无嗜睡、烦躁不安,或哭闹、呕吐、精神差,肢体无力抖动,抽搐等症状。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1.4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症状可表现为呼吸浅快,口唇紫绀,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给药。
1.3.1.5家长是患儿最为密切的接触者,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宣传,向家长详细介绍早期重症、危重临床表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协助医护人员发现危重症,积极干预并抢救。
1.3.2口腔疼痛的护理。
1.3.2.1进食后用温开水漱口,年龄小不会漱口的患儿饮10—20ml温开水。口腔护理时,护士先用1.5%过氧化氢棉球清洗患儿口腔内牙齿、颊部、口唇内、上颚及舌面,溃疡疱疹处清洗2—3遍,再用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每日两次。
1.3.2.2予患儿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烂面条,牛奶等。食物应温凉无刺激性,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1.3.3预防及消毒隔离措施。患儿入院即按照传染病隔离,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个患儿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或按卫生洗手7步法洗手;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用洗手液给婴儿洗手,不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其他患儿。
1.3.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观也随之发生了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现在的社会实现,大部分患儿都是独生子女,恐惧心理特别严重,所以儿科护士必须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尽可能多陪伴患儿,给患儿讲故事,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相对固定的护士进行连续护理。本组10例患儿入院是精神较差,话语少,护士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儿,对啼哭、吵闹的患儿予以安抚,轻拍以安慰患儿,使其感到温暖,有安全感。检查治疗,静脉穿刺时,分散患儿注意力,通过数数、说话、抚摸等,使患儿放松,情绪稳定。
1.3.5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仍需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2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患儿入院后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妥善处理患儿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做好皮肤护理、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基础护理。饮食和卫生保健指导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并减少感染机会,对患儿的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较为溺爱,在治疗期间常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患儿出现并发症、基础护理技术不过硬、反复穿刺等原因发生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实施系统干预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护患满意率也由所上升,对增减护患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朱启镕,方峰.小儿传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2—156
[2]庄文贞.循证护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9:205
[3]李燕,王晓青.小儿手足口病合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9)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