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回答“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教给学生呈结构性的知识”,并指出“结构性、概括性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为此,笔者在政治教学中实施结构化、概括化策略,高效开发利用教材,解决新教材容量大、逻辑结构相对松散、内容零乱、前后反复的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能,让政治学习轻松起来。
“结构化、概括化”内容包括“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两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粗浅地介绍如下。
一、知识内容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形成的基础是对琐碎的、零散的、表象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强调知识内容的整体性。
找到一根有效的“红线”,是将单个的、零散的、不便记忆和把握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平台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联系。
“概念辐射法”即以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全面辐射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例如“商品”这个核心概念,可以向四周辐射含义、属性、价值量、价格、对生产者的要求,进而形成一个以“商品”为核心的知识系统。
“主体统领法”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背景,着眼于其中不同主体的表现,如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府、政党、民族、国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经济生活中的政府、企业、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解析其各自的行为原因、措施、作用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富有运用性的知识系统。
“问题指向法”指运用“是什么”(性质、本质、体现等)、“为什么”(原因、目的)、“怎么样”(意义、价值)、“怎么做”(手段、措施)等问题引领学生把握知识联系。如“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问题”,就包括“公民政治生活的表现或内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等层次,并将每一个层次进一步分解,带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
“主题整合法”即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从主题需要出发全面搜索知识。如有关“民主监督”的教学,就可以把散见于政治生活第一、第二单元的有关内容进行集合,包括:(1)监督权的含义;(2)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3)我国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意义、要求;(4)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原因、措施等。从而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一个关于“民主监督”的新知识系统。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的变化,指导学生把知识点按一定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新的整理,梳理出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以培养学生灵活、综合的运用能力。
二、方法程序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
“方法程序结构”是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操作步骤,体现了一种“技能”,即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强调方法技能的整体性。这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也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方法程序结构”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掌握了“方法程序结构”,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掌握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教材的编写体例,中观上整体感知教材、重点把握知识的三遍读书法,微观上划分主谓宾理解概念、把握知识区别的方法。
“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范围、指向、对象(主体、客体)”三个角度的审题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以及“从问题焦点出发、展开联想、确定知识联系”的思维导图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答题的方法,辩证地、历史地回答问题的方法,根据不同题型高效答题的方法。如“原因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从材料中的问题找原因;二是从设问中找原因,明确主体与客体,分析原因与意义。主体、客体分别讲,多个主体分开说,内因、外因要找全。“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依据材料中的问题对症下药找措施;二是根据不同的主体找措施。“意义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从不同的主体说意义;二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意义。“辨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补全内容,指出缺点说片面;二是肯定正确说合理;三是摆明观点说措施。“体现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找焦点、想知识、定联系。
如何确定要点:下笔之前定要点,相同内容成一点,要点独立不重复,要点内容“三联系”,语言简练二三句。
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就具备了最具迁移价值的知识,具备了较高的学科能力,具备了较好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同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升华为智慧的过程,让学生在“会学”的同时“愿学”“乐学”,真正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轻负高效的目的,让政治学习轻松起来。
(责任编辑 袁 妮)
“结构化、概括化”内容包括“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两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粗浅地介绍如下。
一、知识内容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
“知识内容结构”是由学科基本概念为核心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它形成的基础是对琐碎的、零散的、表象的知识进行整合,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强调知识内容的整体性。
找到一根有效的“红线”,是将单个的、零散的、不便记忆和把握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平台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联系。
“概念辐射法”即以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全面辐射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例如“商品”这个核心概念,可以向四周辐射含义、属性、价值量、价格、对生产者的要求,进而形成一个以“商品”为核心的知识系统。
“主体统领法”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为背景,着眼于其中不同主体的表现,如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府、政党、民族、国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经济生活中的政府、企业、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解析其各自的行为原因、措施、作用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富有运用性的知识系统。
“问题指向法”指运用“是什么”(性质、本质、体现等)、“为什么”(原因、目的)、“怎么样”(意义、价值)、“怎么做”(手段、措施)等问题引领学生把握知识联系。如“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问题”,就包括“公民政治生活的表现或内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公民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等层次,并将每一个层次进一步分解,带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
“主题整合法”即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从主题需要出发全面搜索知识。如有关“民主监督”的教学,就可以把散见于政治生活第一、第二单元的有关内容进行集合,包括:(1)监督权的含义;(2)民主监督的方式、渠道;(3)我国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意义、要求;(4)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原因、措施等。从而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一个关于“民主监督”的新知识系统。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的变化,指导学生把知识点按一定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新的整理,梳理出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以培养学生灵活、综合的运用能力。
二、方法程序结构化、概括化的策略
“方法程序结构”是结构化了的一套办事操作步骤,体现了一种“技能”,即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强调方法技能的整体性。这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也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方法程序结构”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掌握了“方法程序结构”,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掌握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教材的编写体例,中观上整体感知教材、重点把握知识的三遍读书法,微观上划分主谓宾理解概念、把握知识区别的方法。
“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范围、指向、对象(主体、客体)”三个角度的审题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以及“从问题焦点出发、展开联想、确定知识联系”的思维导图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答题的方法,辩证地、历史地回答问题的方法,根据不同题型高效答题的方法。如“原因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从材料中的问题找原因;二是从设问中找原因,明确主体与客体,分析原因与意义。主体、客体分别讲,多个主体分开说,内因、外因要找全。“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依据材料中的问题对症下药找措施;二是根据不同的主体找措施。“意义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从不同的主体说意义;二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意义。“辨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一是补全内容,指出缺点说片面;二是肯定正确说合理;三是摆明观点说措施。“体现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找焦点、想知识、定联系。
如何确定要点:下笔之前定要点,相同内容成一点,要点独立不重复,要点内容“三联系”,语言简练二三句。
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就具备了最具迁移价值的知识,具备了较高的学科能力,具备了较好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同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升华为智慧的过程,让学生在“会学”的同时“愿学”“乐学”,真正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轻负高效的目的,让政治学习轻松起来。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