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中的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13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意 儿啊”,你从高树上掉了下去。
  硬邦邦地,砸在地上一块硬邦邦的耢石上,圆乎乎的立马摔成了扁扁的,柿饼儿似的,死了过去,世界全都黑了。
  死亡的气息潜行着。万物静寂,光线被树叶和树叶遮住,躲藏在苍绿的最暗处,发黑,汗液源源不断地从毛孔里跑出来,迅速沁成一滴又一滴的形状,被室外的高温阴干,烤干,浓缩成汗珠子们挣扎过的各种姿态,黏密密的空气里有了斤两,秤砣似的砸下去,荡起来一丝一丝草腥气。乌云比房子还要低,压过那些枝枝叶叶,大雨轰隆隆下来了。雨水漫过来,土气向上奔跑,让人只想打喷嚏,你被冲开,水花嘻嘻哈哈着,一朵朵作弄着一朵,“呼通”,整个儿掉了下去。两耳灌风,灌雨,灌满了雷电,下坠,黑,又暗又黑,暗黑,黑啊,黑啊,泥土砂砾惊恐大叫,沉睡中的人也在大叫,没有尽头地掉了下去,没有谁不失声大叫。
  那,应该是个下午,晚秋。烂青色的树叶子气味到处弥漫。假如,你是一只癞蛤蟆,美女一枚,小小俏模样,不足一岁,假如你正要考虑哪天是蛰伏的吉日,又不好意思跟其他人开口呢,那么好了,你偏偏做了一件无聊的事情。
  你踩上一堆堆风和雨撕扯下的绿叶子,洑水过大坑小沟,静悄悄地爬,“哗啦”,抖落了一身水,正了正脑门,上了一棵半躺着的柳树,朝下边一看,嘿嘿,得意了清清嗓子,他们都露出个小脑袋瞅你呢。你准备做国王讲话了,可,又不知道应该讲些什么,万一,他们看出来自己是个假国王了,岂不让他们笑话死了?话又说回来,不讲白不讲,他们谁谁谁、谁谁谁都可以模仿国王,我凭什么不能?想明白了,肚子里就有了底气,一个字,就偷偷摸摸地溜出了嘴边:“嗯。”如同朝着一个话筒,“喂”了一下,试试音响。讲完,你自己都吓了一蹦,你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过话,今儿第一次啊。
  下边,大眼瞪小眼,全都哑巴了,什么情况?
  你清了清嗓子,又開口说了:“嗯儿,嗯啊嗯啊?”眼睛扫射一遍,你在找娘,“娘,你在哪”,看看娘看没看见这个闺女?
  还是一片哑巴。
  也难怪,娘的闺女又不止你一个,长得都差不多,哪能都记得住?可是,你的声音遗传了她,这个,总不会假冒吧?还是,再叫叫试试。从容了,你就不慌张怀疑了,两片嘴唇上下翻飞道,“嗯儿,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意思是“娘啊,听到没有?你看这里,美气死了”。又长长喊了一声,“嗯儿。”连傻子都知道,你不是喊她,又是喊谁哩?
  看起来,娘不在这边唱歌。可是,你才身子一扭过去,下边,“嗯啊”声大作。不用猜也知道,那是“啊”字,感叹美丽的秋天,感叹太短暂,感叹雨,一场场就把天气下凉了,下冷了,“啊——冬天就要降临了”,他们啊,两眼微微朝上,无神,空空荡荡,朝着你和天空的方向,七嘴八舌唱着这类的歌,像一首反复循环的赞美诗。你小时候见过她的,时时刻刻感受着这份母爱,但不知道爹是谁,后来记事了,两下分离,从此你是你,我是我了,你活在世界上,主要任务是寻找爱情,寻找爱人,可是,这条路多么漫长,啊,不见头,不见尾的忧伤啊。
  你顶着那么多的大雨滴,白肚皮贴着柳树皮,使劲朝前爬。
  树皮好像老虎皮似的,鼓出来的部分,棕色浅淡,泛着土灰色,像是路,大路小路,一道道纵横着朝树冠方向爬,直到树冠发杈了,还继续爬,越爬越小,越细,像麻绳像棉线,爬过枝枝丫丫,爬过新发的枝条,就不爬了,那些小路消失了,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大雨滴落下来,落在路和路之间的沟壑里,那里面长满了绿苔藓,一个小山丘连着一个小山丘,新生的小山丘又迅速摞上去,拉扯着后来的一群群小伙伴,在一部分沟壑上面跳起了芭蕾舞,像是一块块海绵,迅速把雨水吸走。来不及吸走的,一滴两滴地紧紧抱在叶蔓上,怯怯的眼睛眨呀眨,娇滴滴的,毛茸茸的,滑溜溜的,湿漉漉的,生怕你把它踢跑。越往下边看,小山丘渐渐消失了,变成了一道一道河沟,黑漆漆的,顺树干不知流淌着什么,湿了树下一地。原来啊,树皮喝得饱饱的,撑得都快直不起腰了,大雨还在下,它还得继续喝,怎么办?没办法,雨水只好从那些沟壑里溢出来,顺了树身往下边淌,水多了,有点发甜,发嗲,谈恋爱的撒娇的跳舞的卖萌的唱歌的喝小酒的撸羊肉串的猜枚划拳的高声大嗓唱大鼓书的,帅的美的,哥呀妹呀的,歪歪扭扭着聚会,狂欢,变成了水洼、水沟、水坑,乃至于小池塘小河了。几只叫不上名字的小飞虫,“嗯嘤,嗯嘤”飞过来,落在某一处小山丘上,水蚊般大小,但比水蚊机灵,精瘦,那小胳膊小腿,比头发丝儿还要细。它们把谁都不看在眼里,抬抬脚,“嗤”,就是一泡尿。用不了三五天,这儿那儿,准能长出黄蘑菇,或者灰木耳,或者狗尿苔,一想起狗尿苔不太正经的臊味儿,你的脸“腾”一下红了。你迷住了,谈了一段恋爱,真美气,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比喻,自然而然地,爪子就不知道怎么抓了,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加上也滑,四个方向有点抓不稳,雨水似乎要把它们冲开,一寸一寸,又不知道下一寸的落脚处,你似乎就要掉下去。可是,你没有掉下去,倒是爪子上,甩出来一串白亮亮的棉线儿。
  爬着爬着,半躺着的树身子高扬上去,太陡了,没办法再爬了,你眼珠子左右上下转了转,路有了。是一棵半睡着的树,老柳树吧,高出水面不少,距离现在爬的这棵一尺远。你试探着,举了十几下左右手,估计出自己有几成胜算,万一失足落水了,值不值得,万一跳上去了,自己还能不能爬,爬过几棵树才算更高,有把握吗?这万一,真就失败了,仅仅爬过这一棵,也算是冒险精神吧?也算是自己光宗耀祖了吧?哈哈,自己真有那么伟大吗?你一高兴,“嗯儿”,唱了一句河南豫剧《朝阳沟》:“咦——”你故意省略掉了前边的“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几个字,跳过去,直接唱后边的“咦……咦……咦——咦”,唱着得发(舒服),“得”在河南土话里读“d  i”,二声,阳平,最是表达你此刻的心情。你连唱了四遍,停下,两眼才开始向左转,抬起右前脚上前一步,移动左前脚调整,撑起身子,后面的脚快进两步,深吸两三口气,运气,存气,提气,运气,两眼寒光一闪,眼睛一闭,“啪”,管它生死富贵,谁不想一飞冲天啊,就这么,“呼通”一下,胖乎乎地跳出了出去。   这一下,不知道,你跳过去了没有?
  全世界没了声音,没了时间的概念,像哑剧,像那种山洪暴发后,巨大的恐惧湮灭掉这一切,像手足无措的后怕。
  “鼻意 儿啊”,你艰难地张开两边嘴唇儿,发出了一种拟声字。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字,读“b iá”,河南周口、项城、商水、淮阳、沈丘、上蔡、平輿土话,唇齿音,恶狠狠地,还是第二声,阳平。这种声音,是扁的,一般从扁的或者摔成扁的物体里发出来,比如蛤蟆嘴,这么说吧,将长长的上嘴唇、下嘴唇平行绷紧,猛地,发射出一枚愤怒的炮弹,一下,就把对手整个儿打蒙。
  疼痛,从骨头缝里纷纷钻出来,朝着四面八方奔跑,脑子蒙圈了,撕裂,断裂,碎成一截子一截子的,东一头西一头,绿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突然被一只大手拍下来,大头鞋使劲踩住,就地旋转两个90度,踩成一捧捧玻璃渣渣和沙子,扬起来撒开,重新坠落,重新爬起来,跌跌撞撞着夺命般的奔跑。活是活过来了,但是,以后,自己该怎么活下去啊?为什么听不见声音?为什么这么疼痛,浑身散了架一般?眼睛睁不起来?我,完了吗?然后,是一种“吱”的耳鸣声响起,尖尖细细,若隐若现,像一根老奶奶纺车前的棉线儿,“嗯呀,嗯呀”从棉花筒子里抽出来,先粗,后细,头发丝儿那么细,一圈圈均匀地缠绕住线穗子,慢慢,慢慢变成了一个香喷喷的线穗子梨儿。梨儿越来越大,慢慢熟了,天天悬挂在枝头,诱惑着树底下舌尖上的一条条馋虫,总要被谁夜里惦记着哩,总要被谁摘下哩,然后蛤蟆嘴一张,一口口吃掉,连囫囵带片儿,连一丁点儿渣渣都不留。就像这线穗子梨儿被人吃掉一样,耳鸣声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又躲到哪里去了呢?空白的一张纸,往往是留给世上最出色的画家,是靠你等来的,就像爱情。
  “吱……”耳鸣声隐隐约约出现,电压忽高忽低,电流通过的脚步声嘈杂,辨不清人数、方向和距离,支棱起耳朵,越往下边听,哦,它们其实只有一个人,它的信号,发自脑际和天顶的左前方,指南针的方向。从天而降的耳鸣声越来越清晰,从容和连贯,响声越来越大,没有丝毫休止和停顿,带给了你一定要活下去的勇气,你谢天谢地,你仰天大哭,你又看见了那根细细的棉线儿,正在老奶奶的手里越纺越粗,一丝丝一股股,拧成了麻绳、井绳、架车襻子绳般粗细,直上直下,上上下下,白光往来穿梭,像是哪个发癔症的小孩子挥舞着蜡笔,发誓非要在纸上画出来一面白墙,划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是这样的,你的脑海里也画出了一面白亮亮的墙,那是希望的白日光,那是你逃出死亡密室的一把梯子,你只有向上逃跑,一直跑下去,永远也不要回头看,你才能活命。黑暗好像一口深渊,空气稀薄,不见底,不能呼吸,压抑得让人窒息。扛过去,挣过去,这种窒息感才会稍稍减轻一些。犹豫中,两个你在脑海里打架,一个自暴自弃去死,一个九死一生着求生,一时间,真假两个孙悟空厮杀在云雾里,难分胜负。孙悟空牛吧,可是六耳猕猴偏偏挑战了他,他是他的魔鬼。一个我,一个非我,身子和影子,一辈子没有什么对错。为什么不试试?就是啊,你一遍遍拷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试试啊?不试试,怎么知道我到底还有没有活着的可能?怎么就知道啊?
  终于,你在支离破碎的疼痛里打开了一只眼睛,右边,然后左边,视线向上。看,眼前是整整一面白亮亮的墙,是天光!
其他文献
满天的繁星,你甚至能清楚地分辨出它们是蓝色还是紫色。   小村庄变成了一个个黑影,显得特别安静。村中的一小片空地上,全村的老少爷们儿或蹲或坐,烟火一闪一闪的。他们正在享受着自己的艺术。这是一些古老而简单的说唱艺术:云南花灯,或者山歌。关于它们的名称由来、起源和发展,是文艺学家和民俗学家的事,这儿没人管它。忙碌了大半年的春种秋收都过去了,是该歇一会儿啦。   表演者坐在场地中央的小马扎上,通常是
期刊
暑假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我从县城艺术学校接学舞蹈的孙女回来,她要吃米粉,我把电车停在上蔡縣北大公学门口一个卖炒米粉的小摊前。   由两个简易方形圆锥顶遮阳篷搭成的饭摊,一边摆放着几张桌凳,一边是做炒米粉的锅灶设备。这时,小摊里没有吃饭的,厨师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拿着一把笤帚扫地。他个头儿不高,黝黑的面庞,大大的眼睛,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着黑色短裤,脚上的运动鞋上面露出洁
期刊
我童年时的伙伴三毛音乐感颇强。自从我们一起踏进学校大门时,他就能用笛子演奏当时流行的许多歌曲,像《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北京的金山上》《翻身农奴把歌唱》等曲目,他在班级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中都要上台演奏,随着他那手指娴熟的起落,一曲曲宛转悠扬的乐曲便在校园里阵阵飘起,教室里掌声如潮,喝彩声不断。每到那时,我心中总会升起一种渴望: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该多好呀!   三毛知道我的想法
期刊
我是听着父亲讲老叔的故事长大的。   父亲大老叔三岁,并非亲兄弟,上溯七八代都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是同一辈分,早失怙恃,同病相怜。夜里,结伴睡在阴暗潮湿的破烂矮屋里,冬天,北风挟着雪花侵入屋里,他们蜷缩在墙角,相互拥抱,用体温温暖着对方,等待天亮。二十多岁时,父亲凭着出色的石匠手艺去了体力劳动繁重的公路段,老叔凭着聪明能干去了当时特别红火的副食品公司。能走出农村,领取国家工资,真是鲤鱼跃龙门。休息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和二哥、三哥都在15公里外的中学求学。   我们每周六回家,周日带上足够一周的煎饼再回到学校。那时,学校虽有食堂,但只是在生病或带的饭不够的情况下才到食堂“犒劳”一下,因此,每期末除了烙好必備的煎饼外,准备好五六天的下饭菜对母亲也是极大的考验。冬天还好说,夏天的菜用不了几天就会变味,所以,在我们常年外带的“菜系”里,“炒咸菜”是最受欢迎,也是母亲做得最多的。   辣疙瘩是芥
期刊
一   秋意成虎,呼嘯起一地的金黄,玉米接天,水稻铺地,那个天上的大太阳,在人的心里,养眼的晃,一下、一下,乌裕尔河就丰盈了这片黑土地。   认识北安不容易。1939年,北安是伪满洲国设立的19个省之一的北安省省会,也是伪满军政中心之一,建有大量办公用房和军事设施。北安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滨北、齐北、北黑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东南通达哈尔滨,西南通达齐齐哈尔,向北直达边境城市黑河,可以联系西
期刊
昨晚,田野踏着带露的青草,携着金灿灿的稻子走进我的梦中,我奔跑着,地平线浑厚而漫长,闪烁着淡淡的白光,很快,我奔跑的姿态被田野的那片高粱慢慢融化……   虽然梦中能感受到自己渐渐在被田野吞没,但我依然伸开着双臂,拥抱着路边的向日葵和摇曳的草木,田野醉人的芬芳,把每一处细节都变得更加生动,以至于整个梦中的全过程如同白天,我分明看见了头上的蓝天白云朵朵,田野间的小溪淙淙。   一般出现了这种情况,
期刊
我喜欢十月,所以,在十月里参加过的那几场婚礼,让我特别的记忆犹新。   1991年10月,我的一位老哥结婚,他东借西凑还背了不少的债,总算把丈母娘要求的冰箱、彩电和水仙牌双缸洗衣机买整齐了,然后把单位分给他的一套48平方米的宿舍墙壁粉刷干净,在百货公司扯了几块天蓝色绒布当窗帘,买了一筒当时流行的塑料地毯,把两个房间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在窗子上贴了几个大红喜字,还在门框上贴了一副对联,就当作婚房了。
期刊
戊戌年处暑时节,我应邀参加“从延安到北安”全国作家采风活动,从黄河岸边美丽的泉城,一路向北,飞跃三千多里的祖国山海江河,前往此次活动的目的地——黑龙江省北安市。   北安,取北方平安之意,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北依与俄罗斯交界的黑河市,南与省会哈尔滨市相望,是中国内地通往黑河市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旅贸大通道的必经中转站。我们一行,来到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但见红松挺拔,高耸入云,直刺蓝天,引人仰望。白桦
期刊
这次与学生小丽的偶遇,牵动了我内心深处最不愿勾起的疼痛。我虽然只从教了三年,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无端地想起两个曾经教过的学生。  我一直不敢在他人面前提及,只有在内心默默承受,渐渐堆积,有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找到他们,当面说声“对不起”。  当我们俩建起这个以我名字命名的学生群后,一些学生纷纷加入了进来。面对这么多毕业后从未见过的学生,看到他们发来慰问的信息,我的内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