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上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概念,全社会都要为创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作为教育者,在构建“和谐校园”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就是莫大的功劳。和谐校园可理解为各方面关系融洽、发展均衡、公平自由、运行良好的以人为本的校园。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
  作为教育者,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构建教育的和谐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师生关系和谐
  现代教育思想中现代学生观的确立,使人们认识到了学生的地位、权利及主体性特征。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要求有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其相适应,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学生,有机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从而唤起师生心灵的共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1.教师要摆正学生的地位,尊重他们。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诱导他们,帮助他们,实现学生的“自我塑造”,即把我们的德育工作从“外压型”转变到“内部启动型”,把“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使教育的外因转化成学生的内存动力,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学。
  (2)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中国的希望也在于创新。我国科技竞争力连续3年下降,从1994年的世界第23位至1996年下滑了5位,这一事实更加证实了教育创新的紧迫性。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阶段,创新教育尤其重要。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因生理、心理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独立的个性。教师既应研究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找准现有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每个学生成长的最优方案。绝对不能以僵化思维和个人好恶作标准,压抑、扼制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
  2.教师要创造民主气氛,合作教育
  (1)教学民主。要多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上要有宽容精神,允许学生不懂,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犯错误和改正错误。
  (2)思想民主。要发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工作方法,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启发学生自觉地分清是非、真假、善恶;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要重视班集体建设,注重形成团结、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班风。
  (3)班级生活民主。对学校和班级的一些重大活动安排,要征询学生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同时,要引导学生增强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便群策群力、集思广议,共同做好学校和班级各项工作。如“班干部轮流制”既增强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及管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等。
  3.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辅助导演
  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导演”。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并不是看教师演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演”角色。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从而因材施教,设计最佳教学方案。
  教师应帮助学生确立前进的路标;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二、教学活动和谐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个过程,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这一要素所追求的目标是,“节奏适度,激活潜能,思维协调,和谐共振”。学校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
  三、保障教育公平
  教师必须把好以下几个关口,保证教育的公正。
  1.把好思想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影响作用于人的行为,有怎样的思想,就会造就怎样的人生。“终身之名节,千秋之芳秽,只系于一念之消长,一息之依违。”每位教师都要树立远大理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自警自律。
  2.把好情感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亲情、友情、乡情是人之常情,但切不可借“情”之名,图“利”之实。
  3.把好名誉关。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个人的进步是学校培养、关怀的结果,取得的成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只是“沧海一粟”。在对待名誉地位方面,应该以淡泊的心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坐标设定在立足本职的事业中,居功不自傲。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从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到英语课堂评价的改革。作者强调了“要运用多样的课堂评价语言,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变幻课堂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喜悦”,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丰富的内容来充实课堂。但不
期刊
摘 要:从英语学科来看,素质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急需学习和掌握英语这门外语的潜能。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学生的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教师实施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地转化为现实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自身素质。本文就如何通过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引
期刊
中国中小学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存在严重的短视化、功利化是不争的事实,由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身处教学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既被它折磨得苦不堪言,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为之劳苦奔波,于是一线教师往往牢骚满腹又觉得无可奈何,工作中的幸福指数也是江河日下。  打心底儿里说,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既是“短视、功利教育”的受害者,又是“短视、功利教育”的实施者。作为个体的中小学教师,我们的确没有能力以根本上解
期刊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
期刊
教育的根本技巧和艺术全在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且使他们享受到劳动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和得到肯定赞扬,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源泉。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四大状态协调统一,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有效、高效课堂。而通过调查发现,因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也不同: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参
期刊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教学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
期刊
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一名成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直观教学法,有效地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激活了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一、巧用实物  实物教学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它能增强英语学习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
期刊
有人曾将教育比喻为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师做好这首诗的前提是要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与冲动。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会自找“麻烦”提出问题。写诗是需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
期刊
教育要培养人才,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应当怎样营建自身的素质结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教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严重的挑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发展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素质以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新时期教师应有如下素质:  一、有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它既把握着方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知识面涉及广泛,内涵极其丰富,是开放学生创造潜能、训练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工具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设置悬念,兴趣盎然  产生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每一个孩子都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一旦设置了疑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