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四美”,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89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接受地方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实用语文的指导,使他们在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一、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情趣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于漪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语文的海洋中,学生接受着文化的沐浴。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传统节日的内容,体现着一种情趣美,值得发掘。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在除夕的夜晚冷清清地死去,与“祝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说的便是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辛弃疾在《青玉案 元夕》中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是极力渲染民间欢度元宵佳节时的热闹景象;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于是怀石,遂自投泊罗以死”,这正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指的便是七夕情人节;等等。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情趣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画面美,提升审美层次
  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传统文化教育切忌进行空洞的说教和牵强的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精心创设审美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情境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感受美的画面,从学生审美心理出发而设定,因而,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
  如,在讲读《赤壁赋》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清风徐来,水光接天”一段,描写的是一幅月夜江色图。“清风徐来”,见出秋气之爽;“白露横江”,写出秋意之浓;“水光接天”,状摹秋水之汪。秋江浩阔,自然激发了作者浩阔的胸襟,作者对秋江秋夜的欣赏,举酒咏诗的举止,都分明传达了欢愉的畅游之情。通过对全文优美意境的感受,对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呈现在眼前时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绚丽图画,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三、发掘传统文化中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是语文的基本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被人忽视。接受美学认为,作品能否实现其价值,一定要靠读者的阅读才能衡量,白纸黑字只能在读者的接受中才能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勃勃的生命。这个过程中,读者实质上直接参加了作品文学价值的创造。当然,这种阅读决不是表面上的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读者应积极地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如,运用知识,调动经验,发挥想象,感情投人,深沉体验,等等。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如,在《滕王阁序》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语言教学,让学生领会汉语语音音节清晰、音调变化丰富、富于音乐感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汉语语音本身的美,另一方面还应提供现代著名朗诵大家的朗诵光盘,使学生在跟读、朗读之中体会语言美,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学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旨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语文教学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为部分重教轻学的语文教师所不了解,就是语文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语文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课改之后,教学课时大幅减少,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有效地开发课堂内外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前为
期刊
2014年4月14日上午,在高一(16)班开设《鸿门宴》公开课。学生已在课外完成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2)摘录本课宜积累的重要实词、虚词。经检查,学生作业表面上看也过得去,于是按照教案完成了“宴前”的施教:(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围绕“沛公入关”一事,讨论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3)解读太史公的“不写之写”。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发言不踊跃,多数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一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历史,才能沉淀出像“六艺五术”、诸子百家之说这样的文明精华,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国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博大精深最为恰当。说来幸运,本学期跟随邓老师畅谈国学与人生智慧,从中感触颇深。  现代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范围,市场经济文化领衔世界,传统文化退居二线,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
期刊
说起习作,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可是为什么也有这样的情况呢: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洋洋洒洒,一泻千里,思如泉涌,情如花开,妙不可言;有的教师指导习作开渠引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佳作连篇,令人“忌妒”。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年级习作是起始阶段的习作,怎样教才会让学生一开始习作不是怕而是爱呢?从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习作开始,到底该怎样教,到底该先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还是先不拘泥于这些,到底该先给学
期刊
一、发现“不一样的”,反复琢磨和品味  所谓“不一样”就是那些表达很新鲜的、用词很特别的、一下子看不懂的、让自己心里一动的……我们在阅读时,尤其是第一遍读课文时感觉是最敏锐的,要边读边将自己觉得有些“不一样”的语句标画出来,这些语句就是需要琢磨和反复品味的。  比如在读《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有一句话就特别“不一样”:“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汹涌着
期刊
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华夏文明是唯一没有断代的、岁月久远的人类文明。在推动历史巨轮缓缓转动的过程中,汉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淮南子·本经训》中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人解释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天降谷雨,世间各个角落皆落满谷物,让游荡的孤魂野鬼无处栖身,夜里号哭不止。另一种认为,仓颉造字,让蒙昧启智,兵戈之象骤生,世间再无宁日,为此,百鬼夜哭。但就仓颉造字的重要性来说,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
期刊
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发展,必须突出亮点,加强弱项建设。那么,幼儿园在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改革、全园总动员、大力推进课程游戏化方面,应该如何突出亮点,加强弱项建设呢?  一、呈现亮点,推动发展  (一)以点带面,促进活动室与专用室相融合。  1.空间设置:桌椅调整,打破排排坐的格局。尽可能地根据幼儿需要扩大空间,不刻意区分集体活动区,尽可能与区域相融。  2.专用活动室的调整:以点带面,以大六班和大七班为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
期刊
作为教育者,我们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上,班级管理上,与家长的沟通上,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贯的做法是追根求源,找出问题所在,花了大把精力,收效甚微,而近几年渐渐热起“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就像一道亮光,给我们照亮了另一条解决之道。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