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庆的文学之“城”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低调的写作者,从来不刻意张扬,平素生活中也总是沉默寡言,在一群人中,你可能很难发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他不抽烟,不喝酒,简直难以理解他是如何冒出灵感,创作出那么多的好小说,塑造出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就是湖北60后作家曹军庆。
  2014年,对于曹军庆来说,注定是个不凡之年,这一年他一鼓作气发表了十几篇小说,并收获了两个大奖:他的中篇小说《滴血一剑》获得了第六届湖北文学奖,《请你去钓鱼》获《文学港》杂志储吉旺文学大奖。这样的幸运,也许会惹来很多人的羡慕,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多年勤奋写作获得的福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曹军庆的写作,应该是恰当贴切的。
  还在80年代,曹军庆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已经开始了创作,他最早写诗,然后又转向小说,这么一写就是三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作家自己知道。曹军庆是一个有文学“野心”的写作者,也是一个富有耐心的受得了寂寞的写作者。海明威曾经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一个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所以对于一个真正有文学追求的作家来说,甘于寂寞,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从90年代起,曹军庆便开始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他不赶潮流,不追逐时髦,也无意于加入什么流派或圈子,他我行我素,笔耕不辍,顽强地默默地耕耘着,如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界和马尔克斯的马贡多小镇一样,他建构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世界——“烟灯村”。他的许多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烟灯村,烟灯村的各色人等演绎着他们质朴琐屑的人生,“烟灯村”系列作品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魔气》,中篇小说《猪喜剧》、《救济之夜》,短篇小说《墙》、《烟灯草》等,它们构成了曹军庆最早的带有乡村书写的文学版图,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的变迁。
  近几年,曹军庆开始把目光聚焦在县城。他熟悉自己长期居住的县城,认为县城是介于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中间地带,它与乡村有着地缘上的亲近和世俗上的勾连,同时又具有城市的鲜明特质。他觉得选取这样的一个地域环境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各色人物,更有利于表达他对当下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他志在构建一个自己文学世界中的县城。
  那么他的文学之城是什么样的呢?
  先看他作品中的人物。第一类,官员。《带你去钓鱼》和《下水面馆》、《垃圾场》写的都是官员。这些官员是什么形象呢?《带你去钓鱼》中的官员瞿光辉,包养小三,压榨鱼老板。小三和鱼老板还是亲兄妹。这种人物关系设置,透着一种狠毒。瞿光辉剥夺的是方家所有人的尊严,他不仅掠夺妹妹的身体,而且掠走哥哥的尊严。妹妹陪睡,哥哥陪钓。方家兄妹与瞿光辉的关系是一种极度扭曲了的两性关系和官民关系,而这种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一种常态。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媒体不断曝出的社会新闻中,贪官污吏包养小三,官商勾结,为自己利益强拆百姓房屋,搞得人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其恶劣程度令人瞠目。所以这种畸形的人物关系是带有一定典型性的。而《下水面馆》中的那个曾经的副县长谢坚强,是一个刚蹲过大狱的贪官,他在位时受贿索贿,包养二奶。当失去了官员的护身符后,他的本性便暴露出来了。他出狱后对自己的老婆疑神疑鬼,不仅对老婆的善意和体贴毫不领情,甚至用一种很阴暗的心理揣度和折磨老婆,他对老婆、母亲、继父都冷酷无情,可以说是一个冷血动物。《垃圾场》也是写一个倒台的贪官“我”,被儿子嫌弃,无意中结交了一个三轮车工人罗树森,深入接触以后,才发现罗树森的幸福指数比“我”高得多,罗的儿女事业有成且孝顺,“我”的儿子却巴不得我自杀死掉。有意味的是,后来两人身份颠倒过来了。罗的三轮车借给我,偶然的机遇让“我”不由自主当起三轮车夫,体验了罗树森的底层人生活的艰辛和快乐简单,而罗树森则去深圳帮儿子打理公司,反倒成了领导一般。最后他们相会的场所还是在最初认识的钓鱼的河湾处,不过那里已经变成了垃圾场。“我”与罗的身份转换带有黑色幽默的意味,巧妙地讽刺了“我”曾经的自以为是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曹军庆笔下的官员形象是一个可怕的群体,他们贪婪、阴暗、自私、冷酷。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作家本意并不在于强调这些人的官员身份,官员只是他表意的一个符号,他的着力点在于描写当下社会一种分裂的人格,身份不过是给作家叙事提供的一种便利,不过是装酒的那个酒瓶而已。
  第二类,普通人。比如《隐私之隐》里的报社情感版女记者褚麦。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知道了太多人的隐私,它们不是偷情就是背叛,令她绝望的是她发现父母竟然也相互背叛,而更令她绝望的是她与丈夫竟然也在互相怀疑和跟踪。《有房子的女人》中的二奶谢静怡和想吃软饭的付海全。他们相互试探,相互怀疑,而为了在城市中生存,又相互妥协。《请你去钓鱼》中的鱼老板。他对官员的谄媚和卑躬屈膝,和酒后真言所表达的对官员的仇恨,都令人震惊。这些普通人,尽管身份各异,他们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都已经失去了彼此间的真诚和信任,夫妻、朋友、恋人,这些原本应该最亲密的人都变得居心叵测,相互算计,世相人心如此,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些以普通人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中,作家也没忘记一个重要的群体,那就是中学生。《滴血一剑》的主人公选取的描写对象就是一个中学生单立人。在这里,学校和学生不仅是他观察县城生活的窗口,也是切入当下生活的一个入口。
  作品中的单立人是一个乖乖好学生,他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成绩优秀,性格温顺,他是父母的期望和骄傲,是同学的偶像,是老师的明星学生,所以他被宠爱着,被所有人另眼相看。就是这样一个好学生却意外地搭错车(潜意识里的反叛情绪的总爆发),然后索性离家出走,躲在一家网吧里玩游戏,一玩就是97天,97天里他过关斩将打穿了《滴血一剑》这款游戏里的第108关,可游戏的结局却令他震惊和悲哀,也让他顿悟,感觉到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既然无意义,索性还是回到枯燥压抑的现实环境中,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吧,在单立人的顿悟里,读书就如同游戏一样,变的毫无意义。一个花季少年对人生得出这样灰暗的结论,可见我们的教育到了多么可怕的境地。   曹军庆笔下的这些人物,无疑地在精神上都是不健全的,他们染上了各种各样的现代病。雨果说过:“人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时,会黯然神伤。”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并做出反思呢?大多数人不自觉地被时代被社会裹挟着,被各种各样的欲望驱使着,他们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或者麻木不仁。作家让人们看到了人之存在的精神伤口,虽然他不能像医生一样开出一剂疗救的良方,起码起到了警醒的作用,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再看曹军庆小说的叙事。我觉得他的小说最有特色的就是叙事。经历过80年代文学启蒙洗礼的曹军庆,显然经历过良好的阅读训练,他的小说文本中也透露出他对于西方现代派
  经典作品极为丰富的阅读和实际操练信息。仔细研读他的短篇小说就会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和现代感。在小说创作中,很多人执念于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题材和表现的问题。题材问题对于大多数作家都不成问题,当下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给作家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素材,关键是怎样对当下现实做出文学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照相式的复制或新闻纪实一样的生活实录。我以为,恰恰是当下的很多作家,混淆了作家与记者的不同,把小说当做纪实新闻来写,有些小说作品甚至还赶不上新闻特写和深度报到,这无疑是作家创作力的退化,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退步。而曹军庆的小说一向无意于在故事情节的猎奇上取胜,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世道人心。不论什么身份的人物,什么样的故事情节,他热衷表现的不是故事表面的好看和刺激,也不刻意去迎合市场或读者的阅读口味,他着力在揭示人物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对曹军庆来说那才是一个更加幽深奇诡、趣味无穷的世界。事实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发现和开掘,比表面上讲一个好故事更难,它更能考验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力和思想深度,同时它也是现代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一个显著标志。
  以《滴血一剑》这篇小说为例,作家设计了一款名为“滴血一剑”的游戏,与小说形成一种互文和对应关系,在游戏中,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单立人经历了一次精神冒险,他在游戏的虚幻人生中经历了冒险、厮杀、拼搏、成功,感情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和宣泄,在游戏中他可以恣意妄为,可以主宰一个世界,他可以想杀谁就杀谁,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可以把别人的鲜血会变成自己的武器,可以拥有名车美钞。现实中的乖乖好学生在游戏中却嗜血冷酷。两种极端的人格特点集中体现在单立人身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极大的反差。
  在小说的现实中,单立人的好友白令涛因不堪忍受肖老师的羞辱而最终杀死了他,并且在肖老师身上砍了108刀,上演了现实版的“滴血一剑”。坏学生白令涛在现实中杀人,好学生单立人在游戏中杀人,这样的对照真是意味深长。这样的情节涉及也非常巧妙,深刻地揭示了当下中学生的精神危机。
  作家在《滴血一剑》这篇小说中好像一改以往冷静节制的叙事立场,倾注了饱满的激情,作品显示出凌厉的批判锋芒。他的矛头指向了当下虚伪功利的应试教育和造成学生人格分裂的家庭与社会。作品表面上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实际上切中当下生活的很多方面,教育的弊端,学校的功利,社会的复杂,生命的沉重,成长的疼痛……作家试图在较为广阔的生活图景下表现不同阶层人们的精神困顿,描绘当下中学生面临的复杂的成长环境,从某些方面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在转型期的失衡和躁动不安的社会心理。单立人的父母,是下岗工人,生活的失意,平素都被单立人成绩的光环给遮蔽了,单立人突然失踪,他们希望破灭,关系恶化,原来维系家庭温情的薄薄面纱被撕开,人的虚伪自私猥琐的本性便暴露出来,他们不但没有相互抚慰反而互相在对方的伤口上撒盐。单立人父母的形象表现了底层小人物的虚荣、软弱和对生活安全感的缺失。被白令涛杀死的肖老师,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形象。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施暴者,这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形象,肖老师的形象更有力地佐证了应试教育的失败。
  曹军庆以往的小说创作多以短篇为主,他的短篇小说往往构思奇特,语言精准,结构严谨,深沉内敛,文本充满张力,情节人物虽不复杂,却意蕴深邃,他善于透视人性中暧昧幽冥的东西,揭示人的精神暗疾,他的写作曾被评论家称之为“冷峻奇崛的现实主义”,其内在精神是延续的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可以说他已跻身于当下为数不多的优秀短篇小说家行列。 与其短篇小说相比,他近两年的中篇小说显然在叙事姿态上做出了一些改变,作家试图让自己更贴近生活,更贴近人物,表现更为复杂广阔的内容,传达更为丰富的当下生活气息和社会景观。
  与早年以烟灯村为背景的作品相比,曹军庆县城叙事系列的作品承继了他一贯的冷峻风格,虽然描写对象发生了变化,人物活动的背景由乡村转入了城市,但不变的是他的叙事立场,他对世道人心的关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洞察是一贯的。而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各阶层的人们所遭遇的空前的物质压迫和精神困窘以致变态,给了作家更为丰富的滋养和更广阔的表现舞台,这使曹军庆在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也更加腾挪自如和游刃有余。纵观他近两年的作品,我认为他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作品更加厚重,叙事也日趋老练娴熟,格局正在打开,他的创作可能正迎来一个作家最好的黄金时期,一个激情涌动和创作勃发的时期。对此,我相信很多读者与我一样充满期待。
  (作者单位:长江文艺杂志社)
其他文献
作为先锋诗评家的刘波,在当代诗歌的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一点从其学术专著《“第三代”诗歌研究》时隔一年就获得再版即可见端倪。其新著《当代诗坛“刀锋”透视》[1],就是刘波这些年对当代先锋诗歌的深度聚焦。面对层出不穷的当代诗歌,作为先锋视野下的个体解读论文虽多,但以先锋视角来透析当代诗人诗作的著述还不多见,该书正是这样一本以先锋视角来解读当代诗坛的力作。作者以时代主题之变迁为经纬
期刊
一、文化景观概念及解析   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它是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气氛”,它往往与宗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计划经济让位于市场经济得到了体制上的确认,由此中国从一个注重政治意识形态的泛政治化社会逐渐过渡到一个以经济形态为主潮的商业化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公众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追求物质利益的世俗欲望和大众消费的精神愉悦弥漫了整个社会,精英文化的神圣性和崇高性日渐萎顿,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状貌“呈现出一种多元的走向,形成精英文学、大
期刊
就我的策展经历看,我觉得我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我在这两种方式中的作用,一种像调味手,一种像炒锅者。是否策展人都得面对这样两种方式?本文试图探讨之。  2005年,我接受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组委会的委托,为即将开始的连州摄影节策展。  我当时面对的问题是:一,十年前的连州政府决定连续投资十年做一个国际规模的摄影节,以提升连州的知名度,并同时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双重目标;做为总策展人,我必
期刊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事务的方法及原则。在《四库全书》“目录学”分类中属于“经史子集”的“子部”中的“术数类”,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现在又在学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其间精华和糟粕并存。现仅从风水学的原理角度探讨其与现代人居之间的关系。  一、“风水”及其机理内涵   “风水”又名“堪舆”。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堪,地突也。”“突者,犬从穴中暂出也。因以为坳突之
期刊
艺术创作的多元发展催生了艺术视觉体验的转变,艺术品的多样化呈现引发着观看方式的变革。可以说,艺术作品转换了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而艺术作品的展示与陈列亦通过空间、文本与图像的综合呈现,带给观众不同的文化体验。近年来,国内美术馆博物馆进入大发展时期,很多美术馆不仅有好的硬件设施,也收藏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但是有好的展品未必是好的展览,因为高品质的展览还包含策展、展陈、教育、诠释等诸多要素,而如何将馆藏精
期刊
美术馆成系列的主要藏品大多是过去的积累,凝固着作品背后的历史现实,展览陈列需要对这些历史现实进行还原,以帮助观者更好地解读作品。这就涉及了“场域”的概念。场域是相关于“在场性”的一个概念。“在场性”(Anwesen)在海德格尔的理论中指“存在”,在笛卡尔的理论中指“对象的客观性”,即存在意义的客观性显现,强调的是通过“去蔽”、“揭示”和“展现”达到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的经验本身。场域则是各种位
期刊
收到《何喜庆文集》后,我把小说《好好的天儿,一声雷》认真读了一遍,这是第三次读这部作品,最初的一次是10岁的时候。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这篇作品以及刊载这篇作品的书名《献朵小红花》,这源于作品中那个少年、源于那轻松活泼的语言。我记住了这些,却把作者名字忘记了。17岁,我进入了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读书,偶然一次阅读看到了《献朵小红花》这本书。为追寻儿时的记忆,我急忙翻找《好好的天儿,一声雷》,找到了,
期刊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暗店街》  从事了十几年文学批评,“我”每天都处在迷惘和惶惑中,至今也没有形成清晰可述的批评观。这固然由于自身的思想懒惰和不自信,也由于当代的复杂性。“我”从来就是一个魔障,是一个谜,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猜、去解、去和。认识自己是批评的起源,因为自己是认识世界唯一可靠切实的标本。世界上一直存在两种力:将你留在世界上和将你往外拉的两种不同方向的力。文学批评于我是这两种力拉
期刊
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政府、市场、学术等各种社会力量联合推动的一个结果。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在座的各位对于此次论坛的支持。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电影如何用文化担当来培养引导观众》。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在过去十年所面临的主题是产业和市场,一方面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自身文化行业的改革,使得市场的突围与产业的崛起成为电影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文化问题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