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把时间定在了近现代到当代这一个历史的纵向时间段,结合了国画人物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女画家和作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作品总结归纳出在这个时间段内女性画家在国画作品创作中选材方面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今后的创作和艺术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国至今;女性画家;国画人物;创作特点;艺术特点
一、以女性自身为绘画内容的自喻
当代国画家宫丽的《晨装女系列》中梳妆台、大镜子、瓶花、胭脂、浴缸甚至是面膜都能入画,而那些画里的女子分明就是作者自己,淡淡的、亮亮的,不加修饰直白自然。这些女子所处的环境和神态虽然看似漫不经心却信手拈来,捕捉着生活中最真实和本色的一面,让观者流连在作者的世界中,久久回味。潘玉良的另外一些列的国画《女人体》中,虽然画面里勾勒的都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裸体女人,但是你仔细观察后也会发现这些女人的神情中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那些女人或侧或卧,姿势不一,她们统一的都被作者放在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眼睛从不直面观者,躲避闪烁,似乎正在探寻着外人的观点。就像作者本身所处的那个年代一样,需要小心翼翼警惕的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换,国画人物创作的语言也越来越完整和丰富,但是女画家们在自我探寻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行为在心灵上却是高度一致的,她们运用宣纸和墨汁勾画着那颗敏感而细腻的心,让画面中的人静静的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二、题材的朴素性和生活化
中国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萌芽于民国初年,一直发展到当代,这种女性意识已经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和深刻的发展。但是无论经历了哪一个阶段,女性艺术家在国 画人物创作中都保持着独有的特点。例如在创作题材上面她们的绘画内容都是朴素平凡和贴近生活的。那些创作画面虽然不如蒋兆和《流民图》和徐悲鸿《愚公移山》那样气势恢弘磅礴,却也自然天成、独成一派,别有一番景致。选材的生活化和朴素性在众多的女性国画人物创作中都有所体现,性别使然,女画家用自己感性的笔触、敏锐的视角和独特的观感描绘着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场景,她们不去考虑社会事实,不受环境左右,只是从自我感觉出发,以自己的生活为主题,画自己眼中的世界,平静而美好。
民国初期女画家潘玉良的《玩扑克的女孩》(描绘的是一个弱化了五官的小女孩坐在垫子上摆扑克的场景。画面中虚化了主体人物所处的背景,着力刻画了
人物的动作和专注的表情。《梳妆》则勾勒了一个年轻女子闲暇时梳头的情景,女孩懒散的穿着一件印花的长袍,惬然的坐在精良的椅子上摆弄着黝黑的长发。
《少女与丁香》里面面容姣好的女孩甜美的站在放了丁香花的桌边,目光纯净,仿佛时间静止在了这闲适的时光里。她的这些国画人物创作描绘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虽然普通平凡,却通过笔者精炼的绘画语言加工形成了独特的画
面风格,把日常中琐碎的场景刻画的生动而鲜活。画家周思聪一系列的小品画《读
书图》《野味图》《秋蕉图》关注的则是生活中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或结伴采摘野果、或安静的躺在夏天的莲池边读书、或憨态可掬的瞅着芭蕉叶子好奇,這些画面作者都用泼墨和线的形式结合,疏密得当、黑白分明,使得画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三、对母爱和家庭的倾述
女性拥有着诸多的社会角色,但被艺术化渲染的最多的就是女性的母亲的角
色,在诸多的艺术领域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母亲为原型的女性艺术形象,于是“母
爱”与“家庭”的选材出现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这种“必然”也直接作用于女性国画家,并且通过女性敏感的视角得以更加细腻、真切的呈现。当这种真切的情感表达在画面中时,会制造一种让人为之动容的真实感,因为画面中折射出的所有的绘画元素都是一位母亲或将要成为母亲的人完成的,这种生命体验是无法代替的,是男性视角下的 “歌颂”是无法与之媲美的。中国当代女国画家晓锦的作品,画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着一位母亲辛劳的瞬间,晓锦作为当代实力派女国画家拥有着极强的造型功底,自身的学院背景也使得她的作品都以具象写实的手法呈现出来,但我们透过技术的光环去观察画面时感受的确实一位女性对母亲的角色的尊重的同情,画面中虽看不到苦涩却能通过辛劳的瞬间而感受的做母亲的酸楚;虽没有过多的陈设却同样能够这些的感受到真实的家庭场景,因为这些画面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只不过是我们有意回避了这些场景。晓锦利用写实的手法给人们一次提醒,同时用母亲的视角表达着“母爱”的辛劳。
同样的母爱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家庭生活有不同的视角,图 18 是著名女国家周思聪的作品。这位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带有政治导向的国画作品以及大气磅礴的花鸟作品,但我个人更推崇她以孩子为蓝本的人物画,在这些稚嫩的孩子中能够体会到一位母亲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关爱,这种关爱是默默地;有时甚至是旁观的,写意的手法会让母爱成为一股清泉静静的缠绕着、包容着,这里没有《人民和总理》的刚毅,也没有《长白青松》苍劲,但却有着似水般的柔情。无论用笔如何灵动;无论点染如何精妙,如果不是一位母亲是无法画出孩提的无邪的,也正因为如此,这套《儿戏图册》成为周思聪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在把握母爱、家庭等题材时,女性因为其家庭身份的独特性而拥有更多的优势,再加上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和政治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女国画家拥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艺术情感,或许中国式的母爱、中国式的家庭只有通过中国画的手段才能更加完整、动人的呈现出来,从近代到当代中国的女国画家用水墨记录着家庭的点滴,用皴擦渲染着母性的细腻,用生命点染着母爱伟大与真诚。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黄婉玲.《女性的反响》[M].福特基金会 ,1995 年
[3]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5]单国强.《中国美术》[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作者简介:袁峰(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国画。
关键词:民国至今;女性画家;国画人物;创作特点;艺术特点
一、以女性自身为绘画内容的自喻
当代国画家宫丽的《晨装女系列》中梳妆台、大镜子、瓶花、胭脂、浴缸甚至是面膜都能入画,而那些画里的女子分明就是作者自己,淡淡的、亮亮的,不加修饰直白自然。这些女子所处的环境和神态虽然看似漫不经心却信手拈来,捕捉着生活中最真实和本色的一面,让观者流连在作者的世界中,久久回味。潘玉良的另外一些列的国画《女人体》中,虽然画面里勾勒的都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裸体女人,但是你仔细观察后也会发现这些女人的神情中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那些女人或侧或卧,姿势不一,她们统一的都被作者放在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眼睛从不直面观者,躲避闪烁,似乎正在探寻着外人的观点。就像作者本身所处的那个年代一样,需要小心翼翼警惕的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换,国画人物创作的语言也越来越完整和丰富,但是女画家们在自我探寻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行为在心灵上却是高度一致的,她们运用宣纸和墨汁勾画着那颗敏感而细腻的心,让画面中的人静静的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二、题材的朴素性和生活化
中国绘画女性意识的觉醒萌芽于民国初年,一直发展到当代,这种女性意识已经经历了不断地变化和深刻的发展。但是无论经历了哪一个阶段,女性艺术家在国 画人物创作中都保持着独有的特点。例如在创作题材上面她们的绘画内容都是朴素平凡和贴近生活的。那些创作画面虽然不如蒋兆和《流民图》和徐悲鸿《愚公移山》那样气势恢弘磅礴,却也自然天成、独成一派,别有一番景致。选材的生活化和朴素性在众多的女性国画人物创作中都有所体现,性别使然,女画家用自己感性的笔触、敏锐的视角和独特的观感描绘着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场景,她们不去考虑社会事实,不受环境左右,只是从自我感觉出发,以自己的生活为主题,画自己眼中的世界,平静而美好。
民国初期女画家潘玉良的《玩扑克的女孩》(描绘的是一个弱化了五官的小女孩坐在垫子上摆扑克的场景。画面中虚化了主体人物所处的背景,着力刻画了
人物的动作和专注的表情。《梳妆》则勾勒了一个年轻女子闲暇时梳头的情景,女孩懒散的穿着一件印花的长袍,惬然的坐在精良的椅子上摆弄着黝黑的长发。
《少女与丁香》里面面容姣好的女孩甜美的站在放了丁香花的桌边,目光纯净,仿佛时间静止在了这闲适的时光里。她的这些国画人物创作描绘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虽然普通平凡,却通过笔者精炼的绘画语言加工形成了独特的画
面风格,把日常中琐碎的场景刻画的生动而鲜活。画家周思聪一系列的小品画《读
书图》《野味图》《秋蕉图》关注的则是生活中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或结伴采摘野果、或安静的躺在夏天的莲池边读书、或憨态可掬的瞅着芭蕉叶子好奇,這些画面作者都用泼墨和线的形式结合,疏密得当、黑白分明,使得画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三、对母爱和家庭的倾述
女性拥有着诸多的社会角色,但被艺术化渲染的最多的就是女性的母亲的角
色,在诸多的艺术领域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母亲为原型的女性艺术形象,于是“母
爱”与“家庭”的选材出现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这种“必然”也直接作用于女性国画家,并且通过女性敏感的视角得以更加细腻、真切的呈现。当这种真切的情感表达在画面中时,会制造一种让人为之动容的真实感,因为画面中折射出的所有的绘画元素都是一位母亲或将要成为母亲的人完成的,这种生命体验是无法代替的,是男性视角下的 “歌颂”是无法与之媲美的。中国当代女国画家晓锦的作品,画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着一位母亲辛劳的瞬间,晓锦作为当代实力派女国画家拥有着极强的造型功底,自身的学院背景也使得她的作品都以具象写实的手法呈现出来,但我们透过技术的光环去观察画面时感受的确实一位女性对母亲的角色的尊重的同情,画面中虽看不到苦涩却能通过辛劳的瞬间而感受的做母亲的酸楚;虽没有过多的陈设却同样能够这些的感受到真实的家庭场景,因为这些画面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只不过是我们有意回避了这些场景。晓锦利用写实的手法给人们一次提醒,同时用母亲的视角表达着“母爱”的辛劳。
同样的母爱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家庭生活有不同的视角,图 18 是著名女国家周思聪的作品。这位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带有政治导向的国画作品以及大气磅礴的花鸟作品,但我个人更推崇她以孩子为蓝本的人物画,在这些稚嫩的孩子中能够体会到一位母亲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关爱,这种关爱是默默地;有时甚至是旁观的,写意的手法会让母爱成为一股清泉静静的缠绕着、包容着,这里没有《人民和总理》的刚毅,也没有《长白青松》苍劲,但却有着似水般的柔情。无论用笔如何灵动;无论点染如何精妙,如果不是一位母亲是无法画出孩提的无邪的,也正因为如此,这套《儿戏图册》成为周思聪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在把握母爱、家庭等题材时,女性因为其家庭身份的独特性而拥有更多的优势,再加上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和政治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女国画家拥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艺术情感,或许中国式的母爱、中国式的家庭只有通过中国画的手段才能更加完整、动人的呈现出来,从近代到当代中国的女国画家用水墨记录着家庭的点滴,用皴擦渲染着母性的细腻,用生命点染着母爱伟大与真诚。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黄婉玲.《女性的反响》[M].福特基金会 ,1995 年
[3]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5]单国强.《中国美术》[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作者简介:袁峰(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