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和宗教都是从人的知觉心理学出发,阐述通过知觉制造感觉的科学依据,从而营造出一种心理构造。作为意识层面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宗教一直纠缠在一起,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本文旨在以米开朗基罗的宗教壁画《最后的审判》为例,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对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艺术;宗教;促进;制约;传播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最为悠久、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广的人类文明之一,它深刻地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世界各地相继诞生了不同的宗教类型,并逐步发展、壮大、完善,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明。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它的发生发展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诸多探究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者中支持“艺术起源于宗教”学说的不在少数。在中西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宗教无疑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艺术产生了非常深广的影响,一些时期的艺术创作甚至直接是与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分艺术一般称之为宗教艺术,他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定的含义,而与之相对应的世俗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分,现存的古代艺术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着宗教的色彩。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同时艺术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认知方面有诸多的共通点。他们同属于思维意识形态的领域、情感的领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相对来讲也不属于理智思考的范畴。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追求的方面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愉悦与满足。因为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所以各时期的艺术工作者也基本都是虔诚的宗教教徒,他们发自内心的信奉神灵,将宗教教义的内容和宗教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形象化处理直观的通过各种媒介展示给观众,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宗教的神圣与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信众加入进来,从而壮大和促进宗教的发展。
  早起的艺术创作往往也主要是围绕宗教题材展开,中国和西方在这一层面上出奇的一致,很多的伟大的艺术品同时还承担了宗教宣传的有效途径,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艺术与宗教的紧密结合也成为了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促进因素。中国和西方在古代神话小说中都有关于世界由来的描述,比如中国神话小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西方有“创世纪”等。再如对于西方文化产生过巨大文化影响的《荷马史诗》就是在神话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或者直接描写宗教神话故事或者都有宗教神话色彩夹杂在文学作品之中,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蓬勃的发展起来,他的主要内容就是出现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这也为这一时期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极好的社会条件。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与达·芬奇、拉斐尔作为这一时期齐名的三位艺术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代表,这些作品中达芬奇的睿智、拉斐尔的优雅、米开朗基罗的力量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作品也大多表现宗教题材或者神话故事。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无疑就是这些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
  米开朗基罗是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中具有绝对的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他以雕塑作品见长,创作了《大卫》、《哀悼基督》、《摩西》等不朽的雕塑作品,同时他还是以为卓越的画家、建筑师和诗人,在他的整个艺术生命历程中堪称经典作品的数量令后人叹为观止,现在我国教学体系内使用的石膏肖像的模型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他的雕塑作品的复制品。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后的审判》是一件典型的祭坛壁画作品,地点位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内,整幅壁画尺寸有17米×13.3米之大,将礼拜堂祭台后面的整面内墙完全占据。这件作品米开朗基罗在1534年开始动工制作前后花费了4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克服了诸多困难才得以完成。
  《最后的审判》是西方传统的宗教题材的壁画作品,是基督教教义《圣经》描绘人类死亡之后灵魂最终归宿的情景,主旨就是宣传人死后行善者着升入天堂,作恶着被打入地狱的因果报应的学说。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最后的审判》据说是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影响,壁画中耶稣表情严肃正气十足站在云际,这也是整幅壁画作品的中心,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主持正义发出判决,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蓄势的左手掌向下推压,制止邪恶,指示罪人沉降地狱,作恶者会有恶报。作品构图可以大致分类三部分,即:上天、人间和地狱。场面宏大但极具秩序体现出画家高超的构图安排和艺术造诣,壁画内400多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神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耶稣的神圣庄重、圣母的悲悯、十二门徒围绕耶稣各司其职、升入天堂人的喜悦、被打入地狱人的痛苦与挣扎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在壁画绘制的过程中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也巧妙地融进了壁画作品之中,据说耶稣右下方、十二门徒之一的巴托罗谬手里提着一张他殉道时被割下的人皮,这张人皮的样子便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容貌。在构图上米开朗基罗大胆的尝试,突破了以往构图呆板程式化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律动的圆形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统一体。不仅如此,米开朗基罗还大胆采用裸体形象来展示宗教绘画作品,这在当时绝对需要超人的勇气,目的就是肯定人的存在意义。当然这幅壁画大体上仍然没有没有脱离开宗教的主旨思想。尽管当时有人对教皇讲这样“在一个神圣的地方,画这么多显露全身的裸体形象,太不相宜了,这件作品绝对不适用于教堂。倒是可以挂在澡堂或酒店里。”甚至在完工后教皇又让另外一位画家在米开朗基罗绘作品的裸体下体上画了布条用来遮羞,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件伟大艺术作品的魅力。
  经过修改的《最后的审判》终于在1541年圣诞节前对外开放,整个罗马城为之沸腾了,意大利的市民不辞辛劳纷纷前往瞻仰,教皇在第一次看到完成的作品时甚至禁不住拜在壁画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祈祷耶稣能够宽恕他的过错。壁画中央的耶稣,在米开朗基罗的笔下俨然成为了意大利民族英雄的化身,具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威力,可以呼风唤雨。整个意大利的人民都能感觉到宗教的威严与肃穆,他们似乎真的能够体会到行善的幸福和作恶者的痛苦挣扎的声音。就这样本来属于宗教教义中的文字信息在米开朗基罗的手中被提炼概括出来并且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塑造出了众多完美的形象,提高了人们对于宗教的认同与畏惧,坚定了信徒对于宗教的认同感。最这幅不朽名作面世之后,其他的教皇、国王也纷纷向米开朗基罗发出邀请,愿意为他提供荣誉津贴,他们并非是要分享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光辉,只是对他为基督教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保罗·韦斯、冯·沃格特.艺术与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育英.中西艺术与宗教.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约翰·希克.宗教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4]彭古象.艺术概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源泉.宗教与艺术[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版.
  [6]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在高考新趋势要求下,角色扮演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历史、感知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兴趣;也可以在讲授新课时插入角色扮演掀起一节课的高潮;还可以总结新课时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培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各地区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甚至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而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完善各地旅游产业以及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各地区的旅游产品还是存在着开发水平低下、产品设计优化的欠缺、产品服务以及售后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以桃源县部分地域文化为例,尝试从品牌、设计研发、文化保护等角度,阐述地区文创旅游
【摘要】后藏石刻文化是后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后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有着独特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后藏石刻文化进行解读,分析后藏石刻的宗教文化背景和文化功能。  【关键词】后藏石刻文化;文化人类学;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有着众多的文化载体,如帛、竹、纸。石头以其不朽的质地而被众多
【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无论怎样掩饰,终究会通过神态流露出来。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和绚烂华丽的舞蹈服饰,也在于其“神韵”。神态正是表现这种神韵的重要渠道,神态在舞蹈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演员的面部神态、舞蹈演员与观众中之间的眼神交流,能够把舞蹈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舞蹈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舞蹈;神态;艺术;灵魂 
【摘要】传统民族节庆是活态性的民俗活动,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视角的再审视,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延续、流变和再生。通过对楚雄彝族火把节当代发展语境进行研究,旨在厘清传统民族节庆在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关系,探寻民族节庆文化传统纳入现代视域下的新路径,及民族节庆活动在文化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  【关键词】楚雄彝族火把节;现代转型;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K8
【摘要】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围绕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美术元素所展开的讲授、分析和讨论是教学任务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民间美术元素并将此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因此,针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上,关键点就集中在如何巧设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以及使所理解的程度更深,更广更持久。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形态上丰富多样,展品种类和资料
【摘要】声乐是由多种发声技巧及器官运动组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其中,腔体协作是极其重要的技巧。正确做好腔体协作,声乐发声将更省力,更有效率。  【关键词】声乐;发声技巧;腔体协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声乐发声技巧概况  声乐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声乐产生于人类的器官功能——嗓音是人与生俱来的,声乐可以说是人类的天赋之一,但唱好声乐要通过长期训练来实现。声乐学习通常分为发声训练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苗族干栏民居建造材料为例,分析了地方材料的属性,并通过中国当代建筑师使用地方材料的实例,总结出环境设计中运用地方材料的当代建构策略,倡导在设计与实践中对传统地方材料的思考与运用。  【关键词】建构;环境设计;干栏民居;地方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材料是表达环境设计地域文化情感的重要手段,是人与环境接触的介质。中国传统民居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
【摘要】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云南曲靖麒麟区沿江街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
【摘要】本文以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扎库齐牛录(八乡)的汗都春艺术为个案,从边缘化视角探讨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定位,主要分析与阐释汗都春艺术在多元化的社会变迁中如何选择积极的文化适应策略。  【关键词】变迁;汗都春;多元融合  【中图分类号】V911 【文献标识码】A  汗都春艺术自生成以来,并不是单线传播发展,而是多元文化在社会发展变迁中不断交融的结果。边缘化是族群文化互动过程中难以规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