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丛书的体例特点、编排特点及全书设计三个方面介绍丛书的特点,丛书作为村志的重要补充,面对不同受众,对村落文化的宣传提供了更多模式。
【关键词】:体例特点;编排特点;全书设计
多年来,对于传统村落的专业基础资料搜集往往集中在村落志等出版物,村落志结合村落特色,分门别类罗列资料,是村落研究和开发的前驱。但村落志的受众往往比较专业,面对大众、特别有资料价值、可读性强的介绍村落的读物却不多。
贵州传统村落数量巨大,从2012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到2016年公布的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共计4157个,其中贵州省有546个。如此巨大的村落数量,单以村落志的方式介绍,稍嫌不足。村落志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楚表达村落历史,但劣势在于不能表达村落的现时变迁。笔者基于此设计了村落志的数据补充搜集手段,即“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
“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指导思想乃是在村落志的基础上,更详尽、浅近地表达村落的特点;在形式上,突出图文并重,注重图的叙事能力,在编排上注重图文编排的美感,大胆突破村落志的稳重特点。以“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雷山卷”中的《开屯村》为例,目录设置包括五章,分别为概况、民族文化与记忆、村落格局与传统建筑、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发展定位与路径。以下分別从“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特点,编排特点及全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系列丛书作为村落志的补充,在活态更新和加强传播方面的实际作用。
第一,“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特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
仍以《开屯村》为例,该书首章以“概况”将村落志详细交代的内容一笔带过。第二章进入较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记忆。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开屯村的传统建筑,突出吊脚楼的世界地位,从村落选址的风水讲究开始,突出村落的历史渊源,在地理风水方面的突出特点:依山而寨,择险而居;聚族而居,自称一体;妥善处理好安全防卫与耕种生活的矛盾,注重所居环境的生态。村落布局表现为“背靠大山,面向河水,农田环抱”。作者花了较重的篇幅介绍开屯村的建筑特色,特别从规划的专业角度,分解介绍了吊脚楼的建筑步骤,图文介绍了吊脚楼的分步骤: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要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开屯村的吊脚楼特点得以清晰呈现。开屯村苗族民居的空间组合、功能划分、室内陈设,具有山地建筑的突出特点。在《开屯村》一书中,重点讲述了建筑特点,源流清楚。这在村落志等其他书中,难以特别着力。
本系列书区别于常见村志还突出表现在设置了村落的保护措施与发展定位方面的内容。这是建立在对村落的充分文化解读基础上提出的发展模式,设置的路径有可操作性。对村落的未来提出了可行方案。有村落志基于历史的概述,有现实的重点讲述,更有对村落肌理的重新打量,远景可期。是全面的村落源流梳理,对村落文化研究者意义重大。
第二,“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编排特点:文字横排与竖排结合;段落全部顶格排,段间空行;订口空间放大,图片常溢出版心。
1.文字横排与竖排结合
竖排文字适用于颇有历史底蕴的讲述。本书既有对村落的历史、现实讲述,也有对未来的描绘。在文字的编排规律方面,笔者有以下设想:目录页、编委页及资助页面全用竖排,目的是奠定本书雅致的底蕴,进入本书,先用竖排见古雅可读的定位;另设的章节隔页全部用竖排,章节隔页全部单列,仅排章和节的标题内容,为全书的紧凑节奏找到舒缓空间。在行文的枯燥和图文的紧密之间,参差竖排隔页。
2.段落全部顶格排,段间空行
本系列书段落文字不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每段空两格的段落格式,全书空格看起来会非常多。为此尝试了不少办法,起初有合并段落、段间多用图片的设想,但合并段落背离了作者的意思,往往不协调;段间用图在部分页面可行,因用图有限,部分页面仍然空格较多。每段文字顶格排后,所有的空白移至段末,反而成为一种意尽的留白之意,余韵不尽。段间空行是在每段顶格排的格式确定之后,自然形成的,因全书顶格之后,少了段间空两格的舒缓,接排文字,显得匆忙而拥挤。段间空行之后,文字全有了一种跳跃之意。
3.订口空间放大,图片常溢出版心
订口空间约30毫米,比常见订口要大,两面合并之后,订口更显宽阔。页面更加舒朗自不待言,关键是处理溢出版心的图片时,有足够的留白突出图片。溢出版心的图片全用竖排图注,文字稳重之外,更有质感。溢出版心的图片处理方式,让图片在图文中的张力得以表现,图片的解说能力无形增加。
第三,全书设计注重手绘元素的运用。本系列书全采用手绘封面的方式,封面图片全为所在村落的钢笔画,讲究细节,注重体系。由于全为村落的写意钢笔画,全系列书展开,亦如一幅组合的村庄排列画。山水依稀可见,风光掩映,曲径达雅,画面唯美。内文书名页为封面的部分翻版,大跨页手绘图的运用为全书奠定了浑厚气象。
本书主编单晓刚先生在“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总序中称:“2015 年底,贵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联盟与贵州人民出版社经过充分研讨,决定以联盟为依托,汇聚广大有志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学者、研究人员、规划设计工作者,以一村一书的方式出版发行‘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丛书,全景式构建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宣传平台。”全书的体例规划补传统村志之不足,形式设计符合全书的可读性、资料性、历史性、专业性的定位,开辟了另一种村落文化出版的形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体例特点;编排特点;全书设计
多年来,对于传统村落的专业基础资料搜集往往集中在村落志等出版物,村落志结合村落特色,分门别类罗列资料,是村落研究和开发的前驱。但村落志的受众往往比较专业,面对大众、特别有资料价值、可读性强的介绍村落的读物却不多。
贵州传统村落数量巨大,从2012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到2016年公布的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共计4157个,其中贵州省有546个。如此巨大的村落数量,单以村落志的方式介绍,稍嫌不足。村落志的优势在于可以清楚表达村落历史,但劣势在于不能表达村落的现时变迁。笔者基于此设计了村落志的数据补充搜集手段,即“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
“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指导思想乃是在村落志的基础上,更详尽、浅近地表达村落的特点;在形式上,突出图文并重,注重图的叙事能力,在编排上注重图文编排的美感,大胆突破村落志的稳重特点。以“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雷山卷”中的《开屯村》为例,目录设置包括五章,分别为概况、民族文化与记忆、村落格局与传统建筑、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发展定位与路径。以下分別从“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特点,编排特点及全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系列丛书作为村落志的补充,在活态更新和加强传播方面的实际作用。
第一,“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体例特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
仍以《开屯村》为例,该书首章以“概况”将村落志详细交代的内容一笔带过。第二章进入较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记忆。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开屯村的传统建筑,突出吊脚楼的世界地位,从村落选址的风水讲究开始,突出村落的历史渊源,在地理风水方面的突出特点:依山而寨,择险而居;聚族而居,自称一体;妥善处理好安全防卫与耕种生活的矛盾,注重所居环境的生态。村落布局表现为“背靠大山,面向河水,农田环抱”。作者花了较重的篇幅介绍开屯村的建筑特色,特别从规划的专业角度,分解介绍了吊脚楼的建筑步骤,图文介绍了吊脚楼的分步骤: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要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开屯村的吊脚楼特点得以清晰呈现。开屯村苗族民居的空间组合、功能划分、室内陈设,具有山地建筑的突出特点。在《开屯村》一书中,重点讲述了建筑特点,源流清楚。这在村落志等其他书中,难以特别着力。
本系列书区别于常见村志还突出表现在设置了村落的保护措施与发展定位方面的内容。这是建立在对村落的充分文化解读基础上提出的发展模式,设置的路径有可操作性。对村落的未来提出了可行方案。有村落志基于历史的概述,有现实的重点讲述,更有对村落肌理的重新打量,远景可期。是全面的村落源流梳理,对村落文化研究者意义重大。
第二,“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编排特点:文字横排与竖排结合;段落全部顶格排,段间空行;订口空间放大,图片常溢出版心。
1.文字横排与竖排结合
竖排文字适用于颇有历史底蕴的讲述。本书既有对村落的历史、现实讲述,也有对未来的描绘。在文字的编排规律方面,笔者有以下设想:目录页、编委页及资助页面全用竖排,目的是奠定本书雅致的底蕴,进入本书,先用竖排见古雅可读的定位;另设的章节隔页全部用竖排,章节隔页全部单列,仅排章和节的标题内容,为全书的紧凑节奏找到舒缓空间。在行文的枯燥和图文的紧密之间,参差竖排隔页。
2.段落全部顶格排,段间空行
本系列书段落文字不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每段空两格的段落格式,全书空格看起来会非常多。为此尝试了不少办法,起初有合并段落、段间多用图片的设想,但合并段落背离了作者的意思,往往不协调;段间用图在部分页面可行,因用图有限,部分页面仍然空格较多。每段文字顶格排后,所有的空白移至段末,反而成为一种意尽的留白之意,余韵不尽。段间空行是在每段顶格排的格式确定之后,自然形成的,因全书顶格之后,少了段间空两格的舒缓,接排文字,显得匆忙而拥挤。段间空行之后,文字全有了一种跳跃之意。
3.订口空间放大,图片常溢出版心
订口空间约30毫米,比常见订口要大,两面合并之后,订口更显宽阔。页面更加舒朗自不待言,关键是处理溢出版心的图片时,有足够的留白突出图片。溢出版心的图片全用竖排图注,文字稳重之外,更有质感。溢出版心的图片处理方式,让图片在图文中的张力得以表现,图片的解说能力无形增加。
第三,全书设计注重手绘元素的运用。本系列书全采用手绘封面的方式,封面图片全为所在村落的钢笔画,讲究细节,注重体系。由于全为村落的写意钢笔画,全系列书展开,亦如一幅组合的村庄排列画。山水依稀可见,风光掩映,曲径达雅,画面唯美。内文书名页为封面的部分翻版,大跨页手绘图的运用为全书奠定了浑厚气象。
本书主编单晓刚先生在“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的总序中称:“2015 年底,贵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联盟与贵州人民出版社经过充分研讨,决定以联盟为依托,汇聚广大有志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学者、研究人员、规划设计工作者,以一村一书的方式出版发行‘贵州传统村落全景录’丛书,全景式构建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宣传平台。”全书的体例规划补传统村志之不足,形式设计符合全书的可读性、资料性、历史性、专业性的定位,开辟了另一种村落文化出版的形式,意义重大。